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顺一路少言,却在益阳边寨设契棚三日不言,只书一纸:“三日内,若无违契者,我便折我令。”第三日果无人犯错,高顺便以亲笔折令焚于灯下,百姓无不敬服,奉其为“静吏”。
七日之后,三团齐归江夏,汇聚于澜府南厅,灯署外,百姓自发前来献上纸灯与铜章。刘琦亲手交出五郡巡札,三十页陈情、六十处改法、百余条纸契修补提议,蒯越伏案收录。
吕布于堂上亲听百吏之言,望灯火万千,只道一句:“荆州今日之盛,非一戟之功,而是一纸、一灯、一人之心。”
诸葛亮起身奏曰:“布政既成,法巡已立。愿于荆州五郡设立‘澜政布府印’,由刘琦兼理南境民法、军赋、学政,立民府三署,不归兵,不归将,只归纸令。”
吕布当场准奏,亲封铜印于堂前石案。铜印落下,墨印如火,焰形四起,其下篆刻六字:“荆南澜府 · 契为法。”
全堂百姓山呼:“纸为法!灯不灭!”
那一夜,江夏城中百灯齐亮,自北门照到南塘,自城中照至沅水口。江面上舟火相连,纸契如旗,点灯如炬。
纸灯不语,却已照遍荆州五郡,书下澜政真正的“治世第一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