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周到底年纪轻些,看到这些学生计算如此之快,自己算一本账本的时间,他们普遍已经算完五、六本,顿时不由有些心浮气躁起来。
难道自己筹算之术连这些年纪不到自己一半的孩子也比不上,不由有些涨红了脸,好半晌才沉住气,不再理会这些学生,只是算好自己的数字,这才好了起来。
果然人多力量大,再加上学生们用珠算算得极是迅速,随着一摞摞的账本被算完,桌子上堆积如山的账本肉眼可见地少了下去。
一个多时辰后,随着算盘珠子滚动的声音慢慢消逝,这些学生的账本便已算完。
几人低语几句,开始按时间为序,合计相关账目后交给了李恪。
此时,权万纪、马周还有几本账本在对帐,众人便是安静地等着。
又是一柱香后,权万纪、马周账本对完了,虽然??只是一个多时辰便即算完如山的账本,但他们二人心底却是殊无喜意。
二人对这些学生们的计算数据心底有些不以为然,那些珠子滚动的令人两眼发花,这能算得准?
这些账本里面的数据有多少,有多难算,他们可是一清二楚的,若是和自己二人计算结果相差甚大,不用说,便是胡乱计算的。
李恪把手中的学生核算的账目数据交给二人,二人本来还有些担心,但只是一看,便知这些数据是从账本上计算出来的,决不是胡乱写上去的。
因为一个州的收支,每一个名目,每年会有波动,但基本都在一个合理范围。
若是超过合理范围,要么是算错了,要么...便是账目有问题。
现在的情况就是这样,账目是算完了,总体也是对的,但也不是没问题。
李恪只是扫了一眼,便看明白问题所在。
州里是有公廨田的,这些公廨田会由州里找人来耕种,所得用于州里一些必要开支和福利开支。
比如州里的架桥铺路,要靠朝廷拨款,那简直太难了。
大唐有三百六十多个州,每个州的架桥铺路费用也许不多,但三百六十多个州加起来,户部便绝对掏不出来。
这种情况下,只能靠各州自筹,自筹方法也不少,比如找一些本地大户赞助,但一来要看大户脸色,二来大户们掏钱后,或多或少都会提出一些要求,这些要求若是合理的还好,若是不合理,被吏部和御史台审出来,便会盖上权钱交易的帽子。
所以由公廨田来解决,是最好的,谁也抓不住把柄,公廨田的收入还有用来支付本地一些年长者的福利,比如对年过六十的长者,每年底官府会发给的一些粮食米面,有时还有肉菜布帛。
本州的公廨田收支看数据前几年都没有问题,还是办了不少事的,或许这也是罗刺史的政绩,毕竟是不是每一个刺史都可以调入长安的。
但问题出在罗刺史确定调任之后,也就是去年十月底到现在三月份,大概四个多月的账目有问题。
这四个多月的公廨田收入明显太少了,平时平均每月大约二百两银子的收入,到了这段时间,便是断崖式下跌,只有大约二十两。
而据府里护卫的调查,这些公廨田这段时间都是正常经营,并没有遭受什么天灾人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