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禀太子,我先前向郾城、陈州、顺昌、蔡州、庐州等地询问粮草情况,现如今东京城现有粮食15万石,朱仙镇有粮食5万石,郾城有10万石,陈州有粮食5万石。”
“顺昌有粮食5万石,蔡州有粮食10万石,庐州有粮食30万石。”
“约有80万粮食,要运到各军,为北伐将士提供粮草,微臣觉得,能供给60万石左右。”
胡铨也是说出这几日以来统算的,押运粮草不单单只是为大军提供,还有押运粮草的辅兵和民夫。
“80到60万石?”赵旉手指敲着案桌思虑。
张俊也是说出自已的想法:“禀殿下,以岳家军举例,岳宣抚使麾下能北伐的将士有6万,若给出20万石粮食配送岳家军,六万将士每天至少消耗粮草1500石,那么岳家军能在北方征战四个半月之久。”
“但要将粮食运过黄河,送到这些将士口中,那时间去掉四分之一,只有三个月!”
听到张浚的话,赵旉也在衡量,从各地运往东京城,80万石粮食要去掉四分之一,剩下的60万石又要运到各军手中,又得折损四分之一,前线这十一万将士,吃喝拉撒都得仰仗后方军粮。
至于川陕前线,以四川和、汉中之地供养西线那数万将士,绰绰有余,而中原和淮河前线这近20万将士!
还有后方那些辅兵和厢兵也要用掉一部分粮食。
“启禀殿下,淮河之地因受十二年前黄河溃堤,现如今黄河每年都要爆发捞灾,各地尚且自保自足。”
“中原之地未受黄河溃堤影响,而现在才七月,如若到秋收、播种季节,还需到明年五六月份才可收获粮食。”
两淮转运副使,三十二岁,长的仪表堂堂的崔举也是说出自已的情况。
作为协助胡栓处理大军粮草的问题,崔举对两淮和中原的情况较为了解。
赵旉听完也是衡量后勤的情况,也就是说现在要进行北伐,大军粮草最好的情况,便是到九月份停下北伐脚步。
利用秋收播种时机,为来年大军粮草做准备。
“按照邦衡、德远的估算,殿下可命北伐大军到九月初就得休整,趁与金军对峙,抓住秋收播种的时机,为来年做准备。”
“要是趁这一个月大军推到太原府、大名府和山东驻地,这是最好的情况,殿下。”
李纲也是说出自已的想法,大军推到九月份,顺便能在太原府到山东一带,握在手中,将关中、河东、河北、山东等地光复,这都是重要的粮食产区,能准备更多的粮草。
“推倒太原府到山东一带?这怕是有点难。”韩世忠听到这些文官的话,也是持怀疑态度。
先不说山东一带的金军,光金兀术利用黄河故道就能拖住岳飞一段时间。
川陕的军队不单单是防着金军还有西夏这头饿狼!
“殿下,臣建议,可命胡世将率军在关中稳定局势,防止西夏与金人联合进攻。”
岳飞也是站出来说出自已的见解。
“河北义军也在河北扰乱金军,微臣愿率军收复大名府一带,再挥师与韩将军收复山东诸地。”
稳定关中局势、收复黄河两岸之地以及山东诸地,倒已经是局势最好得情况。
“粮草的问题可以解决,但北伐不能停在九月份,金人也会得知这情况,会在秋收播种时间,在发动南侵。”
赵旉综合所有人的意见,说出自已的见解。
“眼下的问题是在保证秋收播种的情况下,让金人不能发动战争!”
这是摆在所有人面前最关键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