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娇俏农场主 完结+番外》TXT全集下载_50(2 / 2)

八零娇俏农场主 明景 4743 字 2023-09-07

想到春玲,陈白羽的眼神闪了下。

陈白羽出院的第二天,春玲在早操的时候当着全校师生的面念读了她写的检讨书,并且再一次向陈白羽道歉,当着全校师生的面鞠躬道歉。

陈白羽本说不要的,她年纪还小,真的不能接受别人的鞠躬。即使是道歉也不能。

但春丽坚持。

从哪以后,春玲就很少说话。

同学们也不太理会她。

和以前一样,也有些不一样。

虽然还是一个人独来独往,但以前同学们不会用异样的目光来看她,也不会不愿意和她坐在同一张桌子吃饭,甚至不愿意和她走在同一条路上。

很多同学在路上遇到春玲的时候,都会情不自禁的绕路。就怕会是第二个涵涵,被殃及池鱼。

陈白羽没有避讳,见面的时候还是和以前一样和春玲打招呼,路上遇到的时候也会点点头,或者问候一声。

好像被推之事没有发生过。

一切都和以前一样。

陈白羽知道,她可以和以前一样,但是春玲却不能。

让陈白羽意外的是,春玲比她想象的还要坚强,她沉默的承受着这一切。别人的躲避,别人的指指点点,别人鄙视或者嘲讽的目光。

班主任常找春玲谈话,开解她,希望她不要有心理负担,知错就改还是好学生。班主任也让班上的同学多带春玲玩,不要因为春玲同学的一次错事就孤立她。

作为一个团结友爱的好学生更不应该孤立同学,说同学的坏话。

班主任一次次的强调,春玲同学需要大家的帮助。

虽然,在班主任面前人人都保证一定会好好带着春玲玩,但实际上这些同学没有在当面讽刺或者鄙视就已经是好素养。

不少人在背地里叫春玲‘精神病’‘杀人凶手’‘恶婆娘’。

这些话陈白羽听了不止一次,相信春玲肯定也会听到。让陈白羽的意外的是,春玲虽然还是沉默,还是没有朋友,但她也有了改变。

不再像以前那样整天整天的坐在教室里看书,不管能不能看得入脑,眼睛都死死的盯着课本看。

连课间都不休息一下。

现在的春玲会在课间的时候在走廊上走走,吃过饭后也会在校园里散步,体育课的时候不再是老师一喊解散就直接回教室。

现在的春玲虽然也不和同学们一起玩,但她会一个人在校园里走走,看看花,踩踩草,散散步。

放松身心。

流言蜚语,有时候能逼死一个人,有时候也能改变一个人。

以前春玲一味的学习,不请教老师,不和同学探讨。现在的她虽然也不和同学们探讨,但她会在课间的时候请教老师。

班主任看着春玲的改变很满意,总会时不时的找她谈谈心,说说大道理,炖炖鸡汤。春玲一直都是淡淡的,面无表情的脸没有任何波澜。

不管班主任说什么,她都点头说好。

同学们的针对和鄙视,她也只是低着头。

有时候,陈白羽挺愧疚的,和一个初中生耍小心机。

哎。

传说中的又立又婊。

精品店开业,陈白羽也给了春玲发了宣传单和优惠券。不过,陈白羽知道春玲不会过来的,一是她们的关系不好,二是春玲家没有钱。

其实,春玲的家庭不能算穷,只是她有一对重男轻女的父母。对儿子豪爽,要什么给什么,但对春玲这个女儿就是极尽可能的抠唆。

如果不是因为学校的伙食费是固定的,她父母可能会为了省钱而逼着她一天吃一顿。

所以,谁说亲生的父母就好?

周末过后,精品店的生意趋于平淡。

开在学校边,主要顾客就是学生。星期一至星期五学生需要上课,是没有多少生意的,只能靠周末。

趁着这个时间,让炳堂叔看店,雁堂婶又跑了一趟广州,找到更多的新款回来。精品,看的就是款式。

这期间,陈白羽收到了小伙伴陈明的信。

陈白羽清明回家的时候让陈明帮忙收集关于大唐农场的故事。大唐农场的由来,从哪里来?怎么来?

在清明听祖宗迁徙故事的时候,陈白羽就想要弄清楚。即使弄不清楚,也应该有一个文字记载。

听说,曾经是有文字记载的。

不过,在动乱的那几年,几步毁得一干二净。

现在也只有一些老人还记得曾经从祖辈哪里听来的故事,然后在清明‘拜山’的时候再说给子孙听。

但现在的小年轻明显的对这些没有兴趣。

对于祖宗的故事,他们更喜欢听明星的八卦。

例如四大天王如何如何了?张学友是不是和罗美薇结婚了?

相对于追寻祖宗的根,他们更喜欢探寻外面的世界。

随着时间的的变迁,时代的发展,慢慢的大家会忘记自己的祖宗,忘记自己来自哪里?

陈白羽想要趁着这些老人还活着的时候,整理成文字,记录下来。

然后,还有一些老人的故事,特别是那些百岁以上的老人的故事。这些老人经历了太多,见证了太多,最能侧面的说明历史的变迁,大唐农场的变化发展。

现在看信封的厚度,陈明应该已经开始了。

陈白羽把信纸拿出来认真看,然后吐槽一声,陈明以后绝对是理科男。

平铺直叙,没有半点感情。

明明就应该是感人肺腑的故事,到了陈明的笔下就成了某日某人某事。

真是的。

明明就应该催人泪下,但看过陈明的叙述后,陈白羽却有些想要发笑。

陈白羽只能自己整理,根据故事大概的情节,润笔加工,添枝加叶。这些都是属于大唐农场的文化瑰宝,以后是要面对大众的,怎么能没有点文化底蕴来支撑?

百岁老人见证了太多历史时刻,有着太多太多的故事。陈白羽希望这些人能够活得更久,等到她有一天在农场建一个叫‘我和大唐农场’的记忆图书馆。

陈白羽的语文虽然不错,对比同班同学的水平也算是会写作文了,但这些以人物为主的故事有些像传记,她平时很少接触。

上辈子,她喜欢看人物传记,但那时候已经是图文并茂的时代,一本书有一半是照片。

陈白羽带着资料,带着自己加工写下的小故事去找大魔头。

大魔头看过后,撇了陈白羽一眼,“融合了太多你个人的、你以为有的感情。”大魔头一针见血的指出陈白羽存在的缺点。

“你以为这些应该是值得感动的,是催人泪下的。但在当事人看来,不过是平常事。当事人并没有你所想的那样,在做某件事的时候会有那么多的心理活动。”

大魔头靠着椅背,“陈白羽同学,你加入了太多你自己的个人情感。你把自己的感动写了进去。看着很感动,但相对于那个年代来说,有些假。不够真实,不够自然。”

“初一看,很感动。再看,却有些腻。你的感动太流浮于表面。‘啊。我好感动,我眼泪直流。’这些低级的情感宣泄只能让人初级感动,就是看的时候是感动的。但经不起深想,经不起回味,经不起推敲。”

“什么是更深层次的感动?”大魔头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的敲了敲,“就是看起来平淡,但看着看着就能泪流满面。能让人看过后,一直在心头萦绕不散,会在某个瞬间突然想起,然后惆怅。明明就是别人的故事,但却能给人一种亲身经历的错觉,痛,疼,欢乐,感同身受。”

陈白羽抿抿嘴,太高级了。

即使重活一辈子,她也写不出来这么有内涵深意的故事来。

“当然。如果你想要用来发表,这样很合适。毕竟,大家看不过是看看而已。但如果你想要集合出书,想要给你村里的人看,我建议你走深沉路线......”

“感情太表面,适合发表在报纸或者一些刊物。集合成书......”大魔头摇摇头,“我建议你再学习学习。”

“多看看别人的传记。”大魔头想了想,“不过,我觉得你现在没有必要整成书。你就写成文章,然后寄给报社,看能不能发表。如果发表,就把这些报纸收藏然后寄回你们农场,给大家看。也可以放在小学,给小学生们看,让他们知道自己成长的农场是有很多英雄值得敬佩和爱戴的。”

好像也是哦。

陈白羽瞬间眉开眼笑,“大魔......谢谢老师,我知道了。”

整个成册,做成传记的形式,只能慢慢来。

不过,现在可以先发表。

等她放假的时候,把报纸拿回去,读给他们听。

好。

就这样干。

陈白羽信心满满,已经想象大家看到她把报纸拿回去后的欢欣。

“你还是发表了再想其他的事吧。想要发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大魔头直接给陈白羽泼了一盆冷水。

“我知道。但我会努力的。”陈白羽斗志昂扬。

大魔头笑了笑。

乡下的很多孩子都千方百计的想要走出来,想要离开乡下,甚至最好就是一辈子不回去。即使回也是要衣锦还乡。

但陈白羽不同,她时时刻刻想的是大唐农场,那个在别人口中穷到要穿蛇皮袋的乡下农村。

市一中有很多农村考上来的学生,但大家对乡下一般是能不谈就不谈,很少会有人像陈白羽这样,骄傲得好像全天下就大唐农场最美的语气介绍给别人。

就算是大唐农场的牛粪都要夸上一夸。

“既然想写,那就好好写吧。写好了拿过来给我看看。”

“好。”陈白羽高高兴兴的答应了。

她的《我的阿祖》就发表在《学生报》。清明节的时候,她把报纸带回去,被阿祖给珍藏了起来。

为了防止被老鼠给咬破,阿祖用一件旧衣服给包了起来。

一个星期后,一个关于五保户曾爷爷的故事被发表。

曾爷爷是大唐农场的公路养护人,陈白羽写的都是一些日常小故事。例如他喜欢给放牛娃讲故事,例如他喜欢给别人讲他曾经的英雄事迹。

一个人单枪匹马就能所向披靡......

其实,一开始陈白羽并没有想过这一篇文章会被发表。

因为同时寄出太多,陈白羽都忘记哪篇寄给哪份报纸了。很意外,最先有消息的竟然是关于曾爷爷这个公路养护人的小故事。

《我和大唐农场:公路养护人》寄给了《青年报》,仅一个星期就收到了回复。至于其他寄给《书刊报》、《羊城日报》、《羊城晚报》等的文章暂时还没有收到回复。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陈白羽又陆陆续续的收到了《南方都市报》和《南方日报》的回复。可能因为陈白羽所有的文章最后都加上了一段‘四个现代化理论’或者‘精神文明,物质文明’这类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万金油吧。她寄出的文章都收到了回复。

大魔头笑她是抓准了现在报刊的积极向上心理,投机取巧。

现在的报刊很多都是关于这些理论的文章。

虽然报社会给她寄一份样刊,但陈白羽觉得不够,又在士多店买了十几分寄回大唐农场。

再次收到陈明来信的时候,里面附着一些老人写给她的寄语和签名。其中写得最多的就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最最让陈白羽高兴的是,她竟然收到了阿公的来信。

阿公的信很简单,只有一句话:做得好,继续努力。

阿公的信就写在一张‘六畜兴旺’的春联背面,应该是从猪栏上扯下来的。然后信里还夹着三元,是阿公的私房钱给陈白羽零用。

阿公为人有些虚荣,最讲究‘面子靓’。陈白羽能给他争面子,他当然也不会吝啬陈白羽的零用钱。

陈白羽不知道,她的报纸寄回去后,她阿公立刻就成了全村人的焦点,一个个都夸赞他会教育孩子,是好家长。

大唐小学甚至让他去学校演讲如何教育孩子成才。

喜欢别人追捧的阿公怎么能不高兴?所以,不识字的阿公找黄知然学了几个字,然后就给陈白羽写信。

信上的字写得歪歪扭扭的,看着像是幼儿班的同学写的。

陈白羽看着信笑了笑,藏起来,等有一天拿出来展览,一定很有意义。

“小羽毛,谁给你写的信?”居然用‘六畜兴旺’的春联,真的太有才了。

叶清娜抿抿嘴,“小羽毛,你怎么有这么多信?”看得她都要妒忌了。

她平时就没有信,一封都没有。

真是太打击人了。

“你不是从《中学生博览》上挑选笔友了吗?”

《中学生博览》的页面下方会有一些交友信息,某某人,然后是性别,爱好,征友名言等等,最后是联系地址。

如果想要交友,也可以把自己的信息寄给《中学生博览》。

叶清娜前段时间在《中学生博览》选了几个觉得顺眼的名字寄信,希望能和对方成为笔友。叶清娜会选择笔友,并不是因为想要说悄悄话,更不是因为想要交朋友,单纯的就是喜欢收到信的那种瞬间的愉悦心情。

叶清娜寄出了好几封信,但目前为止一封回信都没有收到,让她备受打击。

“是不是我写信的格式不对?”为什么就没有人回信呢?

“还是说对方收到的信太多,最后没有选择我?”

叶清娜看向陈白羽,想要一个答案,“其实,我也不是很差啊。”

“一封自我介绍的心信能看出好坏?挑选回信应该也是凭着感觉。”陈白羽挑眉,这些人在《中学生博览》上征友,要么是真的想要一个笔友,想要选择一个最好最喜欢的最有第一眼缘的。

要么就是无聊。

至于会不会有坏人?

这些他们暂时不会想到。

“要不,你在《中学生博览》上发个征友信息?”陈白羽建议。

这样会有更多的选择,感觉比给自己认为有意思的人写信机会要大些。其实,选择也不过就是看看谁的名字更好听,谁写的征友宣言更打动人。

例如:‘我想要找一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进步。’咋一听,还以为在相亲。但就是这样没有任何水平的直白的征友宣言,收到的信绝对会比那些自以为有水平有内涵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之类的名言要多。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