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903();这顿饭不仅好吃,还有意思呢。
不过吃了饭,跃进便骑车回校了,原来军校与其它学校不一样,在校生要轮流护校,而他被选为年级的大队长,正负责这项任务,今天请假出来接姐姐,现在要赶回学校,还要过些天才能真正放假回家。
杨瑾就让大家先休息,“昨晚在火车上睡不实,现在补一觉吧。”
坐了十几个小时的火车,身上果然是乏的,又兼吃了热气腾腾的火锅,大家都觉得困意上涌,马上打起了哈欠。
丰收和丰美住到了西屋,那里放了一张双人床,一张单人床,中间隔了帘子。杨瑾便安排丰美自己住,儿子跟丰收住在大床,又帮梓恒脱了衣服盖好被子,“快睡吧,眼睛都睁不开了呢。”
梓恒努力将眼睛睁得大了些,“我不困,还听爸爸讲故事。”
“梓恒乖,醒了爸爸还给梓恒讲故事。”杨瑾把儿子哄睡了,回到屋里,就见鲁盼儿已经带着梓嫣歇下了。
“这张小床是专门给梓嫣买的,四周带围栏,不用担心孩子摔下去。”他说着把小女儿抱到了小床上安顿好,自己上了大床,“我也歇一会儿。”
鲁盼儿便觉出他的心思,“大白天的……”
床上忽然黑了下来,原来杨瑾已经将床帐放了下来,昏暗中,他的声音里变得沙哑,“特别想你。”
鲁盼儿心不由得跳得快了起来,其实她也很想很想——暑假时杨瑾虽然也回了家,可是那时她就快生了,所以算起来两人已经有差不多一年没在一起了。
大床轻轻摇了起来,细碎的吱呀声中夹着他们的轻语,“这床真大真舒服呀!”
“还有床帐,就像一间小屋子,真好!”
鲁盼儿香香地睡了一觉,醒来就见杨瑾的脸就在眼前,嘴角还带着一丝笑意,自己到了北京,两人又在一起了,真好!
她忍不住悄悄地在那好看的唇上吻了一下,杨瑾便醒了,“我们重新在一起了,可真好。”
“我心里也正这么想着呢。”
久别胜新婚,夫妻俩便又缠绵在一处。
半晌,两人穿好衣服,却不起来,孩子们还都睡着,家里一片静谧,正好靠在床上说些家常。
鲁盼儿便将自己一直不离身的提包拉过来,取出刻着杨瑾名字的饭盒,将盒盖掀开放在饭盒下面,露出里面的钱递过去,“抓紧把房子的事办了,心里也塌实。”家里这些钱是夫妻二人的秘密,并不外露,这一次正好能用到。
杨瑾“嗯”了一声,却见饭盒里的钱又厚了一些,便点鲁盼儿的额头,“又做了许多缝纫活儿吧?”
“其实没做多少——天刚冷的时候,我给刘南做了一件镶了一圈毛皮的呢子大衣,襄平县城里许多姑娘都喜欢得很,一定找我做衣服,手工费高也不怕,然后我也给自己做了一件……”鲁盼儿也笑着点他的额头,“只听有嫌钱少了的,哪里有嫌钱多了的!”
“你带着两个孩子,又要参加劳动,又要管丰收丰美,还做缝纫活儿——”
“平时我没下田,只参加了秋收;两个孩子都听话好带;丰收丰美都懂事不用我操心,还能帮家里的忙。做几件衣服又算什么——”鲁盼儿说着嘟起了嘴,“我还要找你算帐呢,都是你,我现在不如蔡颖能干了呢!”
“你和蔡颖为什么要比谁能干?怎么又与我有关系?”杨瑾被倒打了一耙,便怔住了。
“大家一直说我是最能干的,可是这次到北京来,我有许多事都没想到。可是蔡颖一个人带着小豆儿,却准备得样样齐全,后来我倒要向她学,才想着托运些粮食……”鲁盼儿将事情说了,拿着拳头捶杨瑾,“就连蔡颖也说因为你的缘故。”
两只拳头并没有用力,打在身上软软的,杨瑾一手一只握住了,凝神着鲁盼儿,还是好多年前,自己就心疼她,直到现在还是一样。若说有什么不同的,那就是鲁盼儿学会了胡闹,让自己拿她越发没办法,“你不用那么能干,一家人来北京要用的粮票我已经准备出来了。”平时省一些,再找饭量小的女同学换一些。
鲁盼儿岂能猜不出来粮票的来历,“不是早说了,不许你省吃俭用的!”
“一等奖学金三十元,足够用了,有同学还每月给家里邮回一半呢。”
“我们家可不用你的奖学金,全留着自己用!”鲁盼儿坚决地说:“现在我做的镶毛皮大衣,一件手工费就六元钱!”
杨瑾看她说到做衣服时眼睛亮晶晶的,可见真心喜欢,再说不出反对的话,便将人拉在怀里,笑问:“你怎么想到要在呢子大衣上镶一圈皮毛呢?”
“最初是舅舅提醒我的,后来我给舅舅写信时又说起来,舅舅便在林场帮我裁好了皮毛邮来,我做衣服时用上,效果可真好,来做大衣的人络绎不绝——我也做了一件,你见我穿的新大衣好看吗?”
“很漂亮,”杨瑾却不是在说衣服,“我在火车站刚见到你时就想,你怎么比过去还让我心动了呢?只是那里人太多,不方便说话。”
第146章公共电话
这次出门,鲁盼儿自己感觉也不错,在火车上,在北京站,还有刚刚去火锅店,都有人用羡慕欣赏的目光看过来,“我可不是第一次去上海时的农村丫头了。”
“人有了见识便会不一样,”杨瑾也赞同,因此他当老师时就一直鼓励鲁盼儿走出红旗九队,走出红旗公社,走出襄平县。当年鲁盼儿第一次去上海时免不了有些局促和不安,但这一次来北京却自如多了,不过,“我不只喜欢现在的你,也喜欢那时候的你。”
杨瑾的爱意鲁盼儿一直感觉得到,不管怎么样,他都是喜欢自己的,于是她垂下眼睛笑了,“我就知道……”
看着鲁盼儿的脸染了一层红晕,就连小巧白皙的耳朵也变红了,杨瑾张口便咬住了,“真想把你吃了。”
“爸爸,爸爸!”急促的脚步声从西屋传了过来,正是梓恒,“我要找爸爸讲故事。”
杨瑾急忙打开门,将张着小手扑过来的儿子抱起,亲了亲放在床上,“梓恒醒了——爸爸再给你讲一个忽必烈与北京城的故事……”
丰收丰美便也醒了,笑着过来,“梓恒睡觉前就惦记着听故事,竟比我们醒得还早。”顺势也在床边坐下一起听故事了。
接着梓嫣也醒了,屋子里越发生动起来。
看看时间,鲁盼儿便张罗,“中午吃多了,下午又睡了一大觉,晚上我们熬点大米粥,再炒个萝卜丝就好了。”
家里有自来水,做饭很容易,鲁盼儿淘了米放在屋子里的炉子上熬粥,让大家看着火,自己又去厨房炒了个萝卜丝,还将家里带来的绿豆拿出来泡了半盆,“过两天我们就能吃到绿豆芽了,”突然又想了起来,“明天挖点沙土,钉个木头箱子种点儿蒜苗……”
吃过晚饭,杨瑾才有空与鲁盼儿继续说房子的事,“这房子是钱进堂弟家的,因为钱进担保,我们才能先住进来。现在钱带来了,我们今晚去找钱进,请他传个话儿,明天就办手续。”
“是应该早些办的,两边都早些放下心。”鲁盼儿早知房子是钱进帮忙联系的,很是感谢,“我们去钱家总要带些礼物,拿两只鸡和两斤花生,行吗?”
北京物资供应还算充足,但并不能随意买肉和副食,杨瑾点点头,“很实用的,钱家一定会喜欢。”
梓恒和梓嫣交给丰收丰美,夫妻俩儿换了衣服,拿着东西去了钱家。
钱进家并不远,就在一个胡同里,房子也与自家仿佛,他们到时,钱家人刚吃过晚饭坐在一起闲话。钱进靠在床边拿了本书在看,见了他们夫妻便站起来笑着介绍,“杨瑾你们都认得了,这是杨瑾的妻子,鲁盼儿。”
“你们小夫妻真是郎才女貌,天生地设的一对儿。”钱婶儿细细打量了一番,笑着拉着鲁盼儿坐在自己身边,“小进能考上大学,真要谢谢你们小夫妻俩儿呢。”
“正是呢,妈一直唠叨着小进能跟你们复习实在太幸运了。”钱进的嫂子也笑着说,又端了茶水送到鲁盼儿手边。
鲁盼儿接了茶笑着说:“钱进能上大学是他自己努力学习的结果。”
“小鲁不要再谦虚了。”钱婶儿笑着,“要不是跟着你们夫妻一起学习,他没有课本,又没
有人指导,恐怕现在他就在家里当待业青年呢——他三舅家的表妹现在还没有考上大学,又分配不到工作,家里愁得不行。”
“可不是!当初我们担心他在农村学习条件不好,还让他回家与表妹一起复习呢,幸而小进知道你们水平高,坚持留在那边了。”钱叔也笑着说,又叹了一声,“只是小鲁可惜了,要不是没发挥好,肯定能上大学,小进说你比他学得好呢。”
妻子其实考上了大学,还是燕京大学,可是为了自己和梓嫣放弃了。杨瑾每想到此事便觉得难过,才要开口,却听鲁盼儿笑着说:“我不觉得可惜,毕竟有了梓嫣——而且,我们已经商量好了,过一两年孩子大一些,我再参加高考。”一句不提当初放弃上学的事,更没有丝毫悔恨不平。
鲁盼儿正是这样的女子,满心阳光,无论生活给了她多大的压力,她都能笑着面对。杨瑾侧头看她笑晏晏的,心里刚刚升起的郁闷之气立即就消散了。
钱进亦不知鲁盼儿藏起录取通知书之事,便笑着说:“你一定能考上的!为了你们能在北京团聚,杨瑾连房子都要提前买了。”
在钱婶儿看来,鲁盼儿的确很可惜,与知青不同,她没能上大学不只少了学习的机会,更重要的是户口依旧还在农村。城镇户口与农村户口差距太大了,为此,钱进插队期间,她再三嘱咐儿子一定不要找对象,特别是农村户口的,更不能结婚。
可是见到了鲁盼儿之后,尤其是听了她的打算,竟转为赞同,“小鲁说的不错,孩子是妈妈的心头肉,为了他们什么都是值得的。尤其是现在实行计划生育,如果当时没生,现在就不能再生了。至于学习,你们还年轻,还有更多的机会。”又笑道:“先前听小进说小杨娶了农村姑娘,我还替他不平,如今见了小鲁,才知道我竟然是井底之蛙,少见多怪了。”
钱叔便也说:“哈哈,我刚见了小鲁也这么想的——当初我们就不应该反对小进找对象,免得现在二十□□了还是光棍!”
“叔叔阿姨不要着急,钱进这么优秀,一定会找到情投意合的对象。”鲁盼儿便笑着说。
“你们怎么说到我身上了!”钱进急赤白脸地说:“我现在还是学生,找什么对象!”
“行,行,我们不说你了。”钱婶儿向儿子摆摆手,又问鲁盼儿,“你们已经决定买钱力的房子了?”
鲁盼儿知道钱力就是钱进的堂哥,点头笑着答应,“是呀,我们今天过来也是想请钱进帮忙通知房主办手续。”
虽然听儿子说过小杨要买钱力的房子,可钱婶儿还是有些信不过,一千二百块钱呐,两个小年轻怎么拿得出来!但是现在亲眼看着小杨和小鲁从容的神情便不再疑惑了,“那房子真不错,当年钱力的太爷爷用了一辈子的积蓄为独生儿子结婚盖的,用的都是上好的青砖,整条胡同里也数得上……要不是家里钱不够,我都想买下来给小进结婚用呢。”
钱叔也说:“我还劝小力别卖呢,毕竟是老宅,住过几辈子人,不如留着。可他就是不听,说是出国了再不回来——你们买了也好,住着挺方便的,离火车站、前门都近……”
鲁盼儿早知道机缘巧合才碰到这套房子,可听了钱叔和钱婶儿的话才知道事情的原委。
当年钱力的爷爷新婚不久就出门做生意去了,结果这一去就再没回来。正是兵荒马乱的时候,家里也只当他出了事,还办了葬礼。不过,那时钱力的奶奶已经有了身孕,生下了钱力的父亲。
其实钱力的爷爷并没有死,他被裹胁着离开了大陆,后来又去了美国,重新结婚生儿育女。几十年过后,两边重新通了音迅,老人才知道自己在老家还有一个亲孙子,便由着女儿陪同回来,一则探亲访友,再则要将长孙接过去。
钱力的奶奶、父母都已经过世,在这边并没有太多牵挂,便下了决心彻底离开,连老房子也要卖掉。
钱进家、周围几个邻居都有心想买,却凑不够钱,正好杨瑾也打算买房,钱进就帮他联系,又拿来了钥匙。
如今钱力带着妻子与爷爷、小姑住在北京饭店,再过些时候就会去美国了,也急着将房子早些卖出去。
很多细节杨瑾也才听到,便笑着说:“既然如此,我们就明天去办手续吧。”
钱进点点头,“一会儿我们一起去打电话,与堂哥约好时间。”
事情说定了,杨瑾和鲁盼儿便起身告辞,钱叔、钱婶儿和钱大哥钱大嫂都笑着送出来,再三招呼,“常来家里玩儿!”
鲁盼儿和杨瑾答应着,与钱进一起出来,大家到了胡同口的邮电局打电话。
交了五分钱的话费,邮电局的工作人员便给了一个号码,按号码拿起电话机,钱进就拨动带着数字的转盘接通了北京饭店,然后再转到了房间,与钱力通了话,约了明天上午九点在房产局。
鲁盼儿在一旁隐约听到话筒那边一个男声与钱进你一句我一句地说着话,很快将事情定下了,“我原来还以为要去饭店找人,不想电话这么方便。”
“北京公共电话点儿还挺多的,差不多两三个胡同都能有一个,”钱进在红旗公社插队,自然知道那边电话很少,鲁盼儿恐怕没用过,就笑着解释,“堂爷爷住的北京饭店,每个房间都有一台电话,更是方便极了。”
“真好呀!”鲁盼儿不由得再感慨一声,饭店、邮电局、书报亭、商店、公交车站,都在胡同口……“怪不得知青们一定要回北京,哪怕北京的房子比生产队里小很多呢。”
第147章再不回来
对于鲁盼儿的感慨,钱进一笑,“我们家还不算挤,我爸妈带两个侄子住一间,哥、嫂子和侄女住一间,我平时住校,只有假期回来——邻居家还有祖孙三代人住一间屋的。”
“北京在的房子太贵了。”小小的两间房就卖一千二百块,比起红旗公社新盖的大房子贵上好几倍,鲁盼儿也心疼得很。
“先前杨瑾家的房子特别大,那可是贝勒府呢。”钱进就说:“就在西城区,差不多有二十几间屋子……”
“都是过去的事了。”杨瑾淡淡地打断了他。
“算了,不提了。”钱进果然笑着转了话题,“现在许多单位都开始盖楼房,我爸我妈和我哥是一个单位的,去年新盖了两幢筒子楼,可我家因为有这间房子,住房不算紧张,就没有分到。”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