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为韭菜们提前规划(2 / 2)

松仓重信停下脚步,微微低头询问主公的用意:“属下不是很明白……”

他的确不明白,现如今各家的家臣们,都是各自生活在自己的知行地,为什么还要在多闻山城里给他们提供居所。

筒井顺庆的嘴角微微上扬,缓缓解释道:“右近,你应当明白,如今已是战国乱世,局势瞬息万变,稍有不慎便会陷入困境。”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若是能将家臣们聚居于城下,便能在战时迅速将他们紧急动员起来,形成强大的守备力量,也就能避免筒井城那次的覆辙了。”

松仓重信微微一愣,随即露出钦佩之色:“主公高瞻远瞩,属下愚钝。如此一来,多闻山城也将更加坚不可摧了。”

筒井顺庆看他如此明白事理,也满意的点了点头。

其实,这项制度叫“家臣集住”,是隔壁近江大名六角定赖首创,巧妙的蕴含了军事和政治的双重手段。

从军事角度讲,一旦有事,不仅能快速集结家臣及其部众,便于守城。而且征调各地军队也会非常快捷,因为各家的主子都在城里。

从政治角度看,这有利于将附属的地方豪族纳入家臣体系,还能监视那些心怀不轨之人。

说句难听的,住在山腰二之丸、山底三之丸的家臣们,他们在家中的吃喝拉撒,都被山顶的本丸看得清清楚楚。

一旦有人想谋反,大名便能在第一时间,派出自己的直属武士将其歼灭。

“哦对了,你只需要给他们划出地皮,房屋让他们自己建。”筒井顺庆还不忘再剥削一下。

“是,这是做臣子应该的。”甚至松仓重信还认为他们应该感恩戴德,这可是主家恩赏的“宅基地”啊。

筒井顺庆又给松仓重信灌输了一些新的建城理念,比如围护结构不再使用传统的木栅栏,而是采用一种新型的土塀结构。

这种土塀的围墙,类似于现代的钢筋混凝土墙体。

墙体中心以竹条作为支撑,类似于钢筋的作用,再用泥灰填充、包裹,起到类似混凝土的固定和保护作用。

筒井顺庆对城池围墙的这种升级设计,主要是为了抵御铁炮的穿透力,从而增强城池的防御能力。

“主公高明啊,这样守军就能躲避铁炮的射击了。”松仓重信佩服的是五体投地。

“不仅如此,在城墙和城门的侧方,再给我建造一些防御橹。不要采用传统的那种单一竖立的箭楼,而是设计成长屋结构。”

“这样一来,上层可以用于监视和射击敌人,下层则可以存放武器弹药,还能供守军驻守和移动。”

“这种橹就叫天闻橹吧。”筒井顺庆是越说越快,松仓重信也飞快地记录着。

“最后的一点,城下町一定要给我规划好街道和各町区。就沿着南面给我一直铺到兴福寺去。”

“先建造必要的宿场驿站,给他们免税,一定要在短时间内让他们做大做强,这样就能更快的吸引商人和手工业者。”

“寺社町赠给胤荣大师,我答应帮助他创立宝藏院。”

“在各町区的运营上,集市、商业区收市场税,仓储、民区收租金。”

筒井顺庆如此密集的新思路,让松仓重信的敬佩之心犹如滔滔江水。

甚至他已经能预想到,由家臣的家子郎党、寺社的法师信徒、宿场的商贩旅人、民居的织席贩履,共同构成的城下町,将呈现出一幅多么繁华的生活百态。

其创造的财富,将连绵不绝的流入筒井家的口袋,滋养着筒井家的基业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