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节(1 / 2)

小妹,我怕以后难以成婚,若果如此不得天爱,求你跟三哥多生孩子,过继给我一个养老送终。

胸臆中千言万语,难以纸上尽抒,明天还要上课,容后再叙……

珍卿掩信思忖,觉得四姐很不对劲,赶忙扒着三哥问他:“四姐是不是出事了?”

陆三哥神情淡淡的,本来妈妈就没想说开,看珍卿忧虑只好解释:

“惜音设计时装颇有天赋,但在白人那展不开手脚,后在校内结识华人同学,他们给惜音介绍生意,帮中国城的妇女设计平价旗袍,初时相当吃得开。

“后又结识一洋人女同学,其婶母开了一家服装店,惜音便与这位同学合作,制作中国元素的新奇饰物,放在同学婶母的店中寄卖。有时惜音加工做不完的服装,一并给同学的裁缝婶婶帮着做。遗憾的是,那对法国婶姪两人,并不珍视惜音的好意,一块剽窃惜音的服装和饰品,私下接了很多订单,不但不给惜音分钱,还举报她不交税……”

珍卿听得瞠目结舌,原来哪里都有女坏蛋啊!现在的服装饰品版权,在国外也不可能太重视。可那两个法国女人做事决绝,还是叫人意料不及,所以说啊,洋鬼子坏起来也惊心。

四姐遇到的事可大可小,如果处理不当,被校方取消offer遣返回国也可能啊。

三哥告诉珍卿,妈妈已托人帮惜音处理。三哥难得跟珍卿发感慨:“对时下的知识女性来说,贪安稳就没自由,要自由就要经受风险。小妹,对四姐如此,对你也是一般。其实不只对女性,对男人也不外如是。”

珍卿与三哥度完蜜月后,赶了一个月的功课,然后就进入极度忙碌的毕业季。培英女中学生的结业标准,除了在校成绩达标,还有一个毕业汇演——排演一个有关英文、戏剧的节目。

女孩子们念完高三年级,各奔东西是必然的结局。毕业季承载太多青春少女的眼泪。

珍卿的一班好朋友里,熊楚行早就到欧洲去了。裴俊瞩年初决意不出国,她说家里叫她学省事的英文,而她自己想学新闻出版,从升学入三年级就在拉锯。

米月是个习惯享受的娇小姐。她家里给洋人做买办出身,看够了长辈给洋人当哈巴狗,懒得跑到洋人地盘吃苦受气,也无心胼手胝足做一番事业。因此她安心听从家里的安排,准备好从靠父祖辈养活变成靠丈夫养活。

而米月家世相貌性格皆好,又接受培英三年的名媛教育,这种女孩在门当户对的人家,行情简直不要太好!所以,米月还没从培英女中毕业,就得了一门大好亲事。男方是留学德国的通信工程师,家中也是清白高贵门第。两个年轻男女家世教养相当,没几个月就如胶似漆。男方已近而立之年,双方家长都愿尽快办婚事。所以,米月一毕业就要结婚,大概率不会继续念大学,即便念的话也会在国内。

乐嫣这姑娘看似温柔端庄,不想这回也跟家里唱反调,不但不答应马上相亲结婚,还提出想到大学读数学——乐嫣除音乐外对数学最感兴趣。她保送了麻省公立大学,本要跟珍卿一道去美国,可她母亲年来肺病沉重,已经半年卧床不起。若是乐嫣坚持去国求学,一旦其母身有不测,作为人子恐有终身难以补救的遗憾。乐嫣两害相权取其轻,决定留在国内念大学。最近在投考海宁的大学。也许以后会再寻机出去吧。

所以到头来,珍卿好朋友里没一个同行。只有同班同学彭娟同往美国——身材较为小巧并暗恋施先生的那位,不过彭娟跟珍卿她们小有嫌隙,有时候说话总爱夹枪带棒。珍卿跟她不大处得来。

……

作者有话说:

亲爱的小伙伴们,我真的很抱歉,上一章锁了两天,我改了有四五遍,但是改了这里又把那里圈出来说有问题,反正就是按下葫芦起了瓢,实在让人无所适从,总之就是不给解锁,我是又气又急都神经衰弱了。我看这一遍他们审得怎么样,如果还是不行,他们说哪不行我就删哪,我也不改了,有问题的标准难以把我,我认怂服气了,好吧……感谢在2022-06-0316:45:23~2022-06-0415:30:41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Nancy20瓶;阿曼15瓶;《日心说》、一步10瓶;Zooey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三卷海外求学当自强??

null

第367章晕船的人在船上

玛丽女王号邮轮从海宁出发,除在港岛停泊过一个白天,旅人们又在海上漂泊六七日,已厌看天海相连、鸥鸟飞掠的景象。

离开港岛后海上阴晦多雨,夜里总有风浪颠簸着船,便是头二等舱养尊处优的娇客们,发肤衣履都着上一层黏腻,精神也像皱潮的被褥衣裳,一日日不大能伸展开。这天终于待到一个响晴日候,大家纷纷端出赁好的椅子、伞盖,坐在甲板上好好晒晒身上的霉味。

珍卿头一回坐轮船远洋航行,赶上海况糟糕晕船很严重,离港后前几日晕得昏天暗地,缩在舱房里都起不来床。后面天气只阴不雨,轮船颠簸得没那么厉害,她的活动内容还是在限,除了写几封家书作一点札记,书没看几本画没作几幅文章也没译几页。

好在今天风平浪静,她总算能缓一口气,好好做一做耽误的事情。

珍卿早上五点钟就起,饭后一直在起坐室伏案工作,翻译慕江南先生的美术理论著作。

慕先生是有远大职业理想的人,他想扫除画坛的陈腐因循之风,将多年的美术札记整理发表,在国内取得不错的反响。大家建议他把声音传到国外,让洋人看看中国的画坛新风。慕先生便起心思找人译书。但美术术语翻译家未必懂,懂美术的多半非语言通才。

好嘛,珍卿结婚时适逢李师父来,李师父真是举贤不避亲,热情向慕先生推荐珍卿。慕先生经李师父一提醒,就把珍卿叫过去语重心长,说年轻人不要怕事务多,翻译他的书正方便熟悉美术理论,不是更利于鞭策她在专业上进步?译书的事就愉快地定下来。所以慕先生的教育理论是:就算是匹千里马,也要有人常鞭打。

珍卿从结婚到毕业一直忙,就是上船后才有功夫译书,之后还要带到美国继续翻译。

这一上午四个小时,珍卿都跟美术理论较劲,把自己搞得头昏脑涨头里累,歇一会儿换换脑子,珍卿试着韵译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所谓“韵译”是孙离叔叔的叫法,珍卿原来称它为“美译法”,简言之就“意美、音美、形美”:意美顾名思义内容的传达,音美在于强调押韵,形美就是字数上有限制。

这种吹毛示疵的翻译法,操作起来较为费功夫,也有人觉得遣词造句太牵强,很多文学界大拿都不以为然。多数人认为以直译法翻译古典诗词,让外国人体会到原汁原味的中国诗词,就是对古人和读者的最大尊重。就连杜教授和孙叔叔等亲近长辈,也只是不给她泼冷水,叫她不妨去尝试一哈下,对她能取得的成果却不看好。

珍卿一向敬畏的明戈青老先生——就是既从过政又教过书、手上沾社会党血的那老头儿,特意托杜教授给珍卿递个字条,上面写的是:

Benotthefirstbywhomthenewistried,

Noryetthelasttolaytheoldaside.

此话翻译过来意思就是:创新别带头,革旧莫落后。

珍卿明白老先生的劝诫之心、爱惜之意。有在政界创新的出头鸟,明老看到很多人掉了脑袋,有在学界创新的实验派,明老看到不少人成了笑柄。

可是珍卿自觉韵译法不错啊。

唐诗宋词若不讲究字数韵脚,那韵律美感怎么传递给老外,直译法总说他们不以形害意,什么韵律都不讲究,就相当于用老外的大白话,把诗词文句说得他们听,那怎么能美化心感动人呢?

珍卿喜欢有美感的东西,所以尝试韵译唐诗宋词,是她纾解疲劳的解压妙法,译好了真的很有成就感。至少她译的《夏日绝句》就不错:

Living,oneshouldbeanoutstandingman.

(生当作人杰)

Dead,oneshouldbeanoutstandingghost.

(死亦为鬼雄)

UntilnowXiangYuisstillrememebe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