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林明诚要朝廷支持女学,想要让妇人走出后宅,他们是不可能支持的。
林明诚也没想自己能一时转变大家的想法,毕竟那么多年的思想根深蒂固,要改变也不容易。
林明诚写的修路搭桥方案被延熙帝通过之后,延熙帝这边也派人去暗查国内有多少腌臜之事,林明诚最幸运的是遇上一个开明的皇帝,不然他有再多的想法,皇帝不支持,朝臣更反对,那也白搭。
有了皇帝这边的支持,林明诚在工部,铺开全国地图,各州城的地图,规划哪里建桥,哪里要修路。从京城往下,一个地区一个地区一步步来,林明诚也没想一口吃成大胖子。
他自然不可能亲自过去,所以开会后,指挥安排着工部官员负责哪些州城,安排人亲自拿着文件亲自去各州城谈,说动当地的官员,争取当地的富户们配合,命人亲自督促这些工程。
有钱人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让他们出钱搭桥修路,即使对他们有益的,他们也不是很情愿的,就算愿意支持,捐的钱也很少。
但林明诚表示建立功德碑,公布捐款慈善的名单,上报朝廷记功表彰,他们就愿意了。
还有当地的百姓,富人们捐钱,那做工的肯定是请当地的青壮年干活的,修路还好,但搭桥是一件超级辛苦又危险的事,所以大家都涌跃报名修路,但搭桥建桥人就很少。
经费有限,林明诚要成果,也要控制好经费,自不可能大把钱投进去,却让某些人中饱私囊。
若是钱被贪了,那还做什么事。
林明诚是知道一些规则,就如朝廷拨款,层层下来,每层官员拿点,都不剩多少了。
他自然要杜绝这些事,也不乐意手下的官员贪工程钱,所以郑重告诫过的。
如果林明诚全国大面积的动工,那肯定不能保证这些,毕竟财帛利益动人心,他就一个人,不可能盯的了这么多。
但一个地区完成再接一个地区,林明诚就有精力掌控着,随便宣传爱国思想,让大家增加个人和集体的荣誉感,鼓励大家参加于国于民有利之事。
这一来,事情就很顺利了。
只是吴安国私下悄悄地提醒林明诚,表示你宣传爱国思想,也得多宣扬皇帝。
林明诚立马就悟了,他倒没忽略皇帝,他也宣扬皇帝,为皇帝歌功颂德。只是没有开口闭口提及,到底不如那些官员积极,没掌握另类的拍马屁方式。
这会林明诚是非常感谢吴安国的提醒的,他如今的功绩就很让人眼红了,有延熙帝的信任和看重,林明诚自然屹立不倒。
但万一哪天他‘功高盖主’,延熙帝疑心病重了,被有心人煽动怀疑林明诚,那对林明诚是极为不利的。
如今林明诚可以说是延熙帝身边的第一人,虽然他不是丞相,但他比丞相更受延熙帝重用。
可人都会变的,他会,皇帝自然也会,不然哪有这么多年青的时候英明神武,晚年昏庸的皇帝。毕竟延熙帝身边又不止有林明诚一个重臣,不说朝堂上这么多为延熙帝重视甚至会拍马屁的,还有皇帝身边侍候的太监宫女,以及后妃们,甚至皇子公主们,那可多了。
特别是后妃们的枕头风,即便延熙帝对女色上不如别的皇帝那么上心,但那也是他的后宫,那他的妃子,他的枕边人。若是有人经常在他耳边说一些是事而非的话,挑拨离间,三人成虎,怀疑的种子一旦种下,就会长成参天大树。
现在不知道多少人想抓他的小辫子,想把他踩下来,为官之后,一路顺风顺水,可以说林明诚虽然没有失了警惕之心,但延熙帝上位百分百支持,到底让林明诚不够严谨了。
被吴安国提醒后,林明诚都为自己捏把冷汗,长期以往下去,那可真危险。
有了这清醒的认知之后,林明诚做的就更周到了,把延熙帝推到前面,自己低调了起来。
延熙帝倒没感觉到林明诚有什么不同,但不得不说,因为林明诚,延熙帝在民间的名声越来越好。
没有帝王不爱惜名声的,之前林明诚做的,延熙帝也没觉得什么不好的,但现在延熙帝对林明诚是越来越满意了。
林明诚如今已经是朝中大臣了,再往上也不好升了,延熙帝表达的方式就是赏赐。
整个京城谁不知道林尚书府是最受帝王宠信的,三天两头的赏赐,大家羡慕嫉妒极了,但林明诚也确实做了不少于国于民有利之事。
且延熙帝在民间的名声比太上皇在的时候还高,全国官员百姓的心也空前凝聚,就是□□打江山的时候,都没这么大的声望。
这一切都是因为林明诚,不说其它人,就是吴安国也对林明诚佩服的不得了。
他对林家上心,自然就注意林明诚所做的事,之所以提醒林明诚,也正因为吴家祖上出过能臣,位高权重,也功高盖主,遭帝不满,差点祸及满门。
但他却没有想到林明诚做的很好,虽隐到了幕后,不显山不露水,低调了起来,这一点吴安国必须承认自己很难做到。
臣子也爱惜自己的羽毛,做官的,哪个不想名垂千史,即便吴安国站在林明诚的立场上,他会把帝王放在前头歌功颂德,但绝对不会忽略自已。
所以这一点,他不如林明诚的。
林明诚当然也没有这么无私,这么伟大,只不过这样是最安全的。
他又没想篡位,自然老老实实做个纯臣,只要帝王是个能容人的,他乐意在自己的岗位上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就算了,他没想过要干一辈子,差不多五六十岁退休,再回乡荣养就好。
第136章丞相
惜珍到底还是嫁给了吴缙,两人成亲那天,吴夫人被从老宅接回来了,吴婉已经在坪西定亲,只待吴缙成亲后,就到吴婉了。
经历了坪西祖宅生活,此时的吴夫人回京,整个人安静低调,再也不敢做妖了。
而且回京之后,才发现府里也不是她的天下了,原本后宅是吴婉管家,但吴婉也送去坪西议亲之后,吴府后宅管家就落到了庶女手里共同掌管。
吴夫人回来自然有心想夺回管家权,奈何吴安国根本没有这个意思,且吴缙成亲,族中有名望的长辈都来了,吴夫人甚至都插不上手,心里憋屈也没办法。
吴安国对儿子成亲一事是相当的重视的,吴缙在青山书院待了近两年的时间,吴安国都要愁秃头了,几乎天天都在林明诚那里找存在感,好不容易儿子把媳妇拐回来了,哪里肯让人破坏。
而吴夫人也心虚,她是有嫁妆的,而且掌家多年,自己的私库不少。可吴夫人这些年没少照顾娘家,她虽然嫁的好,但吴安国这人严谨更看重实力,吴家除了吴婉想嫁的那个表哥,没有什么拿的出手的人。
如今吴夫人已经被娘家断绝了关系,吴表哥会试发挥不理想掉到同进士榜,吴表妹也被远家,吴家对吴夫人有很多的怨恨。
这会儿子成亲,女儿也即将出嫁,聘礼嫁妆都是从公中走,吴夫人没什么体已给儿女的,心里也理亏的很。
若是从前,吴夫人自然可以理直气壮的,但现在没有了安全感,甚至都不敢和儿女们抱怨。
吴缙和吴婉早知道自己亲娘什么样了,心里也不抱多少希望,只要亲娘不作妖,他们也不强求其他了。
惜珍的婚礼办的很隆重,这是林明诚最后一次嫁女了,自然上心的很,不过嫁妆和前面的几个姐姐一样,都是九十九台,寓意长长久久。
对于几个女儿,林明诚都一视同仁,也并不偏心哪一个。
两府挨的近,但接亲和迎亲都得在京城里绕着,晒嫁妆。
惜珍嫁进吴府后,林明诚和顾芝兰就感觉到女儿嫁的近的好处了,一般来讲,嫁出去的女儿不好经常回娘家,不然婆家有意见。
但吴安国和林明诚关系好,吴夫人又被吴安国送回坪西去了,同去的还有吴婉,到时候吴婉就在坪西祖宅出嫁,所以吴安国让吴夫人回去安排。
吴夫人一不在,惜珍嫁进来就接了管家权,吴缙则进了国子监教书,惜珍虽不至于三天两头回娘家,但比远在临扬城还有嫁进王府的宝珠贝玉来说,惜珍就经常能回娘家了。
而且在惜珍有孕后,顾芝兰还能就近照顾,远在外的宝珠都羡慕的很,嫁给丈夫虽然没后悔过,但离娘家太远了,别说一年,就是两三年都未必能见一次面。
不过临扬城那边来信,柳仲谦不大好了,林明诚这边果断和延熙帝请假,带着顾芝兰奔赴临扬城。
到临扬城的时候,柳仲谦已经过世了,林明诚只赶的及到坟前上一柱香。
林明诚眼睛红红的,心里挺难过的,顾芝兰安慰道:“师父是喜丧,你别太难过了。”
“师父对我恩重如山,我挺后悔当年外任的时候没有申请到临扬城来,不然也能多陪伴师父几年。”
林明诚心里很是遗憾,人总是这样,失去了才觉得珍惜。他虽然把宝珠嫁进柳家,离开临扬城后也会保持两三个月跟柳仲谦通信,但当官后并不经常到临扬城来这是事实。
林明诚和顾芝兰又在临扬城多待了几天,陪着宝珠和外孙,才起程回京。
一道赐婚圣旨下到林家,林三郎的女儿林琼音被许给大皇子为正妃,林明诚和顾芝兰都怔住了。
林三郎在西北,赐婚圣旨自然也送往西北去,但不妨京中的林明诚先知道消息。
顾芝兰一脸庆幸道:“幸好我们当初果断一些。”不然要是让其中一个女儿跟大皇子定亲,大皇子去了西北军营后,又看上了林三郎的女儿,那可真真是尴尬了。
林明诚何尝不是,听闻大皇子去了西北后喜欢上琼音,和琼音两情相悦,不然林家两姐妹和皇子纠缠,就让人看笑话了。
只是没想到兜兜转转,大皇子娶的还是林家的女儿,侄女成为大皇子妃,林明诚还是去信西北问林三郎心里到底怎么想的。
林明诚只想做个纯臣,现在延熙帝也没有立大皇子为太子,林家的女儿成为大皇子妃,这对林家未必是好事。
林家这一辈出了林三郎林明诚还有林六郎以及林老五叔侄四人,而他们的儿子也很优秀,林嘉熙中了状元后就入了翰林院,林三郎的儿子虎娃如今在西北军营里也发展的不错,若是大皇子妃成为皇后,那林氏一族手中的权柄无疑是很强的。
不说林家其它人,文有林明诚,武有林三郎,这是哪个上位者都不乐见的。
如果大皇子上位,却忌惮皇后母族,那林家就麻烦。如果大皇子夺嫡失败,整个林家就跟着遭殃。
西北这边,林三郎先收到了林明诚的信,圣旨还在途中走的自然不会比林明诚的信送的快。
所以林三郎看着林明诚信里的分析也拧紧眉头,宁清婉道:“可是四弟信里说了什么?”
“大皇子向皇上求娶琼音,皇上赐婚的圣旨已经在途中了。”
林三郎话一落,宁清婉愣道:“怎么会,琼音,这。”
林三郎心里的震惊不比别人小,大皇子到西北来,林三郎自然是要好好照顾的,但并没有让女儿接近大皇子,甚至还有些严防死守。
这会林三郎咬牙,“让琼音到书房来一趟,我倒问问琼音,她什么时候和大皇子接触的。”
林三郎和宁清婉夫妻感情好,生了四子一女,长子虎娃林嘉亮,次子林嘉武,三子林嘉重,女儿林琼音,幺儿林嘉朝。
也因为只有一个女儿,两人对女儿是颇宠爱的,一想到在他们不知道的地方,女儿这朵精心娇养的白菜就被大皇子拱了,林三郎心里头火冒三丈。
宁清婉也火急火撩的,她是真没想女儿去当皇子妃啊,别人稀罕那泼天的富贵,可她却避之不及。
林琼音被叫到书房后,一听到父母问及大皇子,林琼音首先脸一白,有被父母发现私情的心虚和躲避。
林三郎和宁清婉看着女儿这样,哪里还不知道,两人都气了,宁清婉道:“你和大皇子什么时候,你有没有……。”
宁清婉有些问不出口,自己教养的女儿,自己还是了解的,应该还没傻到被占便宜吧,但宁清婉见过大皇子,龙子凤孙,长相气度能力都很优秀的人,自己的女儿遇上了喜欢了也不奇怪。
“没有没有。”林琼音听出了亲娘的话,忙摇头,“爹娘,女儿和大皇子发乎情,止乎礼,半点也没有逾矩。”
林三郎和宁清婉松了口气,又听着林琼音交代着和大皇子相处的经过,一听是几个儿子带女儿出去玩的时候,都有大皇子在,林三郎和宁清婉咬牙,这几个臭小子,这么明显的一头狼在身边也不设防。
“大皇子离开西北的时候,有跟女儿表明心迹,但女儿拒绝了。”林琼音说到这里的时候还是挺难过的,从见到大皇子的第一面,林琼音就有好感了,后来相处就慢慢的喜欢上,但林琼音内心里很纠结。
她向往着父母的感情,也没料到自己会克制不住自己喜欢上大皇子,知道和大皇子在一起,肯定挡不住与众多女子分享丈夫,狠下心拒绝大皇子的时候,林琼音内心里痛苦的很,甚至在大皇子离开西北后,还病了一场,但这些心事她没敢让家里人知道。
现在得知圣旨赐婚,林琼音一瞬间也懵然,有能和喜欢的人在一起的喜悦,也有心底滋生的不安和担忧。
在赐婚圣旨到来前,林三郎回了一封信给林明诚,同时把四个儿子收拾了一顿。
赐婚圣旨到的时候,林三郎便让几个儿子护送宁清婉和林琼音进京,学习礼仪和准备大婚。
“四叔四婶”
林明诚看着林三郎的几个儿女,脸上露出笑容,他们林家的基因真好,林三郎四儿一女个个一表人才,林琼音更是有倾城之姿。
林三郎和宁清婉在相貌上逊色林明诚和顾芝兰几分,但他们的女儿却比林明诚的三个女儿长的还要出众几分,气质也比其母宁清婉的清丽婉约还多了一份明艳动人。
顾芝兰看到林琼音的相貌也不由惊叹几分,这侄女从前就知道长的好,但越长大容貌越美丽几分。
回京之后,林琼音都没来的及逛京城,就被请来的两个教养嬷嬷先教规矩礼仪,而除了这些林琼音要学的可就多了。
惜珍到忠勇伯府看琼音这个表妹心里都同情了几分,当皇家的媳妇可真不容易,不仅要学管家,还要学规宫纪这些礼制教条,皇室宗族,以及历史文化,甚至琴棋书画、诗词歌赋,骑射女红这些不需要精通,但都要略懂。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