接下来的一个月,团队尝试了数十种反应条件。
起初,他们只能得到不规则的团聚体,但随着工艺的改进,微观结构变得越来越接近理想状态。
然而,第二个难题很快浮现——即使材料能吸收雷达波,也需要均匀附着在飞机表面,并能承受高速飞行和极端温度变化。
"歼-20起降时机身温度接近100℃,高速飞行时可能达到300℃以上,而高空巡航时外表面温度又可能低至零下50℃,
方宇解释道。
"普通黏合剂在这种温度循环下会迅速失效。
这个问题困扰了团队整整两周。
直到一次偶然的实验事故中,一名助手不小心将两种本不应混合的化合物搅在一起,结果产生了一种极其稳定的高分子材料。
经测试,这种材料在-60℃到350℃范围内都能保持附着力和弹性。
"这是个意外惊喜,"方宇检查着测试数据,嘴角微微上扬,"有时候,最伟大的发现就来自意外。
最终,在研发开始后的第四个月,一块涂有特殊隐身材料的金属板被放入测试舱。
当雷达波扫过时,仪器上的反射信号几乎为零——这块金属板在雷达上的反射面积相当于一只麻雀。
整个实验室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方宇默默地注视着测试舱中的金属板,眼中闪烁着胜利的光芒。
他知道,随着这项技术的突破,真正的四代机已经不再遥不可及……
……
几天之后。
刘亚东正在办公室里研读最新的军事简报,当通讯员急匆匆地走进来,递上一封加急电报。
"方组长的最新通知,请您过目。
“知道了,放在那边,我马上看。”
闻言,刘亚东点了点头。
在通讯员离开之后,拿起电报打眼一瞥。
然而,电报上简洁明了的文字让刘亚东的呼吸为之一滞:
"报告刘总,苍龙已经就位!”
“明日上午0900准备首飞。邀请总司令携相关人员莅临指导。——方宇
刘亚东握紧电报,眼神中闪过一丝兴奋。
自从去年方宇在军委会议上提出研发四代机的大胆构想,已经过去近一年零五个月。
许多将领当时认为这是天方夜谭,一年半的时间根本不可能完成这样的技术跨越。
"立刻通知参谋长、装备部长和各军区航空负责人,明早七点在军区机场集合,乘专机前往长城军工厂。
刘亚东迅速做出决定。
次日清晨,阴云密布的天空与军官们凝重的表情相映成趣。
十三名身着墨绿色军装的高级将领登上了一架伊尔-14运输机。飞机舱内,谈话声此起彼伏。
"听说这架所谓的四代机外形怪异得很,根本不像飞机。
空军某师师长王铁生撇了撇嘴。
"我看八成是纸上谈兵。
"方组长的东西,我信他。
装备部副部长钟部长沉声道。
"枭龙不也是他搞出来的吗?
"可这次不一样,
参谋长李明远摇头道。
"枭龙再怎么先进,也是在现有技术基础上的改进。”
"但四代机?那是代差啊!技术鸿沟太大了。
刘亚东没有参与讨论,只是静静地望着窗外。
方宇这小子,你最好别让我失望。
鹰酱的F-15已经开始批量生产,我们再拖不起了……
两个小时后,飞机降落在长城军工厂专用机场。
下了飞机,一辆辆军绿色吉普车已经等候在跑道边。
"各位首长好!
方宇穿着一身灰色工装,站在车队前敬了个礼。
"试飞场已经准备就绪,请随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