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利益得到满足的两家,基本没有异议。
虽然其中划定区域,税收缴纳,利润分配(东大都要拿一份,并且享有无可辩驳的zhu权)谈判海外继续,不过双方分歧点几乎全部谈妥,只等具体合作条款出炉。
在这种情况下,文莱当然不介意,马来亚拿到诸多投资项目和部分中低端产业转移,赚的盆满钵满喜笑颜开,高兴还来不及呢,怎么会反对呢。
而东大也恰到好处提出一项野心勃勃的产业转移计划,针对东南亚各经济体实际情况,制订了相应转移和建立内部消费市场规划。
通过人为政策调整,将一部分中低端产业转入上述经济体,帮助亲东大的集团通过新增就业岗位,税收收入,拉拢更广泛支持。
针对脱胎于鱿太资本集团经济全球化的新政策,东大特意针对实际情况做了微调,以更适应当地实际情况的同时,还对各经济体制定隐形发展上限。
如果站在后世角度看,其本质就是为削弱安南有可能的崛起,东大不可能接受一个亲近美资,且有核心利益之争的经济体重新崛起。
这一世有青云系在背后推波助澜,又失去江浙资本和香江资本的里应外合,安南想崛起?
22世纪都别妄想。
除了传统新马泰,滇缅才是东大经济下一个突破口,并以此带动西南贸易进出口,和印度洋经济带建设。
牵制,抵消来自白象力量投送渠道的同时,和西巴一左一右,彻底堵死白象突围的方向,永远将其遏制在南亚次大陆上。
而眼下最重要的就是在暹罗,滇缅边境建立公开的前进据点,扫清当地隐患后,以此为跳板,联合滇缅境内已经布局完成的棋子。
不断排挤欧美和白象支持的力量,甚至不惜主动在家门口,抢在两猫彻底翻脸前,可以有限度的采取一切行动。
通过物理手段,从根本上清除不利因素。
换作以前,东大各方或许没有必胜的把握(担心被拖入持久泥潭),可随着北斗卫星导航的全球并网,以及精准打击的无人机技术迅猛发展。
有青云扶持的大酱科技,固高科技不计成本的投入,短短两三年时间内,大酱在无人机领域发展一骑绝尘,别说国内有像样的对手。
连大洋彼岸专门为霉菌生产全球鹰的企业,都被远远落下。
因为青云农业在海内外,压根就是超脱正常经营范畴,技术成熟一代,立即大规模安排生产,在具体使用中,再反馈信息促进下一代产品升级。
大酱汪韬简直幸福死了,现在手底下上万名各行各业科学家,工程师时刻在努力奋斗着,每天都有几项,乃至十几项新专利出炉。
飞控,中控,摄影,远程指令,机身材料,信息信号传输加密,电池容量,输出功率等各个关键领域,无时无刻不在取得突破。
更有甚者,一条由花瓣,中兴,青云共同斥巨资研发的无人机,机器人高度自动化生产线。
正紧锣密鼓建设中,这样的自动化产线,青云承诺只要技术彻底成熟,将一口气给大酱投产十条以上,每一条造价都不低于50亿。
什么概念?
一旦技术完全成熟,全部投产,在原材料和电力供应稳定的前提下,大酱科技产能全开,仅24小时就能批量生产百万,乃至千万级别的无人机。
(一条全自动产线实际上就是一家智能工厂,全程只需要软件工程师,和关键设备操作工程师负责日常维护保养,及处理故障。
其核心生产力,堪比数千名熟练产业工人,而生产出来的标准件,只需简单装配就可以大量出厂。)
全产业链具备100%知识产权,不受任何外来因素影响,搭配国产的北斗导航,装载几公斤到40公斤(农业无人机)不等的货物。
以120-300公里时速飞行15-45分钟(受技术发展限制),可以想象一下,当蜂窝技术,北斗导航技术,加上远程信号抗干扰(光纤导航也是其中一种)。
一瞬间铺天盖地的数百,成千上万架装载轰隆隆的无人机扑过来,哪一方能抗住如此凶猛的火力?
就如同无畏级战列舰,为什么能取代传统战列舰?
就是因为统一主炮口径后,一轮齐射可以更精准打击敌人。
航母取代战列舰,是同样的道理,快速机动小巧灵活,造价便宜还能批量生产的舰载机,能通过飞临目标上空,在几百米甚至几十米的距离上,对敌进行精准打击。
为什么更精准的导弹,却无法取代传统空战,炮战,那完全是因为导弹的成本更高,生产维护更困难,大量使用电子产品的导弹。
生产一枚的时间,人工,技术,多难?
而通过飞机搭载,还需要首先抢夺制空权,造价精贵的现代战机,动辄几千万上亿,万一被单兵导弹打下来,多不划算啊!
可现在,一切都变了。
覆盖的地毯式轰炸,没精准度。
精准打击的导弹,价格太贵。
可生产成本才几千,卖几万的无人机,携带几十块,百来块的轰隆隆,用超低空不可阻挡的突防手段,贴着敌人0.01米贴脸开大。
无论怎么算,这笔投入与产出比,都足以打动任何人。
尤其是五军都督府诸多核心麦穗,现场观摩青云,大酱,固高派出的工程师,在未经任何专业训练的前提下,用上网打游戏一样的简单到极致手段。
轻而易举打垮一整个团,一整个师,乃至于一整个集团军时,所有人都被深深震撼,并彻底喜欢上无人机这款划时代兵器。
哪怕掌握着演戏战场的绝对制空权,也没用,因为战斗轰炸不可能24小时提供战场全覆盖。
而分散在数十公里范围内的无人机操作手,却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针对任何目标,发动无死角无障碍进攻。
在铺天盖地的无人机面前,无数装甲单位,火炮阵地,人员聚集区,哪怕是单兵暴露在无人机视线内,都会遭到百分百摧毁。
(高空有试验型号的大型固定翼无人机,进行24小时不间断高空侦查。)
无数次演习背后,是麦穗们集体狂吼立即加强电子对抗,电子干扰的提议,专打无人机的大型电驱动电磁武器,被紧急立项。
从海洋,空中,地面三位一体打击对方在轨卫星(还有卫星对付卫星,核潜艇也紧急测试加装攻击卫星系统)的拨款计划,竟然在第一时间被全票通过。
同时,神马装甲单位,炮兵单位,直升机和防御重点单位,就如何应付敌方无人机,也做了各种尝试。
在2012年年中,第一款加装防护网外挂的装甲单位,在东大新鲜出炉,没办法,被演习另一方的青云打怕了。
往往还在朝目标地域开进中的装甲编队,还没来得及发挥火力,机动优势,就被无处不在的无人机教做人,这还打个屁啊!
而上层,也觉得有必要在某个关键时间节点,秀一秀肌肉,比如美欧各自支持的两猫开片时,东大完全可以在某个战略方向上。
打一场两三天内既分胜负,也决生死的对抗赛,这下滇省人民有福气了,因为他们将真正意义上,第一次拥有自己的出海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