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子不蠢,但是相当自信。
其实是自大。
罗四海的这个“鱼目混珠”计划其实风险很大的,但据他的观察,进攻宝山的日军至少有三支队伍。
三支隶属不同的队伍,那相互配合起来自然不如一支队伍亲密无间,而且,三支队伍应该也是相互不认识的。
这才是提出建议的真正原因。
倘若是一支部队,相互之间比较熟悉,甚至有可能相互认识,那暴露的风险就极高了。
相反不认识的情况下,那不认识的人,基本不会招呼,甚至两支部队之间相互看对方不顺眼都有,内部竞争在哪儿都是存在的,更别说,为了抢夺军功故意隐瞒,不择手段都有?
不过,即便是到时候真被发现了,他也有应对的方法。
比如如何应付鬼子的搭讪,如何听得懂鬼子“哨声”的命令,比如,集合,进攻,撤退等等。
只要掌握了鬼子的动向,那就能够从容应对。
部队传达命令,尤其是在复杂的城市之中,口哨是最简单有效的传递命令的方式。
一旦部队分散开,想要聚拢部队以及下达作战命令,“哨令”是最好的传令之法,只要能听懂一定节奏的哨声。
那自然能够知道传达的什么命令。
国军内部也有相应的“号声”来传达日常命令,一般都是固定的几个旋律和节奏,这个基本上不会变来变去的。
正常的攻防战,用“哨声”来传递命令,没有任何问题,反正即便是对手听到了,也无妨。
可现在到了城市内。
这就不一样了,一旦你的“哨声”命令语言被对手掌握了,那就等于自己的一切就被对方掌握。
甚至还可以……
这个漏洞,罗四海当然会利用,只是,得看时机才行。
既然知道这一点,那自己自然要想方设法的避免了,国军日常使用的“号令”,自然不能够再用了,罗四海让郝平川设计了一套专门用于特战队员之间的声令。
另外还有一些简单的手语,复杂的,一时半会儿,学不会,还容易在脑子里打架。
以后有机会慢慢学。
城市巷战,那就是一个“乱战”,若是能快速辨别敌我,识别命令,那是事半功倍。
罗四海现在也就是囫囵吞枣的教授给他们,然后实践教学直接就变成实战教学。
掌握了的,战斗中多一份活命的机会,没掌握的,那就对不起了。
急训结束,再分配完任务。
已经是凌晨一点多了。
“弟兄们,多余的话我就不说了,我希望明天晚上,我能看到你们所有人都囫囵个儿的出现在我面前,就这样,解散!”
离天亮就剩下不到五个小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