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亲王舒爽日常[清穿]》TXT全集下载_15(2 / 2)

对于接下来的这一场硬仗,镶白旗将士还是很有信心的。

多铎见状是五味杂全,心里想着更是不能让镶白旗将士因此丧命。

转眼间就到了出发之日,多铎率着镶白旗将士踏上了征程。

如今五月初,已到了夏日,行军赶路并不比冬日强上多少,一个个将士穿着厚厚的盔甲,走不了几步便是满身大汗,有的时候一场暴雨来了,又是淋的浑身湿漉漉的。

这个时候最怕染上风寒,所以每次随行的厨子总是熬上浓浓的姜汤。

有了第一次出征的经验,多铎并没有感觉特别不适应,唯有吃食上头略有些简单,一来是粮食不够,二来是天气热了,他们出发前带的肉干吃不了几天就已经坏了。

如此昼夜赶路,很快就到了明廷境内。

依旧和上次一样,八旗将士兵分三路,中路由皇太极亲自率领,左路指挥莽古尔泰,右路则交给了代善和阿敏,像多铎这种小贝勒,则是要跟着几个大贝勒一起的。

多铎毫无意外的跟着了皇太极,济尔哈朗跟着莽古尔泰,多尔衮则跟着代善与阿敏。

多尔衮并不放心,分别前一晚是交代又交代,多铎却觉得还好,甚至还宽慰他,“哥,你放心,没事儿的,皇太极那么谨慎聪明的一个人,可不会对我怎么样,更不会落下话柄的。”

这一点,多尔衮还是放心的,“刀剑无眼,我只是怕你受伤了。”

想起上次在铁山城内发生的事情,他还觉得后怕,“我不在你身边,以后得小心行事,一定一定不要逞能,若有什么拿不准主意的事儿,记得给我写信。”

他们隔得并不算太原,若要将士送信,一来一回快马加鞭也就一天的时间。

多铎点头说好。

到了第二天,多动则跟着皇太极朝锦州逼近,曾经,他们的父汗努尔哈赤在这一片土地吃了败仗、身受重伤,也是在这里,皇太极坚信能将金国丢掉的东西全部拿回来。

其实早在一开始的时候袁崇焕就想到会是如此,却万万没想到八旗将士来的这么快,在宁远城内的他就算早有准备,可心里也是没谱儿。

锦州的守将是赵率教,这个赵率教乃是河北人氏,祖上便有人当官,到了他这一代,更是极得明廷皇帝赏识,他也没辜负木匠皇帝的希望,屡建战功。

对于赵率教这个名字,多铎是听说过的,当初在他们攻打朝鲜时,赵率教就曾进驻三岔河作为牵制,只是很可惜啊……并没有起到任何实质性的作用。

不过他也是挺倒霉的,他并不是锦州守将,而是在三月时奉袁崇焕之命修建锦州、大凌河、中左所三城,试图逐渐收复失地。

所以,赵率教奉命移驻锦州保卫工程建设,又升官做了左都督,只是还没等他回去了,就等来了皇太极。

其实这个时候,锦州兵力不足,只有一万人左右,他们想要出门求救,却是来不及。

赵率教站在城门上,看着下面乌压压的一群人,少数也有一两万,心里直发憷。

可他也知道,八旗将士加起来有五六万,这城墙下面的怕只是一部分,袁崇焕如今自顾不暇,哪里有时间来救他?

多铎跟在皇太极身边,坐在营帐内,并不敢动。

虽说锦州城内的兵力不足,可架不住他们有红衣大炮啊,所以他们不敢轻举妄动,按照一贯的做法,应该是切断锦州一切后路,断了他们的粮食,逼他们投降。

只是很可惜啊,皇太极如今意气风发,觉得这办法速度太慢。

从前商讨对策,皇太极书房里满满当当坐的都是人,可今儿这营帐内只坐着皇太极、多铎还有几个副将,除了皇太极,便是多铎身份最贵重,他今儿只怕是逃不过。

皇太极如往常一样,问大家有什么意见。

有的副将说硬闯,有的副将说逼赵率教投降,有的副将更狠毒,直接说下毒……每个人说法都不一样。

可在行军打仗中,最忌讳的便是用毒,若真用毒,受苦的也是老百姓,就算是真的攻下这座城池,也是难以服众。

除去苏和泰逼赵率教投降的法子,皇太极稍微满意点,其余的,皇太极都不太满意,只看向多铎,“多铎,你怎么看?”

多铎沉吟道:“依我看,我们现在不占优势,不是说我们想怎么做就能怎么做,而是要看赵率教想怎么做,我们再来想应对之策。”

他环顾周遭一圈,见众人神色不虞,似乎对他这种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做法很不满意,只耐着性子解释道:“一来是锦州城门坚固,想要硬闯,并不现实,二来则是他们有红衣大炮,我们并没有什么胜算可言。”

从一开始,他就没有陷入皇太极给众人编织的美梦,所以能够理性分析如今的情形。

其实在他看来,便是赵率教没有红衣大炮,他们也没什么胜算,到时候若想硬闯,必要越过城墙,到时候明廷将士在城墙上面泼开水也好,还是丢火把也罢,都挺麻烦的。

皇太极微微颔首,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只是很可惜,他们对这个赵率教并不算了解。

多铎并不想出头,可如今事关镶白旗六七千将士的性命,他不得不出这个头了,“若我是赵率教,我会想办法拖住咱们,他并不擅长打仗,只怕是想要等援军来。”

其实站在赵率教的立场上来,他并不是锦州守将,肯定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如此一来已是阿弥陀佛。

可现在问题是道理谁都知道,可该怎么打破这个僵局,若赵率教想要拖延,他们也是很被动的。

这件事商量来商量去也没商量出个结果来。

皇太极只说今日暂且歇息,毕竟众将士舟车劳顿的,歇息一二,明日再商讨。

多铎回了营帐,却是心事重重。

他不喜欢打仗,一打仗则意味着有人要死,可他又不得不打仗,他也很发愁,愁的连晚饭都没有吃下。

正郁闷时,那满却拿着一支箭进来,这箭上面还挂了一封信,一看便是有人将信挂在箭上,射进来的。

那满道:“小贝勒,这是给您的。”

多铎原以为是多尔衮给自己的来信,没想到展开信笺一看,却是袁崇焕寄过来的。

袁崇焕的信写的挺简单,直说上次也有给多铎写信,信寄到盛京去了,多铎应该是没收到的,更问了多铎在锦州住的习不习惯,若是缺什么少什么只管告诉他一声,他差人送过来。

信的最后,他更是说他们之间的赌约他都记得,只要多铎提出的要求他能做到的一定做到,若做不到的,便将这条命赔给多铎。

多铎捏着这封信,啼笑皆非,难道袁崇焕怕自己要他弃明投金吗?

不过他倒是觉得袁崇焕这封信写的有点意思,好像他来明廷不是为了打仗的,而是过来好玩的。

多铎很快写了一封回信过去,信的内容也挺简单,说他一切都好。

末了,他更是将两封信一起交给那满,叫那满拿去给皇太极看看。

如今两军正在交战,他得小心又小心,万一被当成了叛徒,那他可是有嘴都说不清了。

从前的皇太极还客套客套,如今他也不客套了,接过信看了没问题,这才叫人送出去。

听见那满说起皇太极的行径来,多铎一点都不意外,反倒是交代了那满一件事,“待会儿天黑了我需要交代你去办另外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你可还记得当初在盛京时,我曾派人去请过一位叫庞鹿的名医?”

第46章

那满点点头,“属下自然是记得,出发前不久,派出去的人寄信回来说这个叫庞鹿的自视甚高,根本不愿意来盛京,还将您派出去的人狠狠骂了一顿。”

明廷人恨金国人,这不是一日两日的,若不是打不过,只怕庞鹿要狠狠打那些人一顿的。

多铎低声道:“我想要你将这位叫庞鹿的名医请回去。”

其实他不知道那满能不能成功,可如今他抽不开身,要不然非得自己亲自去请了,“那满,你要记得,既是高人,脾气肯定是大的,到时候见了他一定要好好说话,务必要将他请回来。”

他交代下来的事情,不管能不能完成,那满从来没想过回绝,应了一声就下去准备了。

去请名医,一日两日肯定是请不回来的,所以这些日子便由苏和泰暂代那满的位置。

按说苏和泰如今这身份跑来给多铎当小跟班,他不会愿意,可苏和泰却是喜眯眯的,直说没事儿,更说什么自己儿子也就和小贝勒差不多大的年纪了。

多铎这才没有坚持。

实际上他对苏和泰并不是十分放心,这些日子据他观察苏和泰并没有和莽古尔泰有所来往,可苏和泰此人心思活络,还是日夜拴在自己身边会让多铎更放心些。

多铎翌日一早便被皇太极叫去了营帐。

没想到营帐里只哟他们兄弟二人,连伺候的人都没有。

皇太极更是开门见山道:“你果然说的没错,今早上我收到了赵率教的来信,信中说的清楚,他想要和谈……和谈是假,想要拖延时间才是真的,多铎,你怎么看?”

他看似在考量多铎,实则他心里也没谱。

最开始他是雄心万丈,可随着质疑声越来越多,他的思虑也越来越多,特别是八旗将士对这片土地有着潜意识的惧怕,在八旗将士心中,老汗王努尔哈赤是他们心中的神,当初连神都没攻下来的地方,区区你一个皇太极就能攻的下来?

当初皇太极敲定出征时间的时候,军中就有人议论纷纷,可那个时候皇太极根本就没听到,如今议论的人越来越多,他也会怀疑自己——是不是自己真的不行?

他昨儿一宿没睡,想着父汗努尔哈赤时不时给多铎托梦,也不知道这么关键的时候,父汗有没有再次给多铎托梦。

可话啊,不能问的这么直接,得委婉点。

“大汗问我?我也不知道啊!”多铎也就略读了几本史书,还是早忘得差不多的那种,如今问他也算是白问,可他记得清楚,历史上明廷在此场战役中大胜,打他们打的是溃不成军。

可这话他不能说,他怕皇太极当场就把他生吞活剥了,“不过如今我们八旗将士总共六万余人,还兵分三路,明廷却有十万人驻扎在这里,若真的打过来,只怕我们没有胜算。”

当初皇太极想的倒是挺好的,三路包抄,可如今看这架势……只怕甭管分成几路,都束手无策。

皇太极一想,多铎的话话言之有理,便下去写信要人送信去了。

多度看着他阴沉沉一张脸,知道他这下子是有点慌了,要不然连这个道理也不会想不到。

到了第二日,所有的八旗将士就已在锦州城附近汇合。

就连一向骄傲自大、信心满满的的莽古尔泰都变得沉默了,其实按照他原来的性格,皇太极这样一下、那样一下的,他早就开始嚷嚷了,可如今……也嚷嚷不起来。

今日已经是第三日了,赵率教不开门、不投降,每日顶多在城墙上喊两嗓子,喊什么了,直说“你们快回去吧,我们的援军要来了,大家如今都为旱情所困,何必两败俱伤呢?”

这话不是往皇太极心窝窝上戳嘛!

皇太极是报着必胜的决心来的,打仗没打赢,粮食没抢到,怏怏回去,不像是他的作风。

皇太极没办法,只能继续开会。

人多了,多铎也不用提心吊胆的想着被皇太极点出来发言,可听着大家说的话,他直皱眉头。

这还没开始了,代善就说要不还是回去吧,毕竟明廷有红衣大炮,射程足足有五里远。

谁不害怕红衣大炮?

多铎虽没亲眼见识过,却也听人说起过的,说是站在城门下面,红衣大炮发射,能把人给震聋了。

阿敏倒是难得与莽古尔泰站在统一战线,阿敏只道:“来都来了,怎么能回去?若我们不战而败,此时就打道回府,落在明廷眼里,我们金国将士岂不是成了逃兵?我镶蓝旗将士第一个不答应。”

莽古尔泰自然是连声附和。

代善不说话了。

其实皇太极也是和阿敏想的一样,他们的父汗努尔哈赤在这里败了,让他们明白显然这场仗不是那么好打的,可只要他们这场仗胜了,距离他们打败明廷也就不远。

可皇太极这人吧,想什么向来都不肯表露出来,一扫下头的小贝勒,问道:“你们几个是如何想的?”

多铎、多尔衮、济尔哈朗三人皆是赞成打仗。

多铎更是道:“其实我倒是觉得这一仗并不是一点胜算都没有。”

他这话一出,众人脸色都变了,他徐徐道:“不知道大汗可知道赵率教与满桂之间的事儿?”

如今他们与明廷开战,这里有三个人物最关键,一个是如今暂守锦州的赵率教,一个是守着山海关的满桂,还有一个则是守着宁远城的袁崇焕。

因明廷重文轻武,所以这三个人中,三品的袁崇焕还是头头。

这赵率教与满桂也是颇有渊源,当初努尔哈赤攻打宁远时,赵率教攻守前屯,在努尔哈赤打满桂打的最激烈的时候,满桂扛不住了,派人送信请赵率教支援,赵率教,没去。

其实这件事说不出谁是谁非来,毕竟每个人的立场不一样,满桂想的是我们同根生,我战败了,你有什么好处?

只怕赵率教想的是——兄弟,你这败仗吃定了,我去不去已成定局,何必过去送人头?

可也是因此,两个人的梁子结下了。

从前两人还曾闹过不愉快,后来还是朝廷出面镇压下来,这才相安无事。

在场的人都知道这两人之间的恩怨,多尔衮眉头一皱,道:“多铎,你的意思是可以从他们两个身上做文章?”

多铎微微颔首。

阿敏顿时也是茅塞顿开,指着舆图道:“多铎说的没错,如今锦州被围,城内的粮食有限,只怕也支撑不了多久,过不了多长时间肯定有援军来支援的,袁崇焕定会守在宁远城,来的一定是满桂。”

多铎斟酌道:“可是也不能排除如今战况紧急,满桂就算是心里对赵率教不喜,也不会在这个关头开玩笑。”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