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肉铺子,陈春年笑呵呵的打一声招呼:“新鲜肥肠有没有?”
胡嫂子应一声‘有有有’,眼睛上下打量着陈春年,脸上笑出了花:“兄弟,你是国营饭店的采购员?”
陈春年摇头:“不是,我卖卤肥肠的。”
胡嫂子显然不信,笑眯眯瞅着小伙子的瘦狗腰:“兄弟,要媳妇不?嫂子有好几个娘家侄女,外甥女都没结婚呢。”
陈春年摇头,道:“我结婚了,娃都会打酱油了。”
胡嫂子‘嘁’一声:“有媳妇的人不是你这样子。”
说着,这妇人伸出两根白生生的手指,在肉案上比划几下:“结过婚的男人,走路这样子,没结婚的男人,走路这样子。”
还别说,真挺形象呢。
陈春年哈哈大笑,懒得学习这些没用的知识,他走到一只大盆边,仔细检查着肥肠的质量和成色。
“都是新鲜的,”胡嫂子过来,笑眯眯说道,“我娘家哥和两个侄子都在屠宰场上班,放心,质量没问题。”
陈春年:“嫂子,从今天起,你每天保证给我供40斤的货,不要病猪的,不要冷冻的,必须当日新鲜的肥肠,行不?”
胡嫂子眼前一亮,露出‘果然如此’的表情:“行!”
说着,她开始过秤,收钱。
41斤6两过一点,抹去零头算41斤,11块4毛8分钱。
最后,她提了一副羊肚丢在桶子里,算是给这位‘国营食堂采购员’的甜头。
妇人笑吟吟说道:“兄弟我说真的,我有个外甥女,19岁,水灵的很,回头嫂子让她来肉铺,你瞅一眼?”
陈春年嘿嘿笑着:“行。”
哎,这年月在国营饭店上班的干部职工,真特么受欢迎……
出了胡老三肉铺,陈春年却不急着回家,而是挑着41斤肥肠直奔北大街。
这一条街,是红宁县城唯一的‘农贸市场’,每逢二五八办大集,热闹非凡。
1983年初,西北地区不少地方的农产品、手工艺品和药材山货的交易,尚处于‘半开放’状态。
对于‘正规’的农贸市场,陈春年不怎么感兴趣。
因为,在供销社、县工商、打投办等七八家单位的‘协同管理’下,卖什么都要介绍信,买什么东西都要票,根本就弄不成事……
“老先生,正忙呐。”
来到一家粤东人开的木器店,他先递过去一根大前门:“我想打制一个小玩意儿,不知您有没有空?”
开店的木匠是父子四人,又黑又壮,个子不高,头上脸上身上洒满了锯末。
老木匠一听‘老先生’这一称呼,明显一愣,旋即,眼角挤出两朵小菊花。
乡音难改啊,在粤东老家不少地方,见了年长男性一般都要称一声‘老先生’……
“小伙子,想打个啥家具?”老木匠接过烟点上,咧嘴笑着,露出一口豁牙。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