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好逑》TXT全集下载_4(2 / 2)

公主好逑 云茵 4773 字 2023-09-04

不出意料,阿兄答应了。

接下来就是操作的问题,怎么让萧翊成为驸马?

说难也难,说易也易,重点在萧翊,只要他愿意,哪怕朝臣再反对,都是有办法的,且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为了自己的幸福,她也得让萧翊愿意。

所以首要任务,就是让萧翊喜欢她。她得寻机会与他共处,她要追求他。

机会来得快,等各路将领齐聚建康,庆功宴开始了。

此次皇家宴会规模盛大,不仅邀请了众将士,还邀请了重臣及其家眷。

京里的士族们看着案头上的精美字帖,心里清楚——皇上要给公主选驸马了。

闲的发慌的士族们有了目标,非常激动,紧急召集子侄们,叮嘱他们在宴会上

好好表现。

后院夫人们想的更多,权贵子弟齐聚一堂的场景可不多见,于是都嘱咐自家夫君在宴上多加留意,把握好机会,给女儿相看如意夫君。

李贵嫔为庆功宴忙得焦头烂额。

从前杨皇后虽礼佛不常出现,却是管事的,与李贵嫔协理六宫。

可自从一年前发生了杨虞文阖家灭门的惨案,杨皇后一夜之间灰心槁形,从此专心礼佛,不再理事,后宫诸事全权交由李贵嫔处理。

第一次操办规模那么大的宫宴,李贵嫔力有不逮,联合诸妃与太常寺的官员,忙了好几日,才将人员名单和戏舞场序理好,一应酒食备好。

庆功宴那天,披罗戴翠,玉佩琼琚的女眷们在鼓乐声中陆续进入半露天宫室。

刻了繁复纹式的八角宫灯垂吊在檐边,烛火透出绢纱,照得满室通明,愈加显得女眷们簪珥光采,袿裳鲜明。

条桌上精致的杯盘碗盏上摆满吃食。各处都是欢颜笑语,衣香鬓影。

因先后早亡,杨皇后终日礼佛不见人,除公主及笄那日,宫里没有举行过女眷参与的宴会,多数人未见过司马妍。

众人陆续就坐,都对宁昭长公主很是好奇,各个翘首以盼。

约莫过一刻钟,一个头戴玫瑰晶并蒂莲步摇,身穿杏色襦裙,腰束彩组绲带及金辟邪首带玦的女郎,随一华丽宫装女子缓缓步入宫室。

服饰有规制,只有公主才能束彩组绲带,所有人立刻知道她的身份。

众人瞩目下,公主莲步轻移,面含浅笑,她人肤白唇红,秀丽之极,额间一朵粉白海棠花钿在灯火照映下,清晰秾丽,整个人就如盛放的海棠,让人忍不住驻足观赏。

席间议论起来。

王可瑶本来与好友聊得正欢,忽然被碰了碰,转眼见好友下巴对着一处抬了一下,她望过去,愣住了。

与王可瑶说话的女郎们,也顺着她的视线望向司马妍,开始讨论。

“从来只闻其名未见其人,原来宁昭长公主这般好颜色,比之谢依都不赖。”司马妍两年前及笄举办宫宴时,她们年龄尚小,没有参加,是以没见过司马妍。

“你这么一说,我想起来了,她们两人都未婚配罢。”

“好像是。”

“为何?按她们的年纪,早该定亲或者嫁人了。”

几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脸迷惑,都不知道,就聊别的去了。

只有王可瑶还呆愣看着司马妍,吴婉清注意到,玩笑道:“生得好看也不用看直了眼罢。”

“不是,她好像……”

“好像什么?”

王可瑶摇了摇头。“没什么。”

吴婉清对司马妍不感兴趣,没追问,她感兴趣的是——

“听说……你嫡兄回京了,还参加了庆功宴?”

顿时,众女目光灼灼盯着王可瑶。

王可瑶的嫡兄王珩,出身琅琊王氏,丰姿神俊,眉目清朗,仿似江南烟云水气化形,一人即一景,朦胧梦幻,入了多少怀春少女的梦。

“前日回的,这会就在男宾里头。”王可瑶道。

“他也还没婚配罢。”吴婉清降低音量,好像在说悄悄话一般,众女下意识围拢,“阿瑶可知族里的意向?”

王可瑶在众女期待的目光下,茫然道:“不知道。”

“一点消息也没有?”

“没有。”

众女失望,坐直身子。

吴婉清不甘心,道:“阿瑶若有消息,可要告诉我们啊。”

王可瑶:“好。”

宫室中央,伶人翩翩起舞,女郎们不再议论,专心看戏舞。

吴婉清支着下巴看了会,心思还在王珩身上,惆怅道:“不知道哪家女郎有这般好福气。”

王珩是琅琊王氏年青一代里最得族长看重的才俊,还生得那般好看……她真羡慕他未来的妻,不知修了几辈子的福,能嫁给他。

建康城的郎君,大多都是一群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废物。她族中兄弟子侄们是,未来都夫君想必也是。

这是因为士族的财权声望稳稳维持数十年,安逸了好几代,惯得士族子弟愈发骄奢淫逸,不思进取。

王可瑶没反应,仿佛不在意,吴婉清见了,埋藏在心底的嫉妒和不平升起来。

王可瑶虽出身琅琊王氏,但顶级门阀族内也有高下之分,她这一支在族中地位不高,且王可瑶是过继到王珩母亲卢氏名下的,实则是个庶出,就算成了嫡出,因卢氏出身小族,分别不大,是以她嫁的人,只能是些日夜流连勾栏的浪荡子——与她一样。

然而因为王珩,情况就大不一样了,身为王珩唯一的嫡妹,她是有资格嫁给士族中稳固家族地位的年轻才俊的。

想到自己和她截然不同的命运,吴婉清烦躁不已,无心看戏,目光扫过座席,看到谢依,忍不住又道:“大概只有她有这样的好福气罢。”

谢依那么好的身世,什么人嫁不得?她的身世,吴婉清连嫉妒都嫉妒不起来。

差距太大了。

“谁?”王可瑶好奇。

吴婉清:“谢依。”

她们对面,坐着一群衣衫华丽的贵女,被众星拱月般围在中间的那人,一袭素白衣衫,容颜出众,眉目清冷,正是有“才女”之称的谢依。

王可瑶撇了撇嘴,不置可否。

她不喜欢谢依。

谢依的母亲许氏曾专程来府,跟母亲说想要两家结亲。阿兄的婚事不是母亲能决定的,所以母亲没有答应,说要与族长和父亲商议。

族长和父亲知道后,都极力赞成。

如今士家大族中,只有谢氏不仅能维持住地位,还一派欣欣向荣之象——因为族中人才辈出,在朝廷中身居要职。

琅琊王氏虽在社会上是跟谢氏比肩的大族,但在朝中的影响力渐弱,在藩地上也没有出现能镇守一方的能人。

士族的地位不是靠冢中枯骨延续下去的,开国初期王氏权势滔天又如何?

若没培养出能担家族重任的子侄,很有可能慢慢被边缘化,走向没落。

好在青黄不接的王氏族中终于有个好苗子,那就是她的嫡兄王珩,族长选中他后,就带到身边教养。

十余岁,嫡兄被送去东宫,担任太子舍人,听闻十分得太子赏慕。

他若能与掌朝廷机要的谢尚书孙女谢依结亲,当真是珠联璧合,亦利于巩固王氏的地位,族长想也不想就同意了。

就在所有人乐见其成的时候,嫡兄出乎意料地拒绝了。族长和父亲劝说过多次,然而嫡兄始终不松口,遂放弃。

王可瑶以为这事就算过了……可谢依过了及笄都未嫁,甚至连婚都未定,意思就很微妙了。

谢依就是在等嫡兄罢。王可瑶想。

何必呢……谢依是陈郡谢氏嫡支嫡女,是尚书令谢延孙女,整个建康的才俊任她选,为什么非嫡兄不可?她以为她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么?

王可瑶讨厌她的自以为是。

吴婉清还在喋喋不休:“不想王郎在兵道上亦有天赋,到你四叔那任参军不久,就带兵加入亥水之战,立下大功,想来皇上正嘉奖封赏他罢。”

众女好奇心被挑起,又开始议论。

一人道:“王郎为何突然离京去任劳什子参军,难道两年前就料定北狄要联合西凉南下?所以提早做准备,助他叔父打赢这场仗,升任江州刺史?这也太料事如神了!”

两年前,王珩突然离京惊到所有人,大家都以为王珩会在建康一路升迁,提高王氏在朝中的话语权,不明白他为什么要跑去艰苦的营地,在那混出名堂可比在朝廷累多了,也难多了。

另一人道:“你太夸张了,可能就是碰巧遇上,一开始指不定就是在建康城呆腻了,想出去寄情山水。”

如今不少士家子弟都喜出游,与友人泛舟游水看山,再小酌几杯,作诗几首,十足痛快。

王氏族里不少人在外云游,多年未归,最出名的是出家做了高僧的弘道法师,因其见识广博又交游甚广,为人争相夸耀,名声传遍大江南北。

王可瑶玩笑道:“若真是如此就好了,我还想嫡兄寄情山水,画出一册與图给我瞧瞧呢。”

弘道法师曾在王珩的提议下,绘过一册山水與图,放到书肆去卖,霎时,建康人体会了一把“洛阳纸贵”。

王珩的画艺亦高超,一幅丹青就千金难求,若画上一册公开售卖……怕是要抢破头罢。

弘道法师的舆图就已经被抢破头了,当时她先得了消息,命人早早去买,才得一册,可把她求购不得的友人们羡慕坏了。

她们正说着,舞筵上的伶人散去,李贵嫔道:“此次庆成宴,大家难得相聚,只观戏舞未免无趣,不如办个诗会,我出题,大家即兴发挥,交由男宾们品评如何?”

贵女们激动了,男宾里头有名动京城的王珩啊,纷纷赞同。

李贵嫔便说想参加的都出来到中央,

贵女们一个个站出来,见到谢依起身,所有人愣了,谢依为人清高自傲,竟也有这么积极主动的时候。

哪怕旁人不知她和王珩议过亲,但以谢依高于顶的眼光,以及在王珩回京参加庆功宴之后,突然一改往日高傲漠然的姿态,面上是掩盖不住的热切,再回想起曾有人在交游中调侃王珩说:“不若你娶了谢依罢,没人比你俩更登对了。”

虽然王珩回说莫要拿谢依清誉开玩笑,似乎对谢依没兴趣,但传到谢依耳里,指不定生出多少旖旎心思。

那么谢依为的是谁,再明显不过。

谢依吸引所有人目光之时,王可瑶看向司马妍,她想看公主的反应。

司马妍没见过谢依,不知道站出来的人是谁,只觉得她样貌气质极好,忍不住盯着她看,直到她做了自我介绍,司马妍挑了挑眉。

谢依是才女,生得美貌,气质清贵,出身极显,名声自然响亮,哪怕司马妍在宫中,不与贵女们接触,也耳闻过谢依,还有那句调侃。

以谢依的相貌和气质,确实跟王珩挺登对。司马妍想起来,谢依应该过了及笄罢,还来参加诗会,也就是说还未嫁,她出来是为了谁,王珩么?

可阿链说王珩离京了,莫非……他回京了,还参加了庆功宴?

等没人再上来,李贵嫔靠近司马妍,低声问:“公主可要参加?”

第11章

司马妍摇头,她才不参加,一是她诗做的一般,二是她有要事,若有情况,脱不开身就麻烦了。

明确自己看客的身份,司马妍捻起块糕点,一面吃着,一面饶有兴致地看。

李贵嫔宣布让女郎们围绕此次庆功宴做一诗。

宦侍将长案摆好,放置笔墨纸砚,准备好后,贵女们落座,李贵嫔喊了声开始,她们便拿起毛笔书写。

司马妍视线落到谢依身上,只见她素手纤纤,稳稳落笔,背脊挺直,微垂头,面容沉静,举手投足散发出清贵优雅的气质,司马妍感慨,不愧出身陈郡谢氏,顶级门阀教养出来的人,真的不一样。

当年在东宫初见王珩,就这么觉得。

正想着,听见一道脆生生的声音。

“敢问是宁昭长公主?”

司马妍转头,见一个杏眼圆脸少女笑意盈盈看她。

司马妍:“你是?”

“我叫王可瑶。”

姓王?太原王氏,还是琅琊王氏?

若是琅琊王氏……她与王珩是什么关系?

王可瑶马上给了她答案。“嫡兄曾任太子舍人,不知公主可曾见过?”

嫡兄?

她是王珩的嫡妹?

司马妍打量她,想起来,她见过王可瑶。

有次王珩带她出宫游玩,在青溪垂钓。王可瑶和一群小娘子看到王珩,都兴奋地围过来,还好她着男装,小娘子们也没把注意力放她身上,蒙混过关。

“自然见过。”司马妍道,幼时她总是去东宫。

王可瑶:“公主觉得,嫡兄怎么样?”

司马妍不料她会问这个,顿了下,道:“文采风流,乃真名士。”

王可瑶知道自己太唐突,道:“我就是有些好奇,还望公主莫要觉得我太八卦。”

司马妍:“无碍。”

王可瑶笑道:“公主不怪罪就好,我先回去了。”

两刻钟后,女郎们陆续做完诗呈上,宦侍将宣纸叠好,送去给皇上。

结果毫无悬念,谢依夺得魁首。

公布完结果,丝竹声又起,伶人继续起舞,杯觥交错,宣元帝下来敬酒。

先敬朝臣,轮完,走到萧翊面前。“听闻阿妍归京途中遭匪寇劫道,多亏萧卿及时赶到,阿妍才能捡回一条命,感念萧卿大恩,要什么赏赐尽管说。”

萧翊恭声道:“皇上言重了,臣对公主称不上大恩,那群匪寇不过一群乌合之众,见臣带兵援助,便奔逃四散,如此散乱无序,必然不堪一击,即使没有臣,护卫们也能击退他们。”

“哪有哪有。”宣元帝怎么能让他撇清关系,情真意切道,“萧卿太谦虚了,这大半年来,萧卿带兵奋力抗击西狄大军,最终在亥水之战中一举击退他们,夺得大胜,如此神勇,岂是凡人,定是萧卿风姿恍若战神临世,吓破了他们的胆,才闻风而逃,萧卿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要妄自菲薄,且听说匪寇人数众多,占满山头,就如那压城的乌云,气势宏大,所以护送的甲士再精锐,匪寇再不堪一击,想来也扛不住,不定把阿妍怎么了,在朕心中,萧卿就是阿妍的救命恩人,况且张道长说了,此次阿妍能平安回来,都归功于萧卿,萧卿乃福泽深厚之人,将运渡给阿妍,阿妍才能侥幸活命,萧卿不信我,张道长的话总该信罢。”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