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时期,上海电影公司数量150多家,最大的电影公司如天下第一,明星、天一、联华等全都出自上海,明星阮玲玉、胡蝶、黎莉莉...至今耳熟能详。
别说京城,就是港台、小日子,都甩了它们十万八千里。
只是众所周知的原因,这些资产阶级的产物后面都跑去了香江发展至今。
不过,上海电影并没有就此没落。
虽然各地电影制片厂如雨后春笋般冒头,但是上海电影依旧强盛,九十年代前上海电影与京城可谓各领风骚。
只是没想到到了九十年代这一时期,发生一件令人耿耿于怀的事情。
上影厂投资《活着》、《摇啊摇,摇到外婆桥》、《风月》等片子拿到国际大奖,众所周知的原因,上面震怒了,上影也地震了。
地震的结果就是换血,懂电影制作,电影出身,支持拍摄的领导全部换完。
从此,上影厂管宣传的领导当家,所有的片子加强审核......
于是就到了现今这个局面。
现在看看,当年上译、上美、上海科教片都是神一样的存在。
但都在这场风雨中飘摇沉寂下来。
每每想到这里,任中伦就不禁唏嘘。
这固然是时代的选择和无奈。
但是,现在发展文化产业畏畏缩缩,已经完全没了当年的风采。
与之相反,京圈在这期间迅速崛起,仗着政策和地理优势,他们比上海电影人更果敢。
与上海电影人,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谨小慎微不同。
京城什么都敢拍,什么都敢说,不怕被一剪没,于是与上海电影差距越拉越大。
今天论坛,作为上海电影的老大哥,上影当仁不让,出面组织。
结果,形式大于内容,这在意料之中。
令他憋屈的是,碰了老鼻子灰。
上海老艺术家倒是给面子到场,但都是东扯西扯,提出的意见,对发展上海电影没有实际营养。
但是气人就在那些知名导演,老一辈一个没来,小辈也一点不给上影面子。
第六代导演王晓帅语出惊人:“我不想被归为某个地区的导演,能做自己才是最难的。”
随后导演李红也表示同意王晓帅的观点:“现在经常被提出来的是华语电影的概念,而不是某个城市的电影。我们应该的思考是怎样团结起来,突破西方电影的重围。”
这就令他很无语。
诚然,上海电影如何并不关他们事,但是上影并没有让他们归附的意思,只是让他们献谋献策罢了。
这话说的,显得上影谈论上海电影发展前景,格局太小。
目前,影视行业京城一家独大,上海电影想要迎头赶上是肯定的,他认为这无可厚非,百花齐放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