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不问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
1996年,宁昊在太原话剧团舞美设计部门后勤打杂,在这里,他厮混了半年,天天拖地、装台,很没劲,见到艺术家都扎堆北漂,于是他也决定北漂。
次年,揣着二千元的宁昊北漂到了京城,花了一千七百多报了培训班,交完住宿费就剩下几十块钱,要不是靠朋友接济,他差点去要饭。
最开始他想考中央工艺美院,但是从小天天打架,不爱学习,于是,文化课成绩不出意外的没过线,落榜了。
他只能去参加成人高考,准备冲刺京城电影学院,不想,体检时竟然被检查出色弱。
这让他感觉特别荒诞,甚至扯淡!
要知道,他学画至少10年。
受此打击,好几天窝在床上连饭都吃不下。
但沮丧没有用,日子还是得继续。
绘画这条路既然走不通,于是他就考上了北师大的影视节目制作专业。
为了赚点零花钱,他在学校支了个小摊,专门给别人拍照片,室友有相机出设备,他出技术,靠着这门生意,他算是过上了吃穿不愁的日子。
也是从这时候,他意外获得帮唐朝乐队拍特写的机会,由于他不糊弄的态度,再次受邀拍摄新专辑封面,让他在音乐圈里小有名气。
从北师大毕业后,宁昊又考上了北电摄影系。
这一年,他24岁。
本来他的目标是导演系,但因为专业没有招生名额,他只能退而求其次去了摄影系。
在电影学院学图片摄影,他不甘心,日日盘算着要攒一个电影剧本出来。
这时候,他认识了一个朋友,是位出家人,二人闲聊时,他听对方说起最近正在筹钱修塔,挺难的。
他觉得这个故事挺有意思,便以此为原型,写出了电影《香火》的剧本。
剧本出来不久,一位老板托人找到了他,有意投资这部电影,于是他带着剧本赴约。
老板把会面地点选在了“天上人间”,他进了包间,紧张得不行,明明一口酒都没喝,但脑子还是跟断片一样。
他只记得老板问了几个问题,然后就从兜里掏出一沓现金:
“就这些钱,拍吧!”
第二天,老板消失了。
来无影去无踪,神秘得好像只为给宁昊扔下一笔电影启动资金。
拿着老板给的几万块钱,他自费买了设备、请了演员,耗时半个月拍摄,之后又和女友一起完成了后期剪辑。
影片全部制作完成后,他心里宽松不少,好赖自己也算有部完整的作品了。
只是电影拍完了,宁浩兜里也没钱了,只好又回去拍MV。
恰好,听说他当过导演,过去合作过的音乐人又推荐他去拍MV。
2003年,他为朴竖导演拍摄《Colorful Days》,一举拿下最佳音乐录影带奖,在MV界名声大噪。
这两年,他执导、制作过几十支MV,价格不高,但量大管饱。合作的艺人有屠洪刚这样的前辈“大哥”,靠着拍MV,他实现了在京城买车、买房的心愿。
而且,借着《香火》的光,他获得一个去瑞士参加洛迦诺电影节的机会,奔着旅游的目的意料之外的,他收获了很多好评,并在这之后拿下了几座极具分量的奖杯。
至此,他算是打入了“文艺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