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农妇三泉(2 / 2)

“没有啊?”

“咱们红宁县邮政局的服务态度不行啊,要不是你们几个小伙子帅气,几个阿姨比我姐姐还漂亮,我都要生气了。”

“那就找一本《人民文学》吧,杂志后面应该有邮政编码和投稿地址……”

“……”

遇上这么一个混不吝的二货,口出狂言,说话又特么好听,邮政局的几名同志被成功惹笑了。

姐姐陈雪晴都快要羞死了。

马丹的,陈春年这个混账王八蛋玩意儿,八字还没见一撇呢,就这么咋咋呼呼?

这种事情,不应该悄咪咪邮寄出去,然后,就是等待退稿通知吗?

陈春年却不管。

为了给姐姐鼓劲打气,面子是什么?那玩意儿能换钱、还是能当饭吃?

最后,他替姐姐做主,选择了《人民文学》。

他的想法很简单,要弄,就弄个牛逼哄哄的刊物,就算人家退稿也没关系,咱再换《收获》。

《收获》不行,咱换《延河》。

《延河》不过,咱投《长安文艺》《甘肃文艺》《辽宁文艺》那些烂怂杂志。

实在不行,陈春年也有办法。

花钱找人修改!

1983年,路遥、陈忠实、贾平凹几个人都穷得要死,花几百、一两千块钱,把几个未来的文学大佬全部接到红宁县,关进小黑屋,天天催更。

呃,其实也不对,应该把路遥几个人关进小黑屋,天天催着让他们给姐姐陈雪晴改小说!

哎,那场景,想想挺带劲嘞……

……

次日一大早,雨过天晴,碧空如洗。

瓦蓝瓦蓝的天空中,飘着几朵棉花糖一般的云,优哉游哉,一路向北飘去。

院子里的榆树、柳树和零零星星的一些香水梨树,在春雨过后的清晨,分外妖娆。

枝条那个软,嫩芽那个黄,就像这一片厚实的黄土地上的补丁,贫穷而清秀。

门前一棵歪脖子老榆树上,几只喜鹊鼓噪着,雀跃着,时不时的扑棱着翅膀追逐嬉闹。

西北小城的春景其实质朴,纯粹,简单而秀气,总体来说,其实还挺美。

只不过,受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的限制,人们为了一口热乎饭疲于奔命,无暇欣赏罢了。

陈春年的心情很好。

因为就在刚才,他蹲在台阶上刷牙时,收到了一个好消息:西边菜地的‘泉眼’溢水了。

水脉很旺。

而且,还真甜水!

听到这一消息,陈春年激动的不行,丢下牙刷缸子,撒丫子就跑。

没办法,西北人对泉水的热爱,尤其是对甜水泉的热爱,超过一般人想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