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项目的猫腻(2 / 2)

剩下的五千万已经是足够了。

真实到底会花多少钱,估计慈问传媒内部有一本账本,外部的人是不知道的。

“上亿”

江露露语气有些不满,敲了敲桌子,提示了下对方里面的猫腻的自己是知道的。

她虽然第一次参与影视项目,但也不是菜鸟,毕竟之前在时尚圈混,对于娱乐圈里的影视项目猫腻也是清楚。

现在也不是草莽的年代,商业信息不透明,外行人对影视产业两眼一抹黑。

那时候房地产、煤老板还有一些其他行业土老板,圈里人可以肆无忌惮的玩猫腻。

年代不一样,2000年左右底层草莽豪杰文化水平加上认知,对文化产业有着天然的滤镜,尤其是面对影视行业更是尊敬。

这也就是为什么某个编剧,对那个年代那么怀念,拿着土老板的人钱,玩着土老板的女人,可不就是美滋滋吗。

项目是否赚钱也不用跟土老板交代,一句为了艺术就结束了,还有比这边更爽的吗?

因为现场还有其他人,人多嘴杂,有些话不好在这说。

作为制片人唐立君自然秒懂对方话语的含义,不过这是圈子里认可的潜规则。

出品方慈问把控整个项目,其他投资商想要上船,自然要交上船费。

水露因为有背景和资源,所以上船费交的很少,但多少也会交,这是规矩。

影视项目牵扯的资金流动,太容易做手脚了,有些东西很难被核算。

说到底这是一个做内容的项目。

一百万和两百万做出的内容是看不出差距来的。

只是有些团队太过贪心,经常拿着一千万预算做出一百万的内容,最有名的就是港台团队。

当时影视行业不规范,内地影视人稀少,加上当时大陆的人对港台影视团队和明星有天然的滤镜,这才让他们钻了空子。

拿大陆的投资商和老板当傻子耍,拍着拍着就超出预算,要么增加预算要么项目流产,那些老板和投资商基本上都会被拿捏。

毕竟前期的钱都投进去了,要是半途而废,那钱真的全打水漂了。

只能咬牙继续往里投。

就这样港台影视团队,在内地肆无忌惮的捞钱,可是拍出来的作品一个个让投资商血亏,但是港台的幕后团队,一个个的发了大财。

发了财回到港台,还一个个的骂内地有钱人都是傻批,相互交流怎么去搞钱。

他们的港台同行见一个个都吃不上饭的同行,去大陆一趟竟然换了大房子,开上了豪车。

开始成群的北上内地发展,当然大部分都是圈钱。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陈可欣,顶着大导演的名头,坑得内地投资商欲哭无泪,拍摄武侠的时候,一双草帽草鞋几千美元。

如果不是武侠项目起了内讧,主控公司和投资商不和也不会爆料出来。

当然像武侠投资近两个亿这种项目,扣除演员片酬,拍出来的效果跟一两千万似的,这完全是糊弄鬼。

无论是上千美金草帽还是电影场面,连遮掩都懒得遮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