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曹正淳三人的脚步声渐行渐远,大殿重新归于沉寂。
陈星河随手拿起最后一份奏章,火漆上的“霍”字在晨光映照下格外鲜明。这是霍去病八百里加急送来的战报。
“女真已灭。”
四个朱砂小字力透纸背,笔锋凌厉如刀。
陈星河唇角微扬,眼中闪过一丝满意之色。
霍去病果然没让他失望。
短短两月余,便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辽东,将整个女真部族彻底覆灭。
战报中“俘虏三十余万”的字样映入眼帘,陈星河指尖轻叩御案。
这些俘虏,正可当做苦役,用来修筑边关官道。
每日供给些粗粮杂谷,既不会让他们饿死,又能榨尽其劳力。
毕竟,未来帝国还要继续向外攻伐,畅通的辎重通道必不可少。
不过,想至此处,他的眉头微微皱起。
大武频频征战,已经有些穷兵黩武之势。
每一次出兵,都意味着巨额的军费开支。
户部尚书钱桃理那张愁苦的脸仿佛又浮现在眼前。
尽管诸葛亮将后勤调度得井井有条,但国库日渐空虚,却是不争的事实。
尤其是最近两线作战,粮草的消耗简直如同无底洞。
“钱粮……还真是个麻烦事。”陈星河揉了揉眉心。
这几个月来,虽然抄没了不少世家大族的财产,但几场大战下来,抚恤金、军械更换、粮饷调拨……再加上天武阁的设立,再厚的家底也经不起这般挥霍。
原本充盈的国库,如今竟又见了底。
至于抄家……虽能解一时之渴,却终非长久之计。
陈星河指节轻叩紫檀御案,眸光微沉。
国库空虚,征战未休,若再寻不到开源之法,只怕大武的根基都要被掏空了。
“若是系统能为朕召唤出一个生财有道的能臣……”
他低声自语,忽而抬眸,“刘瑾。”
阶下侍立的刘瑾闻声,连忙上前,躬身道:“老奴在,请陛下示下。”
“宣诸葛国相入宫议事。”
“老奴即刻去办。”刘瑾垂首退出大殿,脚步声渐远。
不多时,殿外传来沉稳的脚步声。
诸葛亮执羽扇而来,月白鹤氅随风轻扬,腰间八卦玉佩清音叮铃。
他在丹墀前站定,羽扇轻合,执礼道:“臣诸葛亮,恭请圣安。”
“爱卿免礼。”陈星河抬手虚扶,目光落向案上摊开的户部账簿,指尖划过那刺目的赤字,“朕此番急召,是为解燃眉之急。”
诸葛亮眸光微动,羽扇展开,带起一缕清风:“臣愿闻其详。”
“农税所入,杯水车薪,难支征伐之需。”陈星河抬眸,眼中精光流转,“朕欲开征商税,以补国库空虚,爱卿以为如何?”
诸葛亮手中羽扇一顿,鹅毛扇面映着窗外天光,微微闪烁。
他沉吟片刻,缓声道:“陛下明鉴,农人辛劳,所获微薄,若再加赋,恐伤国本。”
他羽扇轻摇,清风拂过案上奏章,“而商贾坐拥巨利,却未纳分毫,实为我朝税制之弊。”
陈星河唇角微扬,执起茶盏,看着盏中沉浮的茶叶,似笑非笑道:“正是,江南丝绸、蜀地锦缎、瓷器珍玩、茶叶香料……这些商路之利,可比农税丰厚多了。”
他啜了一口茶,眸光渐深:“朕欲在六部之外,增设商部,专司征调商税。”
“再择民间擅商贾之道者,为朕筹建皇家商行。”
“茶叶、瓷器、丝绸……凡我朝珍品,皆可远销海外,换取真金白银。”
顿了顿,他缓缓起身,指尖轻点墙上舆图,落在一处岛国之上:“还有,朕听闻桑本国金山银山遍地,朕有意…”
“取之。”
诸葛亮闻言,手中羽扇轻轻一顿,沉吟道:“陛下此策甚善。但自古以来,官商一体,盘根错节。”
“陛下若公开收取商税,恐怕那些商贾不会坐以待毙,必然会联络朝中官员谏言说陛下与民争利…”
闻言,陈星河冷冷一笑。
与民争利?以为他是前世的崇祯?
“那就杀…”短短三个字,却让整个大殿之中充满刺骨的寒意。
他手握屠刀,自然不会在意那些蝼蚁的嘶鸣。
诸葛亮微微颔首,很清楚眼前这位陛下的雷霆手段。
因此,也无需考虑这些问题,“收取商税,固然不难,然海上贸易与远征之事,需从长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