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口!”蔡不疑低喝道,他与王寿走到边上,低声道:“我怀疑此人乃是京师的太学生!”
“京师太学生?”王寿回头看了一眼魏聪:“怎么可能?太学生怎么和咱们语言都不相通?”
“这不奇怪!”蔡不疑笑道:“我听说京师有太学生三万,这三万人里不光有本地人,还有来自天下州郡,甚至匈奴、羌胡、南蛮之中也有俊杰之士来京师游学求教的。这么多地方来的人,有几个和我们口音不通的又有什么奇怪的。你方才没看他地上写的字吗?这一手字可不是一般人能写得出来的!我估计他不光是太学生,身份还很不一般,是太学生中的翘楚!”
“那他的头发是怎么回事?太学生怎么还被髡了发?”王寿问道。
“你不记得前两天陪我去县衙听到从京师来的消息吗?”
“什么消息?”
“天子欲诏告天下,缉拿逃亡的党人!太尉陈蕃拒绝平署诏书,诏不得发。(汉朝制度,诏书必须三公平署,少一人便无效)天子盛怒之下,将党人下黄门北寺狱,以中官审之。我估计此人便是入狱党人的学生,至于髡发,可能是入狱受刑后逃出来的才这幅模样!”
“听您这么说还真有点像了,咱们这南阳郡北边紧挨着河南,要是雒阳往南逃,咱们这新野还真是必经之路!”王寿点了点头:“诶!您刚刚说朝廷下诏缉拿,那肯定赏赐不少吧?”
“放屁!”蔡不疑闻言大怒:“名列党人的都是天下闻名的君子贤士,天子昏聩,为中官蛊惑,才会下诏缉拿他们,我等岂能贪图富贵出卖他们?”
王寿被蔡不疑这番声色俱厉的呵斥给吓住了,与后世科举盛行不同,两汉时期官吏不分家,像三老、游徼、啬夫这等乡里小吏都是由乡里有名望之人出任,其权力基础是乡里的号召力和宗族势力而非仅仅是朝廷授予的官职,其社会地位和权力远非明清时期被禁止参加科举的小吏可比,比如西汉时丙吉就是从一介狱吏起家,最后爬到了西汉人臣的巅峰——丞相,这在宋明清是不可能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