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才女蔡文姬(2 / 2)

他随手取出其中一份关牒,举至灯下细看。

淡黄色纸料已略微发旧,“蔡氏”二字端正而立,籍贯写的是“会稽郡旬章县”,并附一份旬章出境所发之文书,印玺完整,字体娟秀,章法严谨,乍看并无破绽。

江俊把文书递给李瘸子,笑道:“瘸叔,你这眼力比衙门老吏还毒,替我瞧瞧,这玩意儿是真是假?”

彼时天下纷乱,百姓行路艰难,尤其女子独自出行,若无文牒、路引在手,连城门都难迈出半步。

李瘸子捻着胡渣,凑近灯火细看半晌,鼻中哼了一声:

“纸料倒是真,印也老,不过……”

他用指节轻敲角落。

“你看这印泥颜色发黄,是老印不假,可这层灰粉却浮得太匀太新,像是刚做完不久——照我看,这九成九,是张仿得像模像样的假文书。”

江俊轻轻点头,目光却落在那几卷竹简上。

他将其中一卷缓缓解开,案前灯光跳动,影影绰绰间,一行行小篆跃然纸上。

“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他低声念出,指尖缓缓摩挲着竹片。

这不正是蔡文姬所做的《悲愤诗》吗?

果然是她!

字迹娟秀,笔法温润而藏锋,行间气息紧密有致,既有书卷气,又透出一股女子独有的坚韧锋芒。

他才读了几行,便觉不同于后世流传的版本。

譬如后人所引:“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长驱西入关,迥路险且阻。”

此稿中却写成:“马首缀丈夫,马后载妇女。驱迫入西关,归路绝如阻。”

虽意同而字异,情味却更为苍凉沉郁,仿佛未曾定稿,尚在反复打磨。

那“丈夫”与“男头”对比,削却了血腥,却添了哀痛之重;“归路绝如堵”一句,更是写尽千里关山的绝望沉闭。

“她还在炼字。”江俊摸着下巴,神色变得凝重。

他深知蔡文姬之名,先前只闻其才学,今日亲眼所见,更知此女才不假人,性尤孤高。

她此次前来建业,携草稿而行。她分明是在寻一人——能与她共酌词句、共论章法之人。

想到这儿,江俊嘴角缓缓浮起一抹笑意,眼中光华微闪。

“文姬姑娘啊,文姬姑娘——你飘零半生,竟还舍不得这几句未定的诗稿……那我江某人,便斗胆陪你,好好推敲一番——也给你安排一个,能安心写字、放手施才的地方。”

江俊轻轻合上最后一卷竹简,指尖停在卷轴边缘,久久未曾挪开。

江俊合上最后一卷竹简,心中盘算着,之后怎么使个计策,把这蔡琰招入麾下。

他心中已然盘算起,下一步该如何设个局,能让这位才情横溢的蔡琰,心甘情愿投到自己麾下。

有如此诗才者,绝非泛泛之辈。

她之所以未在军略政事上显山露水,不过是未曾受过兵法熏习,也因女子之身,世道不给她机会罢了。

但江俊知道,若能驯得这匹野马,给她一块真正能驰骋的天地,日后定是左右胜负的大才。

他低头看了眼那包袱,沉吟片刻,随即抬头唤道:

“瘸叔,还得再麻烦你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