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边币!(1 / 2)

“孔团长就这样直接答应了?”

张大彪好奇。

自家团长虽然和孔捷是老战友,一个步兵班、一个战壕爬出来生死兄弟。

但亲兄弟也明算账。

两人之间凡是找帮忙,都是不见兔子不撒鹰,钱不到手不办事。

免费帮忙,做梦吧?

“我找的李文英。”

李大团长嘿了一声。

孔捷看着挺老实,实际上也和丁伟一样,是一个无利不起早的家伙,但独立团政委李文英不是。

李文英是真的不错。

拎得清事情轻重,看得明白局势,敢作敢当,在遵守上级命令的同时也不死板,很合他胃口。

只可惜,是独立团政委也是孔捷的老战友,两人搭档好几年了。

“李文英。”

张大彪哑然。

“上级派过来的政工人员到哪里了?”

李云龙盯着地图,继续问道。

将西堡村以及周边几个村子发展为根据地,不仅仅指占领这几个村庄,这只是最基本的一步,关键核心在于发展群众基础,推行根据地政策。

减租减息,促进生产,纳入根据地经济体系,推行根据地货币,以及保护老百姓免受鬼子残害。

给老百姓带来好处。

不然老百姓凭什么支持你?

上级选择西堡村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这里有一个典型的大地主武家,而且是投靠鬼子的大地主——可以杀了分田地狗汉奸地主。

“三天后到。”

张大彪回答。

“好!”

李云龙点了点头。

等总部派来的政工人员抵达,就可以正式开始行动了。

“上级拨付的军费,也会一起抵达。”

张大彪补充了一句。

八路军没有军饷,但有津贴。

不得不说,钱是最好的提升士气的办法之一,虽然八路军发的津贴不多,哪怕是团长,一个月也就几块钱,但提升士气的效果依旧显著。

战士们可以就近采购自己需要的物资,或者吃上一顿好的,或者寄给家里人。

部队的一部分给养问题,也可以通过资金从市场上采购,既促进了根据地经济发展,也解决了物资的运输问题。

···

新安镇。

治安队军营。

“听说了么?”

“今天早上。”

“辽县蝗军的两个军官被人杀了。”

军营相对封闭,除非得到鬼子教官的允许,或者队长批复的条子,不然禁止出军营,但依旧挡不住外来的消息传递进来。

正在搬运热食的郑武竖起了耳朵。

杀鬼子··

是他昨天刚做的梦,

源于父母的仇恨,源于在西堡村那个年轻人钉死在他门前的鬼子。

梦里,他手持两把杀猪刀,宛如杀猪一般,一刀捅进鬼子的喉咙,鲜血随着血槽涌出,染红了他胸前挂的围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