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伊宁心想你就给我装吧,明明出手布下了这一局,现在却装成无事人一般。于是凑近了,挑眉看着他,“你就不怕二皇子趁势把你一起给收了?你难道忘了,你在他眼里,可一样是心腹大患。然后保不齐太子为了脱身把一切都推给你,那你岂不是要当那被凌迟的逆贼?”
楚末承却顺势将人拉到怀中,“那也得容他抓得住把柄。”
二皇子想借青阳王给蓝氏手底下的那支兵马过明路,可除却千阳带领的那支府兵,楚末承是不会给二皇子留任何的兵马。
他这些日子,自然是在忙着处理养在青阳王府邸那些兵马的事情。
太子每年出银出粮养的兵马,其实早就握在楚末承手中。或者说从一开始就在替楚末承养兵马。
统领那些府兵的守将虽然对太子十分的忠诚,却少了丝精明,是以才会被太子命来训练军队。他不需要领兵守将多高明,偷偷囤养私兵,只要忠诚便够了。
而楚末承一贯只当自己不知道太子私底下养的这支军马,平日也很少与守将有什么接触,但副将却是楚末承的人。副将比之守将要来得更加精明,在他运作之下,军队其实大半都已经投向于副将。
而后从太子拨下来的粮饷里面,拿一部分去组建自己的军队,太子要是得知这么多年,自己一直花钱给别人养兵马,估计得呕死。
这一次千阳带去的那些,大部分都不是楚末承的人,所以被二皇子抓捕,他也并不心疼。真正的兵马早已在二皇子准备动手前撤离了出去,不过就千阳带去的那些府兵的人数,其实正好够矿井内屯兵的人数。
二皇子要的是能过明路,得知青阳王囤下的大量府兵忽然失去了踪迹,虽然气,但就凭活捉千阳那些兵马,也足够交差了。
最气的莫过于太子了,本以为能铲掉楚末承的势力,却不曾想被二皇子摆了一道。
青阳王私囤府兵超过规制这是事实,他要做的是如何明哲保身。毕竟这件事严重起来已经可以算得上是谋反了,一番彻查是免不了的。
想要把罪名全数推给青阳王这简单,但是他知道二皇子岂会那么轻易放过自己?这就其中青阳王屯兵的粮饷何来,便足够二皇子大做文章。想到自己为了囤养兵马少不得从国库里搜刮银钱,若是被二皇子抓到这一点……
太子这会自然是手忙脚乱,得趁着二皇子没有发难之前将手脚都处理干净。
只是二皇子离京之前在朝中安插了不少他的人,又岂会是庸才,察觉到太子一党有所动静之后,自然是要施以阻拦的。而这其中便属永康公府跳脚的最为厉害。
太子妃本是见太子书房灯火通明,便送来吃食茶水,却被太子发火迁怒,顿时委屈的不行。“殿下这又是为了什么,臣妾都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竟引来殿下这般责骂?”
“你是没做什么,你的母族倒是给孤做了不少的好事。”
永康公府的态度,太子妃又岂能不明白,她也心寒过,但是先前永康公府多数都是两碗水端平,倒也不曾偏颇过哪一边。可她却不曾想到,今日太子竟会为此发这般大的火。
“殿下息怒,臣妾这便叫人备马车回永康公府。”
太子妃的原意本是想回娘家问问父兄为何要做惹怒太子之事,却被太子厉声喝住。“站住!原先只以为你是没脑子,看来是蠢到无可救药了,不怪永康公府放弃你,如今局势换一个人都能分析出来,你居然还想回永康公府理论?还是看孤式微,觉得回娘家更有出路?”
太子对太子妃虽然有诸多的不满,可这般直接地怒骂太子妃,却还是头一次。
太子妃也知道自己比起娘家姐妹来心思是单纯了一些,若非母亲强势,她也不会嫁给太子当太子妃。
但被当面骂蠢,那个人还是自己的夫君,却还是头一次。太子妃先是一愣,之后便是一阵地嚎啕大哭,多年委屈桩桩件件抖落个不停,像是寻常人家受了委屈的媳妇,让原本就心情烦躁的太子愈发火大。
“既然永康公府立场已定,你这个太子妃又做的这般不顺心,孤明日就去启奏父皇母后,罢黜你太子妃之位,你就回你娘家继续做你那个高高在上的永康公府大小姐吧!”
太子的这番话,着实将太子妃吓得几近呆滞。太子先前虽然对太子妃的蠢笨多有斥责,但却从不曾提出要废太子妃的话过。而今日他非但说了,且看阵势更是铁了心一般。太子妃反应过来后立刻慌了起来。
“殿下,臣妾错了,臣妾没有其他心思,臣妾还是一心向着殿下的啊。”
“滚!”太子不想在这种时候再和太子妃掰扯什么家长里短的东西。
太子妃见太子并非铁了心要罢黜她的太子妃之位,巴不得赶紧消失在太子眼前,让太子不要注意到她才好。
不过太子妃到底还没蠢到边,仓皇逃出书房,赶紧命人打听前朝发生了何事,在得知永康公府在朝堂频频给太子使绊子之后,对娘家那便只有怨恨。
☆、一更
不过太子妃的身边也不是能人一个都没有的,永康公府可以为了家族利益而抛弃太子妃,可太子妃的母亲,永康公府的卫大夫人还是十分疼惜自己这个大女儿的,而太子妃身边的佟嬷嬷便是卫大夫人用来给太子妃出谋划策的。在随太子妃嫁入东宫后,佟嬷嬷帮着料理不少东宫事宜,对太子府发生的大小事,自然了如指掌。
佟嬷嬷刚刚探听到了一些消息,这会见太子妃满脸惊慌失意地回来,便知太子妃在太子那里应当是受了好一顿迁怒了,便赶紧将探听到的消息告诉了太子妃。
太子妃听完,当下便惊立而起,“什么,你说殿下他在青阳囤养私兵?”
囤养私兵可是相当于谋反谋逆的大罪啊,若是证据确凿,太子极有可能将被罢黜,哪怕是皇后,都有可能受到牵连。
“娘娘,你小声些,这也只是外头的猜测,毕竟现如今也只是青阳王囤养私兵罢了,只要殿下能处理地干净,这火也烧不上来。”
太子妃刚稍微放心了一些,便听佟嬷嬷叹了口气。“只是啊公府那边,似乎帮着二皇子,一直给殿下使绊子呢,老奴就怕会因此对太子不利,对娘娘你不利啊。”
太子妃多少还是懂审时度势的,若是谋反一罪成立,那作为太子岳家的永康公府自然难逃株连之罪,还不如划清界限,戴罪立功,在扶持二皇子上位之后,那还能继续保全家族荣耀。
这下她是完全怪不起父兄的绝情了,是人都有私心,要她她也不愿自己被株连,她这时甚至想若是太子废黜她也好,那她便不会再被株连。不过这个念头也只是一闪而过,太子妃也知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她想太子这般精明稳重的人,应当能将这件事摆平的才对。
“可是佟嬷嬷,好好的,怎么会被人发现殿下在青阳囤养私兵呢?”说完,太子妃忽然想到宋伊宁前些日子刚回了青阳。
得知宋伊宁回青阳的时候,太子妃还暗自开心,能有好长一段时间见不到那狐狸精了。可太子妃总觉得,这件事恐怕和宋伊宁少不了干系。
“你说,会不会是宋伊宁那个狐狸精告的密?毕竟她爹可是青阳通判,太子若是在青阳屯兵,恐怕也瞒不住青阳通判的耳目,说不准连囤养那些兵马都有青阳通判的一份功劳。”
“娘娘的猜测倒并非没有道理,若真是她或者南宁候告的密,殿下定然不会轻饶。”
“哼,还亏先前殿下那般护着这个狐狸精,没想到她竟这般狼心狗肺。”太子妃越想越觉得自己的猜测合理,她如今心中一顿憋屈,也只能骂骂别人出出气了,只是码完,她也觉无用,遂同佟嬷嬷求助道:“那佟嬷嬷,眼下我可该怎么办啊?”
佟嬷嬷略作思衬,“娘娘不若回府,问问夫人的意见?你总归是她的女儿,她哪有看着你受苦的道理?”
是了,父兄都靠不住,他们眼里只有权势,亲情在他们眼里根本不值一提,更别说府中还有数个嫡庶姊妹可当工具,能依靠的也只有最最疼她的母亲了。
于是她第二日前去见了卫大夫人,可听到的却是卫大夫人无奈的叹气。“到底是为娘害了你啊,太子并非良人,你也要早做打算才是啊。”
在太子妃眼里,自己的母亲永远是波澜不惊,稳操胜券的模样,第一次见她这般的愁眉不展,她的心不由就是一咯噔。“太子他……难道真的只剩下败局了吗?”太子妃总觉得,依照太子的能力,应当还不至于让母亲这般态度。
卫大夫人却是十分肯定的态度,“二皇子这一次出手,就绝对不会让太子有翻盘的机会。因为此事不但二皇子涉及其中,你以为你父兄是落井下石,他们也是在保全这个家族啊,”
太子妃一脸灰败地回太子府,心中一次次回想着卫大夫人的话。“你以为你父兄为何忽然转变态度,改而支持二皇子吗?那是因为你父兄察觉到圣上对太子,对皇后一党的忌惮,这一次二皇子能这般顺利地查到太子在青阳的屯兵之所,自然也是有圣上在背后支持的原因,连圣上都不愿太子能顺利继位,所以那皇位无论如何都不可能传给太子的。”
卫大夫人劝太子妃早做打算,谋逆叛乱,重则处死,轻则幽禁,而太子妃自然也会被连坐,要想保命,只能在太子出事前,把自己给摘出去。
要如何将自己摘出去呢?太子妃问过卫大夫人,卫大夫人的回答是让太子废黜她,或者是戴罪立功。
可是太子妃的废立不是随随便便那么简单的,更何况这种时候,太子根本没心思在这种事情上,搞不好还会起反效果,自己先被太子一杯毒酒赐死了也说不定。
那唯一的办法,便只有戴罪立功了。卫大夫人要太子妃将太子亏空国库的罪证举例出来,交给她的父兄,到时候定能免去责罚。
可这要她怎么做,太子从不让她插手政事,她甚至连太子的亲信有哪些都记不全。不知不觉太子妃徘徊在了太子书房之外。这时,她听到太子愤怒地摔东西的声音。
“你,去告诉汪松,若他不愿担了这桩罪,他的妻儿就一个也别想活命。”
汪松?太子妃对这个人有印象,江南漕运的总督,担任朝中最肥的官职。随后她又在书房外听了几句,其中还听到有关宋伊宁的事。“青阳王囤养私兵,又岂能和青阳通判没有关系?敢背叛我,那就要准备好背叛我的代价。”
太子妃心想母亲说的没错,青阳私兵一事果然与宋伊宁父女大有关系。看太子这口气,显然是准备将罪责系数推给青阳王了。若真是如此,那是不是代表尚有一线生机呢……
可她刚有希冀,便听到底下人的回复。“不过照属下看来,还不如全数推给南宁候要好,毕竟这会南宁候可正在青阳,而原本,殿下就是准备对付他的呀。”
太子闻言,冷哼了一声。“倒是差点忘了他了,宋氏父女敢背叛我,自然是受了他的指示,我还想说就我二弟那蠢笨的性子,如何能布下这么高明的局,想要浑水摸鱼的,却是另有其人啊。”
也是如今局面让人身心过于烦乱,太子极其手下一直不曾察觉书房外暗暗偷听的太子妃。
太子妃从他们的交谈里,竟是听出了一个惊天的大秘密。她想她得赶紧再回娘家一趟,支持二皇子无用啊,他又不是真的皇嗣血脉,就算扶持了他斗倒太子又如何,到头来还是竹篮打水一场。
想到这,太子妃赶紧急匆匆往回跑去。熟不知这些话,正是太子刻意要太子妃听到的。
朝中人都是算准了父皇更宠爱二弟,才会一个个改投二弟门下,要是被他们知道二弟并非真正的皇嗣血脉,看他们还会不会这般卖力地替二弟做事。
原先他瞒着这个秘密,以来是为了让楚末承能忠心做他的一只好狗,二来是想要继续维持现状,让他的二弟乖乖做一个隐形的皇子。可如今那只狗显然已经知道自己的身世,开始反扑,而他本该乖乖当个隐形皇子的二弟也开始有了夺嫡的野心。那他自然不需要再将这个秘密守下去了。
而永康公府从太子妃那里得知这一桩秘事之后,一个个都坐不住脚了。
谁能想到,如今的二皇子并非圣上亲生,而南宁候楚末承才是圣上的亲生儿子。
这是该支持太子,还是二皇子,亦或者是支持楚末承?这事着实成了不少人当夜的烦心之事。
不过他们自然也不会盲目听信,当年之事的真相,自然少不得有人刻意去翻旧账,确定这是事实还是太子为解决眼前危机而捏造的传言。
有些事情在人刻意的探索下,是瞒不住的,南宁候夫人和蓝贵妃生产的时间在同一天不说,那一晚蓝贵妃与南宁候夫人同时因为生产而亡,这便不能算是巧合了。再加之前些年皇后还有太子对楚末承突变的态度……
这一桩桩,一件件,都在向人披露着一桩皇室隐瞒许久的辛密。
而这件事也慢慢地一传十十传百传了开来。
太子明显能感觉到朝堂上的阻力小了很多,看来二皇子并非圣上亲生的传闻着实有用。二皇子又非正宗皇室血脉,到最后圣上允不允许他上位都是问题。
而楚末承又有那般凶残暴戾的恶名,他若登上那个位置,恐怕只会出一个暴君。
思来想去也只有太子最适合那个位置,可一想到他们这些日子帮着二皇子做的那些事,他们都生怕被秋后算账。也有脑子灵活的赶紧选择对太子投诚示好,希望能以此得到太子的谅解,就比如说永康公府。
就在太子洋洋得意自己为何早不把这件事披露给众人的时候,青阳那里,楚末承看到底下人传来的消息,带着一切都在算计中的笑意。
很好,借着太子的手,已经让大部分人都相信自己皇嗣的身份,之后自己登上那个位置,阻力也会小上很多。
至于说他凶残暴戾恐怕会是一代暴君的声音,那就让他们继续传着吧,福兮祸所兮,祸兮福所伏,越多人传,越发坐稳了自己就是皇嗣血脉的事实,至于所要背负的骂名……
想要登上那个位置,一点小小的骂名都承担不了,又何必生那个心思去夺位呢。
☆、一更
二皇子断没想到,太子竟会卑鄙地用出这一招,他自以为在朝中稳固无比的势力,竟一下摇摇欲坠。
虽然圣上同二皇子保证,他绝对是他的亲生皇子,但这时的二皇子不免也开始怀疑,自己到底是不是圣上的亲生血脉。
他本想在青阳再待段日子,用来一举拔除掉太子在青阳的全部势力,可眼下的情况,他必须赶紧赶回京中,安抚朝臣还有将太子火速定罪才行。
只是他也没打算就那么轻易放过青阳境内所有非他所属的势力。宋大人作为通判,自然是免不了被关押了起来,一同随军队押解前往京城。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