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臣的艰辛路[科举]》TXT全集下载_60(1 / 2)

少年揉干眼泪,见来人身穿吏部衣衫,以为是同僚过来办事的,便没好气的道,“兄弟,你抬头看看天好不好,这会子什么时辰啊,你就过来?你们吏部再怎么忙,也用不着如此苛待人吧?”

谢行俭低头再次确认少年身上皱巴巴的官袍,观察衣裳确实是京兆府的后,他没理会少年这些话,直接将玉屏箫拿了出来,并简短的说明缘由。

少年见到玉屏箫,瞳孔一缩,困倦的细长丹凤眼立马瞪直,“这不是……”

“你知道这玉屏箫是谁的?”谢行俭注意到少年不对劲,立即问道。

少年瘪瘪嘴,欲言又止,缓缓摇头,“你在哪里拾得的?现在拾金不昧的好人可不多,兄弟你既然知道这箫名为玉屏箫,怎么……”

“怎么不占为己有?”谢行俭截住话头,不客气的道,“这箫再好,对于我这种对音律丝毫不懂的人而言,拿的也甚是无用。”

少年意味深长的又看了一眼谢行俭,谢行俭嗤笑,“这箫是贵人掉的,我又不是傻子,敢拿这箫去当铺换银子,一旦被贵人查出来,我以后吃不了兜着走,索性拿到京兆府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少年失笑,转而严肃道,“兄弟得罪了,是我看走了眼冤枉了人,这箫你给我吧,今日京兆府这边由我当值,等会我会妥善的将其登记在册,到时候统一画出图像张贴出去。”

“兄弟,你在这留个名号,回头衙门这会有赏银给你。”少年与邋遢外表毫不相衬的白嫩手指往桌子上的册子指了指。

谢行俭拒绝,浅笑道,“不了,好事不留名。”

少年微眯起眼,顺嘴道,“得嘞~”

谢行俭目光越过少年的肩膀,投视在后面的沙漏上,见时辰不早了,他急忙拱拱手说了声有劳,转身就往吏部方向跑。

谢行俭走后,京兆府侧门其他当差的人陆续进来。

一进门,几人就看到邋遢少年手执着一柄玉箫在吹奏。

“廷小兄弟好闲情雅致啊!”有人冲着少年吹了声口哨,大家哄笑一堂。

“有这闲工夫,何不好好捯饬下自己,谢氏的门风尽被你丢光了,前脚火烧殴打堂里先生,如今来了京兆府,蓬头垢面的,不知情的,还以为京兆府是什么人都能往里塞呢!”

刚才接待谢行俭的少年正是出自远洲府谢氏一族的谢廷。

谢廷收好玉箫,脏乱长发下的一双眼睛危险的笑开,众人见状连忙退后。

这人是个疯子!

疯起来会放火烧人的那种。

有人立马呵斥刚才取笑谢廷的那人,“你少说几句,廷兄弟早早的就来京兆衙门当差,你们一个个的,只知道说三道四,试问你们谁能做到像他这样兢兢业业?”

那人嘴硬,横骂道,“什么早早的来,什么兢兢业业,我呸,他压根昨晚就睡在这没回去,你们看看他身上的衣裳,皱不拉几的,还有脸上的睡印,明显就是刚醒来……”

谢廷手指摸摸玉屏箫,将腰间的玉佩取下,挂上玉屏箫后,理都不理身后聒噪的同僚,径直踏入内间办公。

徒留一行人憋着怨气,大眼瞪小眼。

这边,谢行俭进了吏部考功司后,被宋由美叫住,说宋大人喊他去一趟前院。

谢行俭慌忙站起来,小跑的去了宋通所在的院落。

吏部这段时间在大整改,四曹之一的大主事宋通忙的脚不粘地,见谢行俭喘着气问安,宋通头都来不及抬,招招手让他过去。

“于大人那边给了话,说问题不大,你的籍贯还留在平阳郡,你明年下场,势必要返乡回平阳郡考的。”

谢行俭闻言喜出望外,“大人的意思,是学生还能继续呆在考功司?”

宋通飞快的将手上的一摞文章盖上官印,“可以是可以,但南边的考卷你是看不到了,以后就帮着整理北边各郡的考卷吧!”

谢行俭开心的要飞起,管他是南边还是北边的考卷,只要允许他呆在考功司学习,让他做什么都行。

宋通下巴往对面架子上昂了昂,“上面都是北边的科举卷子,你拿一些回去。”

“哎!”

谢行俭爽快的应道,美滋滋的捧着一堆考卷回到后院。

脸上乐的如沐春风,路上碰到几个师兄,谢行俭一改之前的谨小慎微,裂开嘴大大方方的与之打招呼。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在2020-02-0122:53:32~2020-02-0217:51:17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哦卡提倒垃圾2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看书的呆子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120】晋江文学城独家发表

“人逢喜事精神爽,行俭兄可是遇上好事啦?”

对面的宋由美转着笔杆,冲着刚坐下来的谢行俭挤眉弄眼道。

遇上好事?

敲定婚事,算吗?

考集有了着落,算吗?

最重要的是,他能继续呆在考功司整理历年科考卷,虽说只能涉足北边几郡,但总比将他调离其他地方要好很多。

何况他现在与罗家书肆签了契约,他跟魏氏兄弟出的考集以后会在京城开售,面临的受众全是京城的书生,他此刻多研究研究北边郡城的科举考卷,好处多多。

谢行俭神清气爽的回之一笑,压低声音道,“宋大人说我能继续留在考功司了。”

“嗯?”宋由美疑惑,“行俭兄这话我没明白?你不是才来考功司吗?这继续是?”

谢行俭见宋由美一脸糊涂,嘴角一挑,道,“等吏部这边小主事结束,我还要回国子监的……”

宋由美豁然站起来,凑近谢行俭,惊道,“你不接着呆吏部了?”

“不呆了。”谢行俭道,“我准备明年下场试试,到时候看看自己这十几年寒窗苦读可有成效。”

“糊涂!”

宋由美闻言,态度和宋通一模一样,“明年就要乡试,而咱们这些赤忠馆的人,至少要在吏部呆一年,吏部是六部之首,平日里的杂事多的吓人,你说你哪里还能抽出时间温书?”

谢行俭不敢苟同宋由美的这席话,“由美兄此言差矣,考功司主掌本朝科举事宜,我在考功司呆一年,不比闭门在家温书差,且我觉得,近水楼台先得月,在考功司,我能第一时间接触到历年的科考卷子,岂不美哉?”

“你既然要下场应试,我表舅……不,宋大人他难道不知道让你避嫌?”

“这就是我刚才说的啊,宋大人跟向于尚书问过了,准我呆在考功司,只不过是有限制条件的。”

谢行俭微微直起背,敲敲桌上的考卷,温声道,“以后我只负责北边郡城的科考卷子整理,南边的一概不碰就行。”

宋由美闻言恍然大悟,“对哦,你文籍还在老家,你若想下场,得回老家,南北千里相隔,乡试的考卷又都是当地的学官们出,这样一来,你还真的不用避嫌。”

屋内还有其他人在,两人不便大声说话,说了这些后,宋由美便回到工位,谢行俭则聚精会神的整理手中的考卷。

边整理,他边思考,想着此时他在考场的话,他拿到这些题该如何破题,如何下笔。

答案在脑中转了一圈后,他这才站起来去翻找往年一甲之人的考卷,对照着一甲的考卷,他将自己的答案与之好好比对,取长补短,待这些考卷整理完毕后,他的腹中也有了一套标准答案。

就这样,谢行俭每晚散衙回家后,顾不上吃一口热饭,就冲进房间里将一天整理的考卷,争取一字不落的默写下来。

考功司保存的往年科举考卷都是私密物,外面书肆千金难求,谢行俭不可能傻到直接将历年考题搬到他们仨的考集上,这样做太显眼,很容易招人怀疑。

所以他和魏氏兄弟商量后,决定改编历年考题。

每晚吃完饭后,三人就在堂屋将吃饭的桌子铺上桌布,面对面的开始准备出考集。

谢行俭这些天接触的都是乡试卷,因而三人大着胆子决定出点乡试考集。

他们仨都是没有经历过乡试的秀才,为了更好的出乡试题,在出题前,魏氏兄弟将谢行俭默写下来的历年乡试题先嚼烂,然后再试着出题。

前几回出的题,谢行俭并没有马上送到罗家书肆刊印,而是趁着休沐,三人各自拿起一份乡试题,分别前往三个房间,将九天乡试体验了一番。

然后,三人再根据体验的感觉,将乡试考集题目的难度进行微调整。

出题目不难,难的是后面的标准答案。

就在谢行俭苦于找不到人帮忙检测他们写的答案好坏时,久违的韩夫子派人过来了。

谢行俭直呼天助我也,卷起考卷,备了一份厚礼,领着魏氏兄弟飞奔韩府。

韩夫子在京城的家,谢行俭之前摸索的来过一趟,所以识得路。

敲开韩府的大门,迎面而来的正是当年在雁平看守韩宅的小厮。

一见到熟悉的面孔,小厮笑的行礼,“谢秀才多日不见,越发俊朗了,快进快进,老爷正在里面等着您呢!”

谢行俭笑着拱手,将礼物递上后,侧开身子说带了朋友过来。

小厮不忙不忙道,“都请进,谢秀才的朋友,自然也是老爷的朋友,外面冷,三位赶紧随小人进去吧。”

一踏进韩夫子在京城的院子,谢行俭这才真真切切的感受到,这个韩府,大抵是师娘在打理,丝毫不显韩夫子这个男主人的气息。

一路走来,园子里四处栽种着葱绿的海棠树,树下摆满了各式颜色的花儿,乍一看,不太像人住的院子,倒像是悠哉闲逛的花园。

走过“花园”廊下,小厮笑的让谢行俭三人在外头等候,他则进去通报一声。

不一会儿,阁楼竹帘响动,谢行俭以为出来的是小厮,不想迎面撞上的是师娘宋氏。

几年不见,宋氏依旧貌美如初。

“师娘好。”

谢行俭拱手问安,一旁的魏氏兄弟虽不认识宋氏,听谢行俭喊师娘,他俩也跟着问好。

“好孩子,可怜你忙里偷闲来看你老师,快进去吧,外面风大。”

宋氏身着一件墨绿绣金短袄,下身则打扮的更为年轻,多层的竖条金丝长裙衬着宋氏身姿格外修长。

光从外表看,任谁也看不出眼前的女子已经是一位半老徐娘。

谢行俭客气的笑笑,见宋氏轻摇着团扇笑成一朵花,随后携一行婢女翩然而去,心道人家这才叫人逢喜事精神爽吧?

他估计韩夫子儿子一事应该得以解决了,且结果不错。

果不其然,谢行俭见到韩夫子后,韩夫子和师娘宋氏一样,心情很是不错。

谢行俭问候了韩夫子最近安好否后,就将怀里的乡试考卷拿了出来。

“这些是学生和同窗好友出的考集,想麻烦夫子帮忙提点一二。”

韩夫子在雁平的私塾早已转让出去,回京处理完独子的事后,这些天正好闲适在家。

“老夫眼下有的是时间。”韩夫子抚须笑道,“你有拿不准的只管拿来问老夫,老夫知无不言。”

谢行俭笑着感谢,热切的将考集上几道题指给韩夫子看。

谢行俭让魏氏兄弟上前一步,道,“夫子,这几道题,学生和两位同窗皆写了答案,唯有几点,敲定不得,请夫子指教。”

韩夫子点点头,示意谢行俭三人落座,他则捧着考集慢慢的品味,边看边蘸着红墨在上头修修改改。

过了一柱香,韩夫子才放下毛笔。

谢行俭三人立马从椅子上起身。

“你们三人的,老夫都在旁边写有评语,你们先看看。”韩夫子将考集递过去。

三人再次笑意满盈的感谢。

坐下来后,谢行俭细细的将韩夫子修改的部分思考一通,韩夫子不愧是当了多年的教书先生,寥寥几语便让三人脑中的困惑豁然而解。

“你们仨,学问扎实!”

韩夫子笑的夸赞,“行俭出的这考集,老夫瞧着题目很有深度,与近几年京城乡试考题相差无几,倘若一朝问世,定会被那些读书人疯抢。”

“承夫子吉言。”谢行俭嘿嘿笑。

“可有了书肆接生意没?”韩夫子问,“还是雁平那家书肆?”

谢行俭摇头,淡淡道,“学生与清风书肆在分红上没谈妥,如今清风书肆已经请了国子监其他的书生帮着出考集,想来已经在售卖了。”

“老夫记得你说过,考集是由你发起的,怎么他们敢越过你做起考集生意?”韩夫子皱眉。

谢行俭两手一摊,表示无奈。

古代律法对版权并没有详细的约束,所以吴子原肆无忌惮的拿着他的考集版权“招摇过市”,根本就没人管,除非罗家书肆“仗势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