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天下苍生,生杀予夺,皆系于陛下一念间!(2 / 2)

皇极殿内,陈星河端坐在龙椅之上,低头批阅白起呈来的奏本。

奏本上详细记载着东城大营十万铁鹰锐士的操练情况,以及十万西北边军抵达京畿的军情。

两军会合,军容鼎盛。

白起在奏报中请示,是否要在出征前举行一场盛大的阅兵仪式。

陈星河略作沉吟,朱笔在奏本上写下批示。

他的确有意检阅三军,此举不仅是为了检验‘铁鹰锐士’的军容,更重要的是能有效提振三军士气,令将士们在战场上更为效死。

"刘瑾。

陈星河将批阅好的奏本合上,递给侍立在侧的刘瑾道:

"传朕旨意,三日后于东城校场检阅三军。着满朝文武伴驾随行,京城百姓皆可前往观礼。

"老奴这就去办。

"刘瑾躬身接过奏本,小心翼翼地退出大殿。

待刘瑾退下后,陈星河又拿起另外几份奏报。

这些是东厂安插在各藩镇的密探发回的密报。

奏报中提到,各地藩王已经察觉朝廷动向,鲁王更是已派使者四处游说,意图联合其他藩王共同对抗朝廷。

陈星河目光微冷,将密报轻轻放在御案上。

殿外秋风拂过,卷起几片落叶拍打在窗棂上,发出轻微的声响。

“来人。”陈星河忽然开口,声音在空旷的大殿内回荡。

沉重的殿门被缓缓推开,一个约莫十五六岁的小太监低着头快步走了进来。

他身着靛青色宦官服,腰间悬着的牙牌随着步伐轻轻晃动,在寂静的殿中发出细微的碰撞声。

"奴婢叩见陛下。

"小太监在御阶前跪下,额头几乎触地,声音里带着掩饰不住的紧张。

陈星河的目光从奏本上抬起,瞥见小太监微微发抖的手指,放缓语气道:

"去,传白起即刻进宫见驾。

"奴婢遵旨。

"小太监又重重叩了个头,起身时险些被自已的衣摆绊倒。

他慌忙稳住身形,倒退着向殿门走去,直到退出殿外才敢转身。

……

不多时,殿外传来一阵沉缓而有力的脚步声,甲胄摩擦的金属声在寂静的宫闱中格外清晰。

白起大步踏入殿内,玄甲覆身,肩披饕餮纹玄色战袍,每踏一步,铁靴叩地之声如擂战鼓,肃杀之气扑面而来。

他行至御前,单膝跪地,抱拳沉声道: “臣白起,奉旨觐见!” 声如金铁交鸣,震得殿内烛火微颤。

陈星河抬眸,目光落在这位杀神身上,缓缓抬手:“平身。”

白起起身,甲胄铮然作响,肃立如渊。

陈星河将案前密报递出,白起双手接过,垂眸细览。

片刻后,他合上奏报,眼底寒芒一闪,拱手道: “陛下无需忧虑,诸藩联军,不过是乌合之众,臣视之如草芥,翻掌可灭!”

他声音低沉,却字字如刀,“但请陛下明示,此战,是要速胜慑敌,留其降卒?还是要……”

话音微顿,殿内温度骤降,白起眸中杀意翻涌,“尽屠其军,不留活口?”

殿内烛火幽微,光影在白起冷峻的面容上明灭不定,他静立如渊,声音低沉而平静:“天下苍生,生杀予夺,皆系于陛下一念间。”

那语气淡漠得仿佛在谈论天气,而非数十万条性命。

陈星河指尖一顿,停下轻叩御案的动作,他凝视着案上密报,缓缓道:

"白卿可知,为何当年秦军坑杀四十万赵卒,却终难逃二世而亡?

不待回答,他继续道:

"杀伐易,安邦难,今日若尽屠诸藩将士,他日谁为朕戍边?谁为朕开疆?

白起目光微动,似有所悟。

对于白起的思想来说,战争,就是死亡!就是杀人!

他前世为秦国屠遍六国,为秦国的统一大业立下了不世功勋!

但他没有足够的政治敏感,杀伐太过!

因此,前世才会难逃功高震主之嫌!落得一个被秦昭襄王猜忌,赐死的结局!

"朕要的,不是尸横遍野,而是人心归附。

陈星河起身,龙袍上的金线在烛光下流转,

"诛其首恶,赦其部众。让天下人知道,顺朕者,昌;逆朕者,亡!

白起深深一拜:

"陛下圣明!臣当以雷霆之势击溃叛军,生擒诸王。

他抬起头,眼中战意凛然:

"若遇负隅顽抗者...

"臣必让其明白——

"何为天子之怒,伏尸百万!

陈星河点点头,满意笑道:“爱卿理解便好,此战过后,朕即封你为武安君,平定天下后,朕会派你领军征伐北蛮草原,以及帝国周边的五胡异族!”

“东洋地区的桑本国,朕也会派你领军征伐,到那时,朕,准你杀个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