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送到了?”
“送到了。”碧玉眼里闪着光,“两个帖子都收了。”
沈清兰似有不信,“两个?都收了?”卫长钧应该是会收的,胡大人怎么会收?转念又想,只是收下罢了,未必到时候会来。
碧玉笑,“今天有点巧,婢子去到北关,但是关门紧闭,只听得里面喊声、打斗声震天,不知如何是好,恰好这时有一小队骑兵跑来要入关,婢子这才跟着进去,小姐,北关果真在热火朝天的集训,防守还特别严,要不是婢子运气好,遇上有人引路,连营地都没法靠近。”
沈清兰点头,觉得理所当然,“军营重地,自然不许闲人出入,是我没有经验,早知道还是该让王安叔陪同。”
碧玉笑,“那倒不用,小姐知道那个带婢子进营的人是谁吗?”
“谁?”沈清兰想了想,自己除了卫长钧和薛扬、莫安外就不再认得别的将士了。
“是北关统领胡大人的儿子,听说他昨天才到的北关,婢子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好带着一小队人出关环巡回来。”
沈清兰讶异,“胡大人的儿子,他……他这是调回北关了吗?”记得徐嫣芸说起过,胡大人的儿子胡佐在太子府的右卫率府任职,颇受太子器重,随太子出入内廷如家常,连皇上都夸赞过,这样得力的亲卫怎么会调离?
碧玉摇头,“那倒不是,婢子悄悄问过薛扬,他说只是回来探亲,也就是看看胡大人,呆不了多久还要回京去。”
沈清兰默然,心里总隐隐觉得事情没这么简单,胡大人没病没灾的,突然探什么亲?不早不晚,卫长钧前脚到会州,他后脚就跟来了?
碧玉以为沈清兰不信,继续说道,“小姐,给胡大人的帖子也是这位胡公子收的。”
“胡大人呢?他怎么说?”
沈清兰有些不安,先前不知这位公子也在,根本没有备他的帖子,甚至连给胡大人的帖子上提都没提他,现在却是他收的帖,岂不尴尬?
“婢子没见着胡大人,胡公子说,帖子他收了,到时候他肯定来。”
沈清兰揉揉眉心,好嘛,帖子下给父亲。儿子应邀,本来呢,这也不是什么稀罕事,许多人家都是这样,老父亲去不了,或者不愿去,就打发儿子跑一趟,算是给下帖主人家一点薄面,总比直接拒绝的好,但胡家略有不同,胡公子并不寄生在父亲羽翼之下,相反,他虽然官职不高,但太子近卫的身份让他在边城百姓眼中有种特殊的光芒,如果要请他,还是专门下帖才显得诚意。
可事情已然如此,再补帖子反而矫情,只能宴席当天让父亲去圆场了。
“那,你见到薛扬了吗?”沈清兰问,抿了下嘴,欲言又止。
碧玉岂不知她心思,忙回答,“见到了,他与宜威将军在一起,还有莫安,都在一起,也是那个胡公子带着婢子去见的,宜威将军也说了,一定到场。”
沈清兰微觉脸红,掩饰似的“哦”了句,也不知自言自语呢,还是问碧玉,“他们都在训练,挺忙的、挺累的吧?”
碧玉笑道,“是在训练,也是在打架呢,薛扬和莫安联手对战宜威将军,对了,婢子觉得,宜威将军和那个胡公子交情不错。”
第479章可行
沈清兰侧目,“怎么看出来的?”
“胡公子收了帖子之后,婢子就提出请求,想见薛扬,本以为他会让人叫薛扬过来,没想到他却说‘我猜是要送帖给子渊,走吧,他们应该在一起,我带你过去’,说起话来顺口得很;等见了面,还没等宜威将军开口,他已经代为答应,说‘帖子你看到了,我都已经收了,也帮你应邀了,你不会不去吧”,其实他说谎了,他并没有帮宜威将军应邀,不过宜威将军也毫不为意他的谎言和越俎代庖;接着两人又约好,一会要好好打一场,对话很熟艌。”
沈清兰将信息在心里慢慢琢磨一遍,轻快了不少,既然有交情,两人相处也不错,想来,胡佐的到来不会给卫长钧带来麻烦吧。
“薛扬说他什么时候回来吗?”
“他说不好确定,毕竟在营地里,旁边都是人,很多话他也不能说,不过婢子听出来了,总得三四个月吧。”
三四个月?沈清兰暗暗吃惊,继而叹道,“你们新婚,就要分开这么久吗?”
碧玉脸一红,嘴却是一撇,毫不在意地道,“那有什么?那里面的将士谁不都是这样?婢子觉得正好,他不在,婢子就省得耳边呱噪,可以天天赖在小姐这边了。”
沈清兰扑哧一笑,心头一抹不能言说的阴霾渐渐散开,是啊,那里面的将士不都是这样?遇上战乱,征人在外,生死尚且难料,现在不过是训练罢了,起码是安全的,怎么凄凄切切起来?
她带着碧玉没回自己的小院,直接去了林氏那边,胡佐的事情还需及时和父母说一声。
来得正巧,沈良刚刚进门,正在喝茶。
沈清兰让碧玉再次把有关胡佐的情节说了一遍,果然沈良并不知情,他凝眉“咦”了声,面色渐显凝重。
“兰儿,你先回去,这事我知道了,定会早做安排。”
沈清兰虽然很想听一听父母的安排,却又害怕林氏心细,把话题引到卫长钧身上,因此略做犹豫,就退了出去。
女儿出了门,林氏露出忧色,“那个胡公子不是在京城呆得好好的吗?怎么悄无声息的来了会州?你先前一点消息都没得到?”
“没有。”沈良捻须摇头,“毫无消息,不光是我,我能肯定,衙中其他人也都不知情。”
“别不是有什么机密任务吧?也不知道是否与你们衙门有关。”
林氏这么一说,沈良沉吟片刻,坚定地摇头,“或许有机密任务,也或许有衙门有关,但肯定不会连累到我。”
林氏不解他的确信,“为何这么肯定?”
沈良笑,“若是对我不利,子渊定会提醒我。”
“……”林氏瞪直了眼,好一会才冷笑,“真是邪门,你怎么就对他如此信任?他虽然看上兰儿,有意结亲,但毕竟亲事未成,我沈家与他卫家并非姻亲之好,他怎么冒着泄密的风险会事事通告你?况且,他如今在会州连个职……咳,我的意思是说,如果胡公子真是带着秘密任务而来,他也未必知晓。”
沈良仍是摇头,却没反驳妻子的话,他隐晦地笑了笑,温和地劝解,“子渊这年轻人,可不仅仅是武艺高超、统兵杀敌厉害,还颇有眼光和谋略,他虽然现在是个闲职,但将来前途不可限量。”
林氏白了他一眼,她一向知道丈夫欣赏卫长钧,嘴上虽不服气,心里也认同丈夫的话,沉默了会,问,“那你有什么打算?”
“听闻胡大人从不与文政官员来往,胡公子却直接应承了下来,可想而知,到时候,胡公子的出场必定引来四座侧目。”
林氏忧心忡忡,“可不,我也担心胡公子此举会给沈家树敌。”
“树敌倒不至于,子渊也在。”
“……”林氏再次噎住,忍了又忍,才没冲他生气,怎么三句不离“子渊”?
沈良也看出妻子不悦,憨笑一声,安抚道,“你放心,我自己也有数,胡公子此举尚不知是善是恶,但听碧玉所言,不是个狂傲无耻、玩弄谋术的人,究竟目的是什么,到时候一试便知。”
林氏听了丈夫笃定又温和的话,心情平复了许多,又道,“司马张大人那边答复如何?”
沈良笑道,“也说了会来。”
林氏顿时也笑,“这个面子不小。”
张大人这小半年来一直身体不好,汤药不离身,连衙门都不常去,人情往来更是一一谢绝,没想到肯来沈府赴宴,说起这张请帖,当时夫妻俩真没抱太大希望,不过是于情于理不该疏漏,没想到竟应了。
林氏又道,“张大人和张太太身子都不大好,饮食上要多注意,我看兰儿送来的菜单还不错,热菜、热菜、蒸焖炒炸、煎煮炖贴、样样齐全。”
沈良闻言,由衷而笑,“兰儿长大了,管家理事,也是有模有样的。我瞧着自从分宁回来,兰儿就比从前更乖巧更懂事了。”
“也就你这个当爹的这么觉得,我都愁死了。”林氏刚夸完,转脸又开始挑剔,本来还想细数两件烦心事,张口又作罢,女儿的“淘气”都是因为在婚事上执拗,可这话跟丈夫再提,反而要助长丈夫偏向卫长钧了,不如不说。
门外适时响起春兰的声音,“老爷,太太,小姐来了。”
林氏挑眉,“不是才走吗,怎么又来了。进来吧。”
沈清兰去而复返,是因为半路上想到一件事,先说给碧玉听,碧玉觉得可行,两人因此折了回来。
“父亲,母亲,我想起上元节在卢府做客时,听太太们说起会州有个戏班子,可以受邀到府上表演,听那些太太的话,似乎颇受欢迎,咱们要不要考虑一下?”
林氏愣了下,才回想起来,笑道,“这都几个月前的一句话了,亏你记性好。”又对丈夫说,“请伶人入府登台,这也不是会州特有,以前申州也有,只是咱们很少摆宴,又喜简单清静,所以从来没请过,这会州……或可一试。”
第480章趣味
沈良与内务一事上素来做惯了甩手掌柜,摊手一笑,“你看着办吧就是。”
林氏沉吟。
沈清兰插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请伶人入府唱戏,热闹是必定热闹的,想必很多太太、小姐都喜欢,但是选曲要慎重,母亲要是决定下来,还需早做准备,定下戏班和曲目,咱们府里还得腾出场地来,该装扮的装扮,该采买的采买。”
林氏听她认认真真一番话,含笑点头,“你想得很收到,既然你都想到了,明天就去安排吧。”
沈清兰一出门就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起来,不等第二天到来,当晚就选了场地,并且把布置的任务交给了秋月和冬梅,一心一意等天亮去找赵妈妈,与戏班沟通的事,她不方便露面,丫头太嫩了些。
她这么上心,是有两点私心,第一点为着姚太太的身体着想,宴席时间越长,她喝的酒必然越多,不如找一件不用喝酒、不用劳累的事做,那就是坐着看戏,只要备足了点心即可;第二点为了分散穆老夫人和穆小姐的注意力,看戏最妙不过,锣鼓一响,咿咿呀呀的唱起来,还聊什么亲事?
她想得挺好,可惜第二天计划泡了汤,原因也很简单,会州最受太太、小姐喜欢的戏班两天前被邻。请走了,估摸着要十天半月后才能回来。
赵妈妈空跑一趟,回来和沈清兰一说,沈清兰十分失落。
碧玉知她心意,迟疑着提议,“换一家可好?”
“算了,退而求其次,不如罢休。”沈清兰拒绝了,如果效果不好,何必折腾?
这事报给林氏,林氏也这么觉得,虽有些遗憾,但也无可奈何,请戏班之事就此作罢。
沈清兰又开始想别的法子,她其实也并非完全不信任林氏说过的话,但当时说的只是“暂且缓缓”,这么含糊的几个字算不得承诺,万一到时候闲聊太多,又聊得投机,怎么办?
还是得给所有人找事做,让她们都忙起来,把注意力都吸引过去。
思虑至此,沈清兰带着碧玉张罗了许多女眷们爱玩的小游戏,其中行酒令最是常见。
最后,沈清兰还是打上了园子的注意,先前说过“不必画蛇添足”的话,但那时刚刚担起重任,正热血沸腾,一心都在大局上,求的是景色天然韵味和主宾气氛和谐,现在想起了头顶悬着的亲事,免不了要动动心思了。
“妈妈,咱们这园子好看是好看,但一些路不太好走,要不,稍做修葺,方便宾客观赏?”
赵妈妈点头,“小姐的意思是?”
沈清兰笑道,“妈妈想,这次来做客的,除了正当盛年的太太、夫人,还有年事已高的老夫人和风吹柳动的小姐,这些石板相隔太宽,恐怕她们行走不便,扫了游园的兴致,若是重新调整石板间隔,既费时又费钱,不如在间隔处铺垫些许鹅卵石,也好踏脚,妈妈以为如何?”
赵妈妈想像了一下效果,就同意了,立即去找王安叔,安排工匠铺设。
沈清兰见允,松了口气,转身又吩咐秋月和冬梅,“园中凉亭不少,但是亭内空荡荡的,宾客枯坐无趣,可摆设棋局或覆射等游戏之物,寻个乐子,另外,此事春风正柔,亭角可挂铃,风过成曲,增些雅致。”
两人赶去布置,沈清兰又把碧玉招过来,“你也别闲着,带人去园子里多转几遍,看花枝都修剪了没有。”
碧玉凑过来,神秘兮兮的,“小姐,您这回的心思太细腻了。”
沈清兰回眸一笑,比她还要神秘,“这样不好?”
“好……”
每个细节都精心设计,让人应接不暇,可以想象到,宾客们总能在这座花尽心思的园子里找到自己的乐趣,不至于要靠不停的闲谈来避免冷场。
冷场?碧玉觉得,这么多小趣味,热闹喧腾还来不及呢。
碧玉走后,沈清兰又找到胡泽,交代他做好前门车马迎送的布置准备。
宴席定在两天后。
沈清兰再去园子的时候,鹅卵石已经铺好,在她的“指点”下,鹅卵石穿插在石板之间,也是一小团一小团的点缀,确实好看。
亭子里、路边石桌上摆好残局。
碧玉问,“不如也放些茶器。”
沈清兰笑着摇头,“喝茶宜静,会让人头脑清醒。”
碧玉愕然,凉亭品茶,多显品味啊,难道小姐要让人头脑不清醒?
沈清兰不解释,她也不是说非得让客人头脑糊涂,而是不愿提供这么个让人恬静、舒适、思路清晰的机会去谈论一些她不愿听的话,那不如多安排些要么喧哗热闹、要么需要专注的游戏。
“还有个事,碧玉,你确认一下,刘太太、徐太太、孟太太她们几个一定会来,要是卢老太太也来……”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