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做大佬[穿书] 完结+番外》TXT全集下载_59(2 / 2)

gu903();“妈只希望你跟二虎刘倩的恩怨,不要牵连孩子。”

杨二虎跟刘倩还有两个孩子。大的五岁,小的两岁。

杨大虎点头,“妈,如果二虎和刘倩都进去了,我会好好照顾侄儿侄女的。”

“不!”杨老太太没有同意,“妈还干得动。他们有妈养。他们不该是你的责任。我没教好二虎,只希望能教好他们。”

“妈,不如你们还是跟我们住一块吧。要不然,你们老的老,小的小的,我不放心。”

“有什么不放心。咱们家住的那块,都是几十年的邻里了。关系和睦,有什么事,只要喊一声,多得是人帮忙。再说,你跟我们不也只隔了两条街吗?你要是孝顺,有空来瞧瞧我就行。”

杨大虎拗不过,只得答应了。

杨二虎的事情也算是给了那些预备出招的加盟商们一个警告。有了杨二虎的前车之鉴,所有人都把小心思收了起来。新加盟的事情进展就顺利了起来。

八月下旬,新店加盟商确定。

同时。沈食记食品厂一期工程完工。

之所以说是一期。是因为沈煦对沈食记的期望也大,铺排更大。

考虑到往后工厂的规模,地皮面积上就非常大手笔。沈煦的想法也很简单。沈食记这块招牌能做起来,会成为全国知名品牌。就算万一失败了,鹏城的地皮,过些年转手也能大赚一笔。不论怎么算,他都不会亏。

可这么大的厂子,两个月想要建起来,还需达到沈煦的要求,力求尽善尽美,那是不可能的。因此,沈煦将厂子做了三期规划。第一期是最简单的。其他产品暂时放下,只需能生产秘制辣椒酱就行。

这款辣椒酱,沈煦目前并没有打算面向市场出售,只作为沈食记店铺专用。如此一来,产量不必太大。招工名额也不多,因此难度也随之缩小。

八月底,沈食记食品厂第一批秘制辣椒酱出炉。

作者有话要说:很久没打广告了。打个广告:

我的接档文:

《穿越后,我活在三本书里》

迟晏是圈内公认的天才导演,年纪轻轻便已获三金满贯。

即便如此,也免不了被资本裹挟。

一朝穿越,成为首富之子。

迟晏表示:很好,这辈子他就是资本,资本就是他!

可是转眼他就发现了不对劲,

他似乎是穿进了一本……哦,不,三本书里?

——女配重生逆袭文里

他是被主角前世抛弃,后来追悔莫及,今生誓要挽回的前男友。

——美颜盛世系统文里

他是主角狂刷好感,以此获取美颜金手指的攻略对象。

——文抄剧抄升级流文里

他是质疑主角真实能力,从而被疯狂打脸的大反派。

迟晏:……有一句MMP不知当讲不当讲。

朋友们发现,迟晏经常望着天空发呆。

啊,迟大导演一定是又在构思新作品了。

迟晏:并不!我只是想打开老天爷的脑子看看,他到底是怎么把三本书融合在一起的!

第118章

辣椒酱一到京城,沈煦便先将沈食记的卤味伴料都换成了秘制辣椒酱。

此举一出,几乎不必再举办任何活动,凡是来店的客人,尝过新酱料的,九成九欣喜不已。沈食记一时间客似云来,好评初潮。生意再度上了一个新台阶。

眼见这种形势,之前交了钱准备开店的加盟商们,有些本还惴惴不安带着赌一把心思的,如今也全把心头的大石放了下来。

就凭这卤味,就凭这辣椒酱,若不能赚钱,除非自己是个棒槌,或者流年不利,命犯霉神!没见新的辣椒酱一出,其他卤味摊子的生意少了一半吗?

加盟商们纷纷宛如打了鸡血,热情高涨。租店铺,设计装修,购买原材料等等,每天都似是有使不完的劲儿。沈煦和杨大虎全程跟随指导。在店铺选址上给予意见,在装修风格上力求与沈食记一致,甚至连开业活动。沈煦都做好了规划。

十月国庆。第一家加盟店开业。

十月十日,第二家。

十月中旬,第三家。

十月下旬,第四家

以此类推。

几乎是每隔一周到十天左右,便有一家沈食记出现。

直到十二月,十家加盟店全部开业。至此,沈食记三个字也在京城掀起了一阵浪潮。几乎十个京城人中,有九个知道沈食记,其中七个吃过,五个喜欢,三个是忠实粉丝。

沈食记这个招牌彻底在京城打响。而它的商标也非常独特,是沈煦亲自设计的。简单粗暴的用沈食记三个字加了花体艺术体的笔画,将其环成一个圈。既简洁,又好看。

这在后世随处可见的小技巧,与这个时代而言,成了一种新潮。配上它与以往吃食店铺不一样的装修,热情周到的服务。沈食记更是成为了京城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就这样,时间不知不觉来到了1980年。

从七九年年底开始,黄金再度猛涨,到八零年初,达到顶峰。

一月,沈煦又一次前往港城。

此时,黄金的价格已经高达八百三十二美元每盎司。

沈煦账户里的钱也变成了令人眼红不已的两百三十六万。

将其全部取出,沈煦没有再买任何股票。贾经纪为此哀叹不已。毫无疑问,沈煦在他心底不算股神,却也算是难得一见的高人了。他本还想跟着高人取取经。结果高人急流勇退,不想在股市混了。这让他十分遗憾。

不过,也仅仅只是遗憾了一会儿。贾经纪依旧秉承着自己良好的职业素养,帮沈煦办好手续,没有做出任何为难阻碍之举。

沈煦对此很满意,他另给了贾经纪一项生意。

“我手头目前有约莫三斤重的黄金,你帮我找个买家卖出去。价格你来谈。卖了多少钱,我给你百分之五的提成。”

贾经纪僵在当场,“三什么?三十克?”

哦,不可能。以这位沈老板的手笔,怎么可能为区区三十克黄金找买家?

“三百克?”

贾经纪摇了摇头,还是太少了,不符合沈老板的身份。

“三……三……”

沈煦轻笑,“你没听错,就是三斤。一千五百克。”

贾经纪:……

垂在身侧的双手遏制不住的颤抖。

三斤,这是什么概念!

四十多万啊!不是港币,是美金!四十多万的美金!而百分之五的提成,也至少有两万美金。这可是千载难逢,天上掉馅饼的好机会。错失了,光靠他在股票中心干经纪,这辈子不吃不喝,累死累活都存不下这么多钱。

有了这笔钱,他可以买房。他的孩子可以去好学校。他的妻子不用再辛苦给人打零工补贴家用。他们一家都能过上优越的生活。

贾经纪看沈煦的眼光宛如看再世菩萨,就差没跪下来给他磕头。

“沈老板放心,我一定给你找个好买家,卖出高价!”

卖的越高,他得到的提成也就越高。

沈煦点头,将此事交给贾经纪,便不再去管。

这回,他在港城停留了七天。

第一次来港城,他留的时间最长,却忙于股市与扫货,并不曾好好看过这个城市。第二次,他只呆了短短三天,从股市账户取了钱,扫了货便匆匆离开。

这次沈煦余留了七天时间,除了必要的扫货,还能有至少四五天的空闲。沈煦趁着这几天,将港城好好逛了一回,甚至买了一回马球,投了几注□□。

沈煦并不是赌神,也不是赌徒。他对□□没多少兴趣,只是想着既然来了港城,见识一番,怎么着也得凑个热闹,是全然没想过能中的。可最后,他居然真的中了,只是中的不是头等奖,只有区区一千多块。还是港币。换算成人民币也就几百块。

虽然对沈煦来说,这点钱不多。但对于很多内地和港城底层人民来说,已经是一笔十分可观的收入。

沈煦看着自己手上的奖金,再看身边垂头丧气,因为再次输了而骂骂咧咧的人,有些恍然。

这算不算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第七天,沈煦收到了贾经纪的消息,买家找到了。

买卖的地点就放在股市中心的贵宾室。这里隐秘性好,安全。

据贾经纪介绍,买家姓贺。除了他自己,还带了一个保镖跟一个鉴定师。

沈煦拿出当年沈双燕捡到的铁皮盒子,外层的铁皮早就被沈煦撕开,只留下四四方方的盒子,金灿灿的。

贺先生有些错愕。他本以为对方所谓的三斤黄金会是小黄鱼,大黄鱼,或者金砖。没想到会是这么一个盒子。但他要买的是黄金本身,与它是什么造型无关,也不在意。

他点头示意,自有鉴定师上前检测真假。

得到鉴定师肯定的答案后,贺先生也很是爽快,直接将手提箱里的现金摆出来,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这笔生意,结束得很快,但双方都很满意。

哦,不,准确的说应该是三方。还有贾经纪。他拿到了两万美金出头的提成。

沈煦得的自然更多。四十多万美金,换算成人民币,大约能有六十多万。

至此,他手头的现金已有三百万有余。

如今还只是一九八零年。出一个万元户都值得被报纸报道的年代。

沈煦身怀巨款,一旦事情办完,就收拾东西,第二天赶回了鹏城。

此时的鹏城变化又大了不少,政府的发展力度还是很强的。

沈煦特地去拜访了袁志国。由于正值寒假,袁心筠也在。即便沈家对袁心筠很不错,但袁心筠依旧选择来到鹏城和袁志国一起过年。

沈煦和他们吃了一顿饭,便去了沈食记食品厂。

十二月初的时候,食品厂第二期工程结束。杨大虎在这边呆了两个月,一边监督厂房的建设,一边招聘工人。等二期工程完工,机器到位,新的生产线也就开始工作了。

按照沈煦的计划。二期工程厂区有两大生产线。第一条生产线负责生产的是速食品。比如酱板鸭,盐焗鸡,泡椒凤爪,麻辣金针菇,卤鸡翅等等。除加了几样东西外,其他几乎就是沈食记店铺卤味的真空包装版。

第二条生产线则负责酱料。除秘制辣椒酱外的酱料。比如虾酱,蟹黄酱,鱼子酱,牛肉酱等等。鹏城靠海,鱼虾蟹之类数量多,价格又便宜,制作酱料最合适。

一月初的时候,沈食记食品厂生产的第一批速食和酱料运往京城。

最先开始售卖的是沈食记的店铺。

便是考虑到这一点,沈煦当初在铺面的选择上,便全部要求面积一定要大,至少需要两到三个门面。其次在装修上余留出了一部分区域,等食品厂的东西生产出来,就可以加一组玻璃柜台,额外售卖。

一则为店铺增收,二则为食品厂出产的东西打广告。

有店铺庞大的客户群为基础,不少忠实粉丝认准沈食记的招牌,纷纷购买。不论是速食还是酱料,沈煦都力求做到口味好,用料足。因此吃过的人,喜欢的不少。回头客一多,生意好起来,便吸引了其他人的注意。

甚至不必沈煦和杨大虎去跑业务,已经有脑子灵活的,主动找到他们,要求进货。

于是,年前,京城已有两家供销社并四家私人开设的小卖部开始售卖沈食记的东西。

春节,是种花国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

不论平时如何节省的人家,这几天都会变得大方起来。就算是日子过得拮据的,也会想方设法买点好东西回家。

因此,趁着这波旺季,沈食记的东西很好卖,沈煦狠狠卖了一笔,收获颇丰。

年后,出了十五,沈煦与杨大虎盘账。经过一年的锻炼,如今的杨大虎已经不会为账面上的收益而过于震惊了,即便他仍旧觉得这个数目超出他的预计。他也很快能接受过来,并且第一时间想到了后续的发展。

“这两年京城变化很大,我估摸着照这个趋势走下去,卤味快餐店还有一波市场。今年,我们有望把加盟店从十家变成十五家。而且不止京城,国家政策变了之后,别的省市也在发展,我们的空间还有很大。如果把沈食记的店铺开到海市去,桐城去,全国各地去,那才是真正的成功。”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