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百万的钱,没有白花。
他打算下个月初,就把这个虚构的武侠故事作为文学IP推向市场。
而且他没有奢望靠出版IP赚钱,主要是为了提升故事知名度,为了影视化,当是电影宣传的一部分,广而告之。
“武侠小说,要达到金庸小说的高度,没那么容易吧?”
“确实,所以得找名人代言啊。”
若无意外,月底开始,《华三传》和《一代宗师》武侠小说,将会人尽皆知。
辰光诧异,“还可以请人代言书?”
“为什么不可以,书也是商品,我就问你,你的偶像给你推荐书籍,你想不想看?”
辰光想了一下,点头,“若是名人推荐,应该会,贵不贵?”
“还行,一百万不到。”
“那么便宜,谁啊?万倩?”
“开什么玩笑,她还不够,请她也不用花那么多钱!”
南君策摇头否认,不过他却卖起了关子,辰光怎么问,他都不说。
既然决定拍电影,肯定不能像六代目那样,拍一些自我抒发的文艺电影,给观众一种你爱看不看,看不懂是你水平低的感觉。
南君策要拍得是商业电影,肯定不能给人看不懂的感觉。
前世这些电影是打着李小龙、叶问的名义,特别是前者的名义去宣传电影。
打着传记的名义,虚构美化了了大部分情节。
他没有从这方面发力,他采取IP的理念,决定先把故事炒热。
而且故事原型人物,也会在书中交待清楚,虚虚实实,更有代入感。
这样一来,宣传效果肯定会更好。
所以,电影看不懂,要么是导演问题,比如逻辑混乱,故事都讲不明白,过度炫技,剪辑、叙事手法问题等等。
要么是电影相关的背景知识导致。
比如姜闻的电影,他的故事都是完整的,但是塞进去的私货隐喻,若是缺失背景知识,那看不懂就是必然,因为导演认知和观众认知不在一个频道上。
南君策,会尽量把这些东西规避掉。
他的商业电影必须确保尽可能多的人看得懂,最好人人叫好,这样才能卖钱。
辰光看南君策不愿意说,也没深究,反而有些担忧,“请名人代言,这么多钱花出去,万一书火了,你可悠着点,别最后终日打雁却被雁啄,成为那个倒霉的猎人。”
辰光意思,南君策明白。
就像金墉小说,若是电影或者电视剧拍出来,不符合原著,挨骂的必定是导演。
所以,对于好友的担忧,南君策哈哈一笑,“被你这么一说,我倒感觉压力有点大。”
这部电影他已经在脑海中模拟过N次,画面清晰烙印在心中。
……
赤坎这个地名,粤省有多个地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