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促定局(1 / 2)

梦神赋 沪弄 1510 字 2个月前

第426章、促定局

乾隆愣了一下,惊诧的说:“你的意思是……”

孟冬点点头,道:“也许永琰可以装病十天半月、甚至一年半载,但绝不可能装病十年八年吧?

如果永琰顶替绵亿,被懿泽接回荣王府,名正言顺。现今的荣王府人丁稀少,与外界少有交集,永琰在那里慢慢重新成长,会很安全,皇贵妃在天有灵,也会放心的。

而绵亿顶替永琰,继续留在宫中,以其聪敏好学,若得皇上悉心培养,未必不能及当年荣亲王,皇上依然遵循‘父传子’的‘祖制’,与先前无有任何改变,还能掀起什么波澜?”

乾隆没有回答,只是默默思索着、疑虑着、盘算着。

孟冬知道乾隆在迟疑什么,因此又为其释疑道:“永琰年少,常在宫闱之中,少有外出,您所忧虑的那些野心勃勃的人,多半在外,压根就没见过永琰几次,即便偶尔在大典、宴席上看见过一眼两眼,也是远远的。而且,绵亿和永琰本来就容貌颇为相似,只有三年多的年纪相差,随着时间,这个年纪差是完全可以被忽略的。”

乾隆轻笑道:“外人或许不能分辨的那么清楚,但自家人总认得。”

孟冬立刻又搬出了另一套说辞:“先前的香妃娘娘和今日的容妃娘娘虽是亲姐妹,但容貌相差许多,年纪也相差许多,当年的宫妃宫女,哪个不认得此二人?

可太后愣要说这个和贵人就是那个和贵人,谁又敢说不是呢?连他们的兄长图尔都,不也认帐了吗?

皇上是九五之尊,诸位娘娘和阿哥,都依附皇上而存在,对皇上的敬畏之心自然更胜过太后。皇上若说这个人是永琰,谁又敢说不是呢?只要自家人认可,外人根本没有机会不认可。”

乾隆又笑问:“就算如你所说,他们对朕有敬畏之心,朕说一是一,可等到朕两眼一闭,他们又变卦了,该当如何呢?”

孟冬并没有直接回答乾隆的问题,而是反问道:“皇上当日那样排斥容妃,为孝敬太后才勉强接纳。可如今,太后早已仙逝,容妃却独揽协理后宫大权,皇上还是默认了,这是为什么呢?”

乾隆只是笑而不答。

孟冬便替乾隆答道:“四妃共同协理后宫,本是论资排辈而成的局势,可愉妃疯癫、颖妃软禁、惇妃失踪,这些又都难以对外人道,皇上为后宫安定,而摒弃个人好恶,实在让人敬服。”

乾隆看着孟冬,不由得赞赏道:“明局势,善言辞,难怪当年太后那么喜欢你。”

孟冬笑道:“皇上谬赞,臣媳不过是说了些实话罢了。皇上自然明白,大多人在做出决断时,都必须先考虑当下时局中的自身利弊,而后发现,一切已成定局,改变并没有那么容易。”

乾隆叹道:“你说的不错,太后在时,已将容妃扶为妃位数年,的确已成定局,而后她谨小慎微、待人和善,上下称赞,朕也实在没有理由反驳。但这件事,不可能拿来与朕培养储君相提并论。”

孟冬壮着胆子,接言道:“其实,没有什么不同,若皇上能趁康健之时,传位新君,以太上皇的身份辅之,数年过后,不就也成了定局吗?”

乾隆不由得气上心头,呵斥道:“放肆!你好大胆子,竟然敢劝朕退位?这样的主意你也想得出!”

孟冬慌忙跪下,俯首扣地,拜道:“臣媳纵然有罪,可皇上眼下又有何良策应对当前的局面呢?若要做戏,必得做全套。皇上如今身体硬朗,正是如日中天之时,若不趁早做定大局,怎能江山稳固?只有皇上坐镇,看着新君把江山坐稳,天长日久,真假有无之事越来越扑朔迷离,让想说的人也说不清。到有一日,皇上不能再坐镇辅政时,内外已安定,臣民已认定新君,纵然哪个还有野心,也独木不成舟啊!”

乾隆虽然有些气愤,但却不得不承认,孟冬说的很有道理,他沉默了好大一会儿,又说:“你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