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奕青要开始准备一个非常重要的竞赛,全省级别的数学竞赛如果能拿到第一名,那就有望申请保送大学的名额。
第34章
月考以后,林奕青向班主任申请,要搬到教室最后面的一个角落。靠窗,没有同桌。
他之前的同桌总是问他学习到几点,在哪补习,一直看他在写什么练习册,看什么辅导书,让林奕青不胜其烦。
虽然课业很重,但对林奕青来说那些重复的练习更像是在浪费时间。
他除了学习每天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他必须赚钱。交完薛鸿的学费,再加上今年开始要交房租,他们手上已经不剩下多少钱。
他戴着的无线耳机不是为了听英语,只是为了找搭配视频的BGM。他从五点起床就学习,只是因为白天用不了手机,也用不了电脑,大部分的视频剪辑和商务洽谈都只能晚上回家去做。他不停的在本子上写的内容也不是学习相关的,而是他要写的网文大纲和草稿。
在学校,是他最浪费时间的过程。班主任察觉出来了,明确地和他说过,只要是他的数学课,林奕青可以随意地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但只能是学习。
因为没有太多的时间一日三餐都靠自己做去解决,薛鸿作为体育生,加了些钱,可以吃员工餐,用来保证肉的摄入量。
林奕青每天在校园内和薛鸿相处最多的时候就是在食堂吃饭。
但薛鸿的朋友实在是太多了,他们经常也要和薛鸿一起,带着好奇打量林奕青。
“你真的每天早上五点就起床啊?”
“那还有什么可做假的啊?”薛鸿不解,他的同学这样质疑林奕青,他不高兴。
那个男生缩缩脖子,表示自己没有恶意,连声道歉。
林奕青低着头吃饭,给薛鸿看他联系的餐厅,这周末两人去吃。
他没打算让薛鸿做完全的美食博主。一个学生,总是去吃吃喝喝的,每天发这样的视频就会遭人质疑。所以他们固定一周只去一家餐厅。
另外薛鸿也要开始准备一个马拉松比赛。这么长的耐力跑,他还从来都没有尝试过,必须要训练之后进行。最近已经加了很多长跑的量。
那个比赛是每年在本市举行的,所有人都可以参加报名,但要有健康证明或者是曾经参加比赛的证明。林奕青想在那天请假去陪他比赛,但暂时还没有想到一个好的借口。
一周多之后,?马拉松比赛的那天到了。
偏偏当天是小测日,林奕青请不了假。理论上每科答完卷就可以走,林奕青于是向班主任申请,说可以不可以一口气答完所有的卷子。
班主任沉默片刻,去找了别的老师调度,专门让他在办公室,坐在班主任的位置答卷,他盯着考试。
心无旁骛全力答卷的林奕青第一次展现出真正的实力。他没有心思一遍遍检查混时间。
薛鸿十点钟开始跑,马拉松全程对他来说最多也就是两个多小时,他想至少也要在终点等薛鸿。
林奕青静静在写试卷,到了数学课班主任不得不先走,叫了一个化学老师来监督。
化学老师还很年轻,是位女老师,今年刚刚结婚,她从高一就开始教林奕青,一直很放心这孩子。
但林奕青原本是从不多言,也不搞特殊化的学生。今年高二,她却经常发现林奕青很难和同学之间相处愉快。上课的时候也没那么认真听讲了。
这让她有些不满,她怕林奕青骄傲,但也找不到合适的机会去敲打,因为林奕青的成绩明显在那里摆着,连进步的空间都没有。
她盯着林奕青考试,一直到数学班主任下课回来,林奕青只剩下最后几道物理的大题要写。
几位老师小声交谈,怕影响林奕青,去了角落,时不时还看着他,明显讨论的人就是林奕青。
过了片刻,所有的试卷都答完。林奕青整理一番,就交给老师,说是自己必须走了。
数学老师点头同意,其他的老师面面相觑,等林奕青一走,都纷纷过来拿试卷,一道道开始判卷。
英语老师判得最快,?林奕青最先考的就是英语。几乎是满分,只是作文写得规规矩矩,没什么新意,她意思意思扣了一小分,听力也错了一道,更像是答得快了选错了。
几科判下来,老师们凑在一起,看着近乎是完美的试卷,都唏嘘不已。
聪明的学生他们见过不少,但聪明成林奕青这样的,还真是挺少见的。
林奕青看起来学习很刻苦,但老师们都知道,他家庭条件很一般,根本没钱补习,也从来不问问题。他都是靠自己学习,甚至可以说是自学。
惊人的意志力、自律、和学习能力,怎么挑都挑不出错,但这样的学生越来越表现出叛逆,却是因为外班的一个学生,薛鸿。
连老师们都知道,这两人是关系最好的小伙伴,小网红,一起住在校外。
林奕青的微博很多同学都在讨论,班主任刘老师去教室问了一圈都知道今天林奕青是去找薛鸿,因为薛鸿要跑马拉松。
“孩子不容易,还得赚钱呢。”
“他学费不是全免的么?”
“我跟他提过,今年开始学校给他住宿环境,让他专心学习,但他拒绝了。”
“那不就是为了陪那个薛鸿么?”一个声音突然响起,是林奕青高一时的班主任。
现在她负责带二班,已经不教林奕青了。
"当时那个薛鸿,天天和徐巍在一起的。徐巍走了以后他就天天和林奕青在一起了,两人一起住校外。"
化学老师小声问,“那他俩爸妈呢?都不管的么?”
“林奕青是从小在姑姑家长大的,他爸妈车祸去世。”曾经他们高一时的班主任解释说道。这根本不是什么秘密,当时林奕青拿了全国诗词竞赛比赛第四名,有记者来学校采访,也去过他家里采访,还有邻居,都说过林奕青家里的条件。电视上都播了。
“薛鸿,从来没见过他父母,除了入校好像是他一个哥哥来给交的学费。有一次他直接十天来没上课,他家人影都没一个,谁也联系不着。”
“父母出国了?”
“怎么可能,当时他教练为了给他减免学费,找了好几次呢!”
几位老师你一嘴我一嘴,大概就把这两个学生的情况总结出来了。
在老师眼里,薛鸿和林奕青就是无父无母,同病相怜的小可怜,住在一起,拍视频就是为了赚生活费。
虽然喜欢薛鸿的老师不算多,但也没几个老师真正厌恶他,?毕竟还挺朝气活泼的。学习是笨了点,但是态度是端正得很的,从来没落过作业。别的体育生上课经常睡觉,薛鸿没这样做过,迟到都鲜少。
林奕青并不知道办公室内老师们之间的讨论,他用了最快的速度赶去马拉松的终点地方。他不知道薛鸿已经跑到哪了,张教练应该是跟着他一起的。
第一次跑马拉松,很容易受伤,张教练不放心,一早就说要陪着。
也不知道是站了多久,林奕青忽然听到前面传来呼喊声,有人兴奋地大叫。
他努力向前张望,?不久之后,终于看到了第一个身影。
是薛鸿,林奕青一眼就看出来了。
他身后还有几个人,看着都比薛鸿年长。每个人都加了速。
林奕青挤过工作人员,想第一时间被薛鸿看见。
冲向终点的薛鸿看到他,愣了一下,突然很大声地哭出来了。
他从来也没有跑过马拉松,从来也没跑过这么久。人说马拉松是从三十公里才真正开始。
薛鸿第一次体会到那种遥遥无期,身体疲惫。他从第一天起,跑步就是徐巍教的。
他知道自己跑步的时候要想着什么,可是马拉松太漫长了,他想过的东西换了无数个。
想吃的东西换了一个又一个,最后换成想见到的人。
他是想着徐巍一直跑下来的,这个过程让他痛苦无比。
在终点见到林奕青的那一瞬间,他彻底绷不住了,大哭起来。
他大概是当天跑到终点看起来最年轻的选手。陆陆续续一些人到达终点,听到他的哭声,不知道内情,都以为是少年人自我挑战的感动,还纷纷上前想要鼓励他。
只有林奕青懂,哭得那么委屈和伤心的薛鸿,只能是因为一个人。
他用校服包住薛鸿,紧紧地搂住他,让他放声大哭。
张教练在一旁不知所措,也不知道自己最心爱的学生是怎么了,人生第一次的马拉松,跑到终点居然是情绪大崩溃。
过了一会儿,薛鸿终于冷静下来了,被林奕青擦干眼泪,和众人合影留念。
回去的路上,张教练一直担心,但薛鸿一口保证没事。他这才放心点了。
薛鸿全程的马拉松成绩证明被发到微博上。
粉丝们都很惊讶,他们都知道薛鸿是体育生,但没想到他不声不响地去跑了一个马拉松。
整个跑步的过程被薛鸿带在身上的摄像头记录下来。
林奕青剪视频的时候,他听到薛鸿带着愤恨的叫声,小声的啜泣。
他知道自己这辈子也偿还不起徐巍带给他的帮助,他应当没有任何理由痛恨徐巍。但这一刻,他无法原谅徐巍。
第35章
薛鸿马拉松比赛的视频投稿了视频网站的一个活动,拿了头等奖,最终获得了近两万的奖金。
他的粉丝兴奋地到处替他宣传,一时之间人气暴涨。
可能人人都需要一份精神食粮,只是看着薛鸿奋力奔跑的过程,就知道他为了达到终点付出了多少努力。
自那以后很多年,每当林奕青回想起高中,他几乎想不起来有关自己的任何事。有着鲜活印象的,永远都是有关薛鸿的。
薛鸿第一次去比赛,第一个破百万点击的视频。第一次去旅行,第一次滑雪,第一次游泳。
高考之前的所有努力,薛鸿一点一滴的成长都是在林奕青的陪同下进行的。甚至于在未来的选择上,薛鸿也几乎完全依赖于林奕青。
对于选择哪所大学薛鸿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不和林奕青分开。
高三以后,林奕青申请了保送资格,是一所师范类非常好的大学,然而在全国来看并不能算是顶尖学府。
班主任不能理解,他以为林奕青会选择更高的目标,即使是保送,那样的师范大学也实在是过于求稳了。
被劝了数次林奕青也没有改变计划,保送名额确定下来以后,他的高三生活反而轻松下来。
学校不用去了,他几乎全部的精力都用在了帮助薛鸿经营网络上的社交账号,照顾薛鸿的日常生活,辅导他的学习。
渐渐地,林奕青意识到自己已经不再能满足薛鸿。站在薛鸿身旁,他需要用尽力气才能维持住一个温和无害的形象。
因为是薛鸿最好的朋友,他需要对每一个喜欢薛鸿的人表达出友善。然而事实上除了薛鸿以外的人,他丝毫都不想关心。他是那么呆板无趣,冷漠自私。可他日常里所表现出的阳光积极向上,又是那么毫无破绽。以至于他常常在深夜都会怀疑自己做了什么梦,永远也醒不过来。
林奕青想不到有什么人能理解他这种异于常人的心理。他已经不愁吃穿,足够优秀,有着大好的未来,可他宁愿把自己完全封闭起来。他不在乎那些赞赏,也不在乎任何人的质疑。
他麻木地看待很多人和事。只有薛鸿是例外,只有在面对薛鸿的时候,他不用勉强自己,也能嘴角露出微笑。
薛鸿太单纯了,永远都不可能知道他这副皮囊之下是多么丑陋的一颗心。像被废弃的蜘蛛网,上面沾满了死掉的昆虫,腐朽而残缺。
真正的高考成绩出来以后,林奕青理综满分,各科成绩加在一起和省状元一分之差。
然而当有人询问他去了哪所大学,答案却不尽人意。
给了林奕青无数特权的班主任无比失望,姑姑一家也是失望至极,粉丝也没人能理解林奕青。
他们讨论着,认为林奕青是承受不住压力,要么就是高考本就是超常发挥。什么学霸,不过是经营出来的虚假人设。
只有薛鸿,是发自内心地恭喜林奕青。他因为林奕青以后能当老师而高兴,因为两人能继续在同一所大学上学而高兴。
林奕青丝毫不在意网络上的议论纷纷。他没办法像薛鸿一样把粉丝当成是朋友。他只是因为需要粉丝赚钱,才用心经营出一个形象。就像那些人说的,学习不过是一个人设。
为了拍视频而精心整理的书桌,是林奕青完全不需要的东西。拍美食视频的时候也是,他其实吃什么都一样,只要是能吃饱,任何食物在他嘴里都没差别。装出一副对生活品质有所追求的样子让他觉得很累。关掉摄像头,苦行僧一样的生活才是真实的他。
高考以后,他不再打算继续维持网上的人设,他最后发了条微博,说了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他的支持,他以后要认真生活,不再玩微博也不再发视频。
很多人纷纷留言,说他心态不好,说他从小寄人篱下父母走得早果然经不起挫折。一味只想走最安逸的路,不配有那么多粉丝。
林奕青丝毫不在意,他在忙着帮薛鸿联络签约。薛鸿对这个世界总有那么多的好奇之心,他是很热爱通过视频这种方式和人分享他看到的一切的。
高中毕业以后,来寻求签约的人更多了。林奕青仔细斟酌,每一个都细谈过,最终选定了一家工作室。虽然只初步计划签定一年的合约,但他们还是详细列举了各项的要求。
那个工作室内也有知名度很高的一个网红,是做户外旅游专题的,还有几个网红有极限运动的,美食的,整体的资源很适合薛鸿以后的发展。
林奕青和负责人商谈的时候,非常诚恳地表明薛鸿心思单纯,适合缓慢平稳的发展,并不适合一夜爆红那种路线。
他至今也没有让薛鸿直播超过半小时,薛鸿无意中就会说了不该说的话,虽然他的粉丝很维护他,但难免会引起争议。
越多人关注,就越有人故意曲解薛鸿的意思,带歪很多粉丝。有时候都很难分清楚是黑粉还是真粉。要花心思管理粉丝真的是件耗时耗力的事情,尤其是林奕青非常反感与人打交道。
最后一次面谈,林奕青带着薛鸿去了那家工作室。
对方拿出一份适合薛鸿的人设和路线,要仔细和他们商谈,显得诚意十足。
他们又商定了不少细节,在薛鸿去大学报道之前,终于签约了这家工作室。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