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他是你妹妹(2 / 2)

沈递点头,从袖中取出一封信函,双手呈上:"程将军的密报,请父皇过目。"

沈渊接过,指尖在火漆印上摩挲了一下才拆开。沈递垂手退后两步,直到父亲指了指旁边的绣墩才端正坐下。烛火跳跃间,他能清晰看见父亲眼角细密的纹路。

"每日官府发冰?"沈渊忽然轻笑出声,"有趣,这对师兄弟倒真有本事。"他抬头,目光如炬,"你想用他们?"

"周桐尚未可知,儿臣想先去会会。"沈递如实道,"若堪大用,或可......"

沈渊未置可否,继续批阅起奏折。朱砂在纸上划出凌厉的痕迹,直到写完最后一个字,他才淡淡道:"秋收时你去看看,顺带视察民情。"

"儿臣领命。"沈递犹豫片刻,"还有一事......"

"讲。"

"奏折被扣之事......"沈递观察着父亲神色,"儿臣与师傅商议,不如让周桐就地扩编守军。"他将与欧阳羽的谋划细细道来,包括千人编制、特别支应等细节。

沈渊听完沉默良久,忽然问道:"你觉得他能练出精兵?"

"程将军信中说他治军有方,儿臣想......"

"准了。"沈渊突然打断,"正好,朕也想看看欧阳羽教出来的师弟,有没有他这个师兄的本事。"他意味深长地看了儿子一眼,"反正有程家、匡家的小子盯着,飞熊军不是摆设。"

沈递一怔,没想到父亲答应得如此痛快:"父皇这就......"

"还有事?"沈渊已重新拿起朱笔。

沈递摇头起身,正要告退,忽听父亲道:"把你大哥叫进来。"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冷意,"那逆子在门外站了半个时辰了。"

沈递心头一紧,低头称是。退出御书房时,他看见沈怀民正立在廊柱阴影处,月光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像一柄插在地上的剑。

"大哥......"沈递轻唤。

沈怀民转头,苍白的脸上浮起淡淡笑意:"聊完了?"

"父皇让你进去。"沈递欲言又止,"他......"

"我知道。"沈怀民整理了下衣襟,迈步时忽然按住弟弟的肩膀,"秋收时......带上你四姐吧,她闷坏了。"

不等沈递回应,那道挺拔的身影已推开了御书房的门。沉重的木门在身后合拢,将里外隔成两个世界。

御书房内,烛火摇曳。

沈怀民推门而入,步履沉稳,却在踏入殿中的那一刻,缓缓跪下。他的膝盖触地时没有发出丝毫声响,仿佛连呼吸都收敛了。

沈渊依旧低着头,朱笔在奏折上勾画,沙沙的声响在寂静的殿内格外清晰。父子二人谁都没有开口,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直到最后一本奏折批完,沈渊搁下笔,终于抬起头来。他的目光冰冷,落在沈怀民身上,如同审视一个陌生人。

"你跪到现在,干什么?"

沈怀民没有回答,只是静静地跪着,背脊挺得笔直。

沈渊起身,绕过御案,走到他面前。烛光将皇帝的影子投在沈怀民身上,如同一座沉重的山。

"你看看你现在的样子,"沈渊的声音里带着压抑的怒意,"人不人,鬼不鬼的!"

沈怀民依旧沉默。

"你和小薇的事,我不会答应。"沈渊冷冷道,"她是你的妹妹.....你们之间,绝无可能。"

沈怀民终于抬起头。

那一瞬间,沈渊怔住了。

——他见过这样的眼神。

多年前,在长阳封赏欧阳羽时候,那个叫周桐的年轻人也是这样跪在他面前,神情倔强而隐忍,请求他免除一个死囚的身份。

那时的周桐,眼神和此刻的沈怀民如出一辙。

沈渊忽然觉得胸口发闷,他别过脸,深吸一口气,声音不自觉地软了几分:"……你先回去吧。"

沈怀民却在这时开口,声音虚弱却坚定:"父皇,儿臣……愿意贬为庶民。"

"只要您——"

"闭嘴!"沈渊猛地打断他,眼中怒意更甚,"你是朕的儿子,是大顺的皇子!这种话,你也说得出口?!"

父子二人对视着,空气仿佛凝固。

最终,沈渊长叹一声,疲惫地摆了摆手:"……让我好好想想。"

"回去吧。"

沈怀民深深地看了父亲一眼,最终俯身,额头触地,行了一个大礼。

"儿臣告退。"

他起身时,衣袖微微拂动,转身离去的身影在烛光下拉得很长,仿佛背负着无形的重量。

御书房的门轻轻合上,沈渊站在原地,久久未动。

他望着那扇门,忽然觉得,自己似乎正在失去什么重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