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文龙点了点头,继续听。
他读过私塾,上过小学,还是个老兵,长征时期就加入了部队,再加上在独立团团部担任通讯班班长,平时跟着大学生政委李文英,耳濡目染下,眼界开阔。
政委说过,国内村庄,多以宗族为中心,一个大户人家掌握几乎所有的生产资料,土地,农具等等,村子里的老百姓,都围绕这一户人家生活。
小农经济。
一个村子,就是一个世界,衣食住村子里都可以自给自足,极少和外界联系。
西堡村,就是这样的村子。
好处是团结,可以抱团取暖,坏处是封闭,以及,容易底层老百姓容易被剥削压迫——大户人家哪怕要租户七成收成,也只能给。
“西堡村虽然靠近根据地,但群众基础十分薄弱,那边的老百姓,比较抗拒我们。”
王根生压低了声音。
“这很正常。”
安文龙笑了笑。
什么是根据地?
可不仅仅是指部队控制的地盘,还需要有群众基础的地盘,两者相加,才是八路军的根据地。
在晋中根据地,最著名的,被上级提起次数最多的,经常表扬,经常拿来作为典范的,就是邢家村——新一团驻地邢家村。
邢家村,是晋中根据地内群众基础最好的村子之一,也是群众基础发展最快的村子之一。
毕竟,群众基础发展可不容易。
不是部队上门,去帮老百姓挑几担水,帮忙打扫几次卫生,修缮房屋什么的,就可以做到的,还涉及到经济问题,制度问题,军事问题等等。
非一朝一夕能建立起来。
鬼子、果脯、当地大宗族、大地主都会阻挠部队和群众的联系,甚至,很多老百姓,一开始也是极度抗拒八路军的。
“你在那边有认识的人么?”
安文龙问道。
既然是几乎没有群众基础的村子,那么行事就要小心了。
“有,我认识一个屠夫,叫郑武。”
王根生回答。
···
“真慢啊!”
后沟村。
罗凡站在附近一座低矮的山顶,俯瞰远处少许摇曳火光的村庄,然后看了看小地图上缓慢移动的红点,冷笑了一声。
西堡村距离鬼子大部分驻扎的营地后沟村,只有四公里距离,但过了足足四个小时,从西堡村逃走的鬼子,才回到军营附近。
太慢了。
如果他想杀,早就杀掉了。
路途间稍微刺激一下,这个鬼子就在半路上直接摔倒冻死了。
落单的普通士兵,脆弱和老鼠一样。
“有多少鬼子呢?”
罗凡看向眼前的后沟村,嘴角勾起宛如刀锋的弧度。
其实有多少都无所谓。
今夜无月,连星星都被完全遮盖,雪也在不停的下,即便有‘体能’的加持,他肉眼可视范围,也只有十米左右,更别说小鬼子的眯眯眼了。
陆军马粪,可没有传说中天天吃喝鱼油的瞭望手。
在以自身为中心的,探索范围半径一百二十米的小地图辅助下,他可以轻易的,悄无声息的,杀死周边巡逻的离队的鬼子兵。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