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辰光和李军据说又出去浪了。
酒店,姜闻房间。
看到南君策进来,姜闻二话不说,单手就把剧本递了过去,一副显摆的模样。
“来了,给,掌掌眼。”
等南君策接过剧本,他扭身,走到桌子上开始泡茶,也不知哪里搞了一套功夫茶具。
南君策走到旁边椅子坐下,拿着剧本扇着风,看着三杯成一品,温杯、摇茶、醒茶……一副专业人士模样的姜闻。
忍不住出声:
“这茶具,隔壁二元店买的?”
姜闻正在泡茶的手一抖,“是啊,要不十亿富翁送我一套,我要求不高,顾景舟大师的作品就行。”
“咳咳,小弟肤浅了。”
说完,开始将注意力转向剧本。
《太阳照常升起》!
剧本还是这个剧本……
故事也没有偏离框架。
原著《天鹅绒》是一篇不足万字的短篇小说。
但信息含量很大,
短小的篇幅里涉及贫穷、精神、物质、欲望、时代的各个侧面。
这些内容都被一个叙事严密的类似传奇的故事带动起来:
“被下放的印尼华侨后代唐雨林是一个民间侠客,在那个贫瘠的乡村,他用猎枪把跟自己妻子姚妹妹偷情的小队长李东方打死。”
小说里的“天鹅绒”是一个物件,作者通过这个物件,巧妙地激发故事走到尽头。
南君策现在看到的初稿,所要讲的故事其实并不复杂。
表面,简言之便是:负心的感情骗子李不山,和痴心等待的疯妈。
内里,则:用了遍布全片的各种隐喻,比如:鸟、鱼、树、鞋等,描述一段感情与两个人之间的关系,甚至是将感情拟人化。
若说他现在拍的《一代宗师》是明线讲传承,那么《太阳照常升起》则用的是暗线。
这故事,明说,你就看不到。
当隐晦到,审片都看不懂时,姜闻就赢了。
看着南君策放下剧本,姜闻问道:
“怎么样?”
南君策忍不住问道:
“这么严肃的话题,不怕又被禁?”
“怕个屁!”
姜闻硬气了一句,随即纳闷,“那么明显?”
“呵呵,让子弹飞剧本是我写的,况且这时间线……”
姜闻点了点头,起身沉吟,随后说道:
“那还得打磨,你都看得懂,那就很没劲!”
“……”
好吧,作死边缘反复横跳,说得就是姜闻这种导演。
初稿其实已经跟南君策看过的电影很相近,缺的只是台词打磨。
或许这也是,采用环状叙事代替线性叙事的原因吧。
南君策摇了摇头,提了一嘴:
“那样门槛更高,观众都看不懂,票房大概率扑街。”
姜闻没在意,“管他呢,拍电影就两个字,得劲。”
“投资搞得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