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那客人哈哈一笑,不假思索地答:“你师父一颗也没有吃。”
珍卿也哈哈乐了两声,大拇哥高高竖起来,笑嘻嘻地说:“不错不错,悟性不错。”
算出数字是449的陆三哥:“……”
算出数字是449的谢董事长:“……”
算出数字是449的吴二姐:“……”
大家还摸不着头脑,珍卿又提了个古怪问题:“这位先生,请你再听一题:
“我师娘身边姓胡的老妈子,算数不好,买东西常手指脚趾并用。
“她某一日上街赶集,买了烧饼二十个,她自己吃了四个,给我师父吃了一个,给师娘吃了三个,又给车夫分了若干。
“她手脚并用地计数,每分一个,就窝下一个手指头或脚指头,窝到最后,只有两个指头是伸开的。
“请问我师娘的老妈子,给车夫分了几个烧饼?”
就见客人拿着指头掐算一下,然后颇兴奋地嚷:“分给车夫九个。”
珍卿原地蹦跶了两下,兴奋地拍手欢笑:“答对了。你果然是韩师兄。”
算出给车夫分了十个烧饼的大家:“……”
他们这两个师兄妹,要么数学是针线老师教的,要么就有不为人知的关窍。
珍卿真高兴起来了,这一下可以确认,这位韩师兄和她一样,真正是师父、师娘都认可的入室弟子,知道李家不为人知的小秘密。
作者有话说:
最近睡得太晚,不能再这样下去鸟,以后尽量不踩点点了……
今天本想七点发,结果搞到快九点,控制不住寄己的手手……感谢在2021-06-2823:53:21~2021-06-2920:40:59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凌乱也是一种美10瓶;孤玄月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23章众星捧月杜小姐
珍卿以一种奇葩方式,给韩师兄验明正身。
吴二姐好奇有什么关窍,珍卿小声跟大家说,他李师父有花生过敏症,从来不碰任何花生食品。
她师娘姓那胡的老妈子,右脚只有四根趾头。
大家都听得拍手笑。
给韩师兄验明正身,其他人都先走开了,珍卿带他到内客厅说话。
佣人们这时候,又殷勤上了更丰盛的茶水瓜果。
他们师兄妹初见就觉投契,说说笑笑也很自在。韩清涧一边啃着西瓜,一边说起找小师妹的缘由。
这还要从《葫芦七子》说起。
连载还未过半的《葫芦七子》,已发展成全国闻名的畅销出版物。
这个讲葫芦娃娃的连环画,不但风靡全国各大城市,隐约还有向海外辐射的势头。
无论男女老少,但凡晓得《葫芦七子》的,没有一个人不爱它的。
作品中天马行空的神幻构架,闻所未闻的新颖故事,勾得读者心心念念,神魂颠倒,寝食难忘。
它像一种神异的宗教,把人的精神都勾引进去。
这股席卷全国的“葫芦热”,韩师兄所在的粤州也没能免俗。
但绘画不同于文字作品,办小报的小作坊,只要觉得内容好看,给作者付一点版税,想转载就很容易转载。
不能直接转载《葫芦七子》,韩师兄干脆亲自来到海宁,想从惊华书局订直购《儿童画报》卖。
结果《儿童画报》实在紧俏,每回才一加印出来,很快就被各地客商抢购一空,来晚半步都不行。
他想请订到《儿童画报》的同业朋友,多少匀给他一些拿回去卖。
但是如此商机之下,同业朋友进货量也恐不够,能匀给他的也不多。
韩师兄在海宁延宕半月,进货之事一筹莫展。
他只好托熟人找关系,想求见《儿童画报》的编辑。
就算再等五天后加印也行啊,但他来海宁一趟不易,实在不愿空手回粤州。
《儿童画报》的古编辑,最终约见了韩师兄。
古编辑的办公桌上,放着一张珍卿写的纸条。
珍卿前阵子来给师娘买书,古编辑帮她拿到最低价,珍卿写了个条子留言致谢。
她写字条用的寻常楷体,她给亲友写信也用这种,而李师父给韩师兄写信,珍卿曾经代笔过一回……
说起来也是机缘巧合,古编辑喜欢珍卿的书法,把这张致谢纸条夹在记事本里,时不时拿出来观赏一下,碰巧被韩师兄看见了。
韩师兄认出珍卿的字,问古编辑作者是否叫杜珍卿,禹州永陵睢县人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