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903();“这个白氏一号袋指的是什么药材?”王大夫听说是白家开的方子过来拿药就稀罕了。
不过一个人的长相也决定了他的心相,王大夫抬眼看了一下眼前的男子就知道是嫌价格贵了。
京夏用于脾虚湿困、痰饮内停之症;牛虱子润肺止咳,养胃生津,续筋接骨;桔梗宣肺止咳祛痰排脓;白前泻肺降气下痰止咳;无忧扇化痰止咳,和胃降逆……
总之这是一幅治咳的方子。
“不好意思,我这儿配不齐你想要的药材。”王大夫心生一计:“主要是这个白氏一号袋里装的是什么没人知道。”
“她为什么不写清楚呢?”李达伦心里暗骂死丫头。
“这个很正常的。”王大夫笑道:“各家药铺都有各家的秘密,他家的称呼在别家或许就不是这样的,所以最好还是哪家开方子在哪家取药最稳当一些。”
李达伦不解。
“呵呵,这是我们大夫之间的秘密,你不懂也是正常的。”王大夫指着无忧扇问知道是什么东西不?
摇了摇头,他没听说过。
“就是枇杷叶的别称。”王大夫道:“中药材有很多称呼,新鲜的是一种喊法,炮制后的又是一样了,所以关于他们那个袋子的我们也不清楚。”
想着白芨那幅样子李达伦就来气,可是这药还得买回去,难不成回去求他不成。
“怎么,你没有带足这么多钱吗?”王大夫笑道:“我倒是可以帮你付这幅药方子的钱,不过有一个条件。”
不就是将药买了再给他看一眼吗,他就给自己付药费,也就是想要讨点经验。
嗯,经验都是要花钱买的,挺好。
李达伦虽然不想看到白芨的那张得意的小人脸,但是沁沁得吃药一定就得买。
若不然老四还会觉得自己没用呢,连帮忙买三幅药都买不回来。
不过呢,想着从中能得到的好处,他忍了。
“你不是嫌弃我家的贵吗?”白芨看他递过来的单子接都没有接,有本事不来啊。
反正药已经捡好了,也知道他必定回来,除非不想治病。
“不是嫌弃你家的药贵,是我手上没带足钱。”李达伦不好意思的笑道:“这不,才跑了一趟去拿钱了呢。”
我信你个鬼!
白芨知道他应该跑遍了临化镇三家药铺。
算了,他拿钱自己给药,毕竟这是师妹开的药方子。
白芨做梦都想不到的是,李达伦转身将药提进了王家的药房。
“说好的,你给我付药费,二两银子呢。”李达伦伸出手道:“拿来吧,我就给你看。”
王大夫立即掏了二两银子给他,然后接过了那一包药,展开来一一核验药单:赤芍金牛儿、土茯苓、元宝贝……最后才打开那个白布袋装着的机关,这应该就叫白氏一号袋了吧。
“这……”打开一看,王大夫傻了眼。
哪是什么药材,明明就是药粉一包!
全是粉末,肉眼能看得出来成份必然是神仙。
摸了闻了捏了,总之就是不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一点儿也分不出药材味道来。
亏本的买卖!
王大夫整个人都不好了,以至于李达伦怎么走的都不知道。
白老头儿还真是厉害,居然防着这一招。
想他花了二两银子,就看着一抱粉末,这老头儿真正是老奸巨滑。
也怪自己太贪心了,窥探他人秘方,活该被耍了一遭。
不过,谁说白家药方便宜的,就这味中药没有哪一样值钱却要收二两,可见黑心着呢。
当然,他觉得黑心也有黑心的道理,问题就出在那药袋里,独门的秘方谁也不能配,病人花再多的钱也得愿意,否则就治不了病。
与王大夫沮丧的心情不一样的是李达伦,跑这一趟简直太值了,得了二两银子呢。
想他在家里,干活什么的都少不了,可是当不得家做不了主,在家听爹娘的话,在外要听兄弟的话,就没有一样如意的。连带着挣点银子也困难。
想老四在县城里明说为公中做生意,谁知道私下里捞了多少好处。
长美可是说了,在山上看诊给那死丫头就是一两银子呢。
真正的是整冤大头,谁不知道,镇上一般看个病也就几百文钱还包括几包药,哪有花了二三两银子看病了,若是穷人家还不如死了算了。
人比人气死人,自家爹娘也偏心啊。
艾长美看着递给自己的二两银子眨了眨眼睛,当听说了经过后直夸男人会办事。
“看我对你多好,这样挣的银子都没忘记给你,你还不好好伺候我一次?”说着就动起了手脚。
“死鬼,你就知道干这事。”艾长青娇嗔的戳着男人的胸膛:“你说,这药有没有效果?”
“管他呢,反正我是有效果了。”将手移到自己的身下:“不信你摸。”
艾长美当然知道他猴急的样子了,当下就顺从的依了他。
第一百零四章雕个印章
第二天,白艾到百草堂的时候白芨自然就将昨天傍晚来捡药的男人的事说了。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白艾冷哼一声:“那可是我爹的亲姐姐,对我们家就像仇人一样,上次跑到山上欺负我娘被我爹骂了一顿没料还有脸跑来找我看病。”
从沙氏的为人处世来看,艾长美在李家还真是没有地位。
这样的一对夫妻没有地位也是正常的,太过于算计,自以为精明。
真正的大户发家致富靠的不是这种耍小聪明,而是脚踏实的地做事,豪不浮夸的做人,这样的才能走得更远一些。
“那我的药费还算便宜了。”白芨后悔的说道:“早知道他们是这样的人,我就提高一倍。”
爷爷教导过自己,做人不能太死板的。
对穷人,三五文可以捡一幅药的,对富人,五两八两也行,这不是自己心狠,而是在帮富人做善事,帮他们布施。
你想啊,他们富人五两八两当个屁,可是在穷人那里就能救命。
劫富济贫是自己常干的事。
这家少收一些,下家多收点回来补起,总之不能让自己吃亏。
“嗯,那个孩子的娘倒是一个聪明的。”白艾道:“看在她的份上,这点银子就合适了。”
说起来,这还是自己第一次处方子呢。
诊费要不要交公呢?
“呵呵,你拿着吧,又不是在铺子上开的方子。”白芨笑道:“不要这么老实,爷爷知道你家里缺钱用呢,他也不会介意的。”
这样相当于是挣外水了,真的好么?
“有什么不好的。”白芨想到一个问题:“对了,师妹,你还没有印章对不对?”
拿印章搞什么?
“你看爷爷都有一个,每一个方子开完就盖上自己的印章,这样就易于分辩呢。”白芨道:“你也去雕刻一个吧,以后我一看你的印章就知道是你开的方子了。”
外面来的药方可得看仔细了,人家的药名不同自己也不敢轻易抓药。
自己家的就不一样了,药名多多少少还是带了点暗号。
“行啊,我等会儿就会雕刻一个印章。”好像是这个理,白艾想着各种大师,杰作完成的时候掏出来哈上一口气,然后盖上自己的大印,大功告成。
光是想想就挺有大师的范呢。
白艾一直想要做一个真正的大医师,大药师。
宏扬传统文化,国粹精髓,而不是做一个人云亦云没有底线的骗子。
在中医中药这一方便,白艾了解得越多越是叹息现代的人纯粹是浪费。
就在中医自己叫着要中西结合的时候,业界专业人士最感觉到了危险:中医西化到了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地步,自己开始刨自己的根。
她曾看到过一篇报道,每年中医院校毕业的百分之九十五的学生不从事中医,而转行干其他的。
余下的百分之五中有百分之九十成为了医药代表,这不是学生的问题,而是教育的问题。
中医教育的失败在了两个发展方向:第一要与国际接轨;第二要与市场经济接轨。
就这两条肯定培养不出真正的中医人才,在中医大学本硕连读七年,上了四年都没有见过《黄帝内经》的也大有人在。
这样培养出来的就是中医的掘墓人。
特别是现在喊中医西化,现代化、标准化的人都是中医的毕业生,都是中医圈里的人自己在折腾。
每天都在喊要与时俱进褂是与西俱进,想在人家的碗里讨饭吃。
这是中医发展的可悲之地。
中医不仅仅是人出了问题,药也是乱七八糟的。
一天到晚都在弄中药的有效成分,那中药的四气五味哪里去了呢?
在对中药的管理上也完全西方化,跟着洋人造反,邯郸学步,别人的没学会将自己的传统的东西也忘记了。
就是抱着这样的想法,她白艾成了有志之士,愿意为献身于中医事业,得,结果献身到了这里。
好在,她在这儿居然也有机会,而且,机会似乎比上辈子更甚,毕竟白爷爷才是真正的中医大夫,这可是一点儿洋味儿都没有沾上的人。
中医就是中医,自己一定要踏踏实实的下苦功,将中医的东西学到手。
白艾找到镇上的一个老头儿,问她用什么材料的印章。
要依着她肯定是用翠玉玛瑙材料更好了,这不仅是一种身份,还可以传承,以后她的后代拿着这玩意儿就是古董。
想想她成了一代大药师,子孙后代拿出这个印章说是祖传的,得多福气啊。
当然,那也只是她单独想想的事。
她可是经济不允许,还有就是雕刻老头儿这里材料也不行。
白艾看老头儿桌上有犀角、陶、瓷和木头,最后她挑选了木头的。
老爷子的印章好像都是木头的呢,她可不能太膨胀风头盖过师傅。
“姑娘你稍等,一会儿功夫就能做完的。”镇上的生意不好,有时候几天都不开张,没想今天来雕印章的却是一个小姑娘。
“行,你先雕着吧,我去买点菜,回头再来拿。”昨天挣了一两银子呢,买点菜到白家吃也算是打牙祭了,回头再带一些回山上去。
白艾到市场上看时,却见有人卖大的草鱼至少有七八斤。
“吃不完就可砍,只要你们谁家两个人自由组合,商量好要头要尾就行。”店老板道:“我同意给你们分,要不然这鱼估计卖不完,这可是河里捞起来的,新鲜着呢。”
第一百零五章别吃鱼胆
“香儿,你买鱼?”人群中挤过来的是余三。
“是啊,余叔叔。”白艾道:“要不,咱两家分一条来吃?”
“呵呵,不分不分了,我家人多,一条还有点紧缺呢。”余三笑道:“这鱼比猪肉便宜一些,偶尔买一点来吃也行。”
是了,余家的人可不少,且全都是壮汉。
一条七八斤重的鱼估计着就只够卡卡牙缝。
她想买一条砍成两段,带一段回家里,可是天气太热了不能放啊。
“你买吧,买了我给你送回山上去。”余三道:“我走路快,一会儿功夫就到了。”
这倒是实在话,余家人做事都是动作快的。
“谢谢余叔叔。”白艾连忙道谢,买了一条鱼称特意让店家砍。
“怎么个砍法,你要头还是尾?”店家问着白艾。
“你砍成两段就行,都是我的。”鱼头可没什么吃头,不过呢鱼头煲汤那是绝对的美味,很适合孕妇补身体。
艾香让鱼头砍了成一截,中间再砍了有一斤左右,余下的就交给余三请他帮忙带回家。
“对了,鱼苦胆呢?”余三突然问杀鱼的人:“你可别给我拿走了,我要的。”
鱼苦胆干什么用?
“这大热天吃了鱼苦胆可以消火的。”余三道:“我买了的鱼都吃了的。”余三道:“香儿,你这条鱼的苦胆也拿回家去给你爹吃。”
“余叔叔,鱼苦胆不能随便吃。”艾香真是吓了一大跳:“会中毒的。”
“啥?”余三说他吃了不止四五次了都没事。
“要中毒,去年我哥吃了就上吐下泻的,头晕目眩差点死掉了。”旁边一人道:“可不能乱吃。”
余三就看向艾香。
“余叔叔,鱼胆确实有清热解毒利湿的功效。”医书记载,对温热黄疸;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牙痛;痢疾;尿路感染;化脓性骨髓炎;结膜炎;附件炎;盆腔炎;带状疱疹;疥癣疮毒等都有一定的疗效:“但是,那是要经过炮制,而且和其他药材混合后外用才能起效,而不能内服。”
原来是这样啊!
余三恍然大悟。
“余叔叔,以后断不能再吃了。”吃了没事那只是运气好而已,真要有事就是大事了。
更何况,青、草、白鲢、鲈、鲤鱼这些鱼的鱼胆本身就有毒。
“好,余叔听你的,再不吃了。”余三也是吓了一跳,道听途说的话还真不能信,也真是自己菩萨供得高,若不然都该去阎王那儿报道了。
“呵呵,我说你这个人真好笑,我说要鱼苦胆不能吃你不信,这小姑娘一说就信了。”旁边那人觉得简直是对自己的侮辱。
“你说你哥中毒,但是我吃了又没事,当然就不信了。”余三笑道:“不过,香儿说不能吃肯定就错不了了,因为她是白大夫的徒弟,她就是学医的,大夫的话我自然要听。”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