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娇俏农场主 完结+番外》TXT全集下载_117(2 / 2)

八零娇俏农场主 明景 4728 字 2023-09-07

“嗯。专业处理的。”

处理稻草原料的老师傅还是李建国介绍的呢。当初,李建国给陈白羽介绍了不少的老手艺人。

这些老手艺人很多都受到过迫害,没有了家人亲人,需要一个地方养老。李建国介绍给陈白羽,也是看中了大唐农场的风气。

当初,这些手艺人过来的时候,陈白羽和炳堂叔就说过会给他们养老的。

多年过去,这些人也已经习惯了大唐农场的生活,把大唐农场当家,为大唐农场的发展出力。

很多手艺都是这些人带来的。

“处理得很好。”顾延年很满意,“难怪大唐农场的手工艺品畅销。”

“干果比手工艺品买得更好。”陈白羽过年的时候又和黄妈妈商量,想要增加一些干果的口味。

虽然大唐农场的干果销售得好,但口味还是太少了。

随着以后零食的增多,一个瓜子都能有十几种口味。干果的竞争也会越来越大。不想死在竞争的路上,就要不断的推陈出新。

创新是发展的必要因素。

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的发展。

“很好。”顾延年拍拍阿公的肩膀,然后对他竖起大拇指,“很厉害。”大唐农场的发展的确很好。

可惜交通不便,否则应该会发展得更好。

听到顾延年的夸赞,阿公立刻就笑了起来,笑声爽朗。

陈白羽跟在阿公和爷爷身后,听着他们在聊得热乎。陈白羽也听出来了,顾延年是可以的抬着阿公,捧着。

而阿公也是喜欢被捧,被夸赞的人。

否则,也不会有一个‘大客’的外号了。

特别是这几年,陈白羽兄妹相继考上了大学,阿公就越发的得意了。教养出一个大学生是本事,教养出两个三个那是大大的本事,教养出五个就简直就是能当教育家了。

每次趁虚,阿公都被人求取经,如果教育处大学生。听村长爷爷说,阿公每次都能吹嘘半天。

还有不少人请他喝水或者吃饭。

不过,一般情况下都会变成阿公请客,因为阿公被人捧一下就会飘飘然,然后‘大客’似的大手一挥‘我请’。

村长爷爷看了很无奈,多次找阿公谈话。但阿公当面保证会低调,但被人一捧就有些找不着北。

陈白羽跟在阿公和顾延年的身后,看到旁边的小野花摘一朵,别在耳朵上。春天了,小草越发的娇嫩了,一些小野花更是开得娇美,花瓣上好像带着光泽,水嫩水嫩的,好看极了。

路过一片竹林的时候,陈白羽还看了看,可惜还没有春笋。

不过,一些树桩上到是有不少的木耳。

陈白羽也懒得摘,因为家里还有不少。

“可惜没有看到蘑菇。”否则,今天还可以做个蘑菇炖鸡。

陈白羽一边走一边分心听顾延年和阿公聊天。

鸡同鸭讲。

顾延年:“这里风景很好。”

阿公:“对。整个果园都是我们家的。十三座山都是我们的,一边要7万的承包费呢。”

顾延年:“春天来了。美。山美,水美,景更美。真不错,心旷神怡之感。”

阿公:“哈哈。我养的鸡最好了。”

......

一路上都这样的对话,陈白羽听着听着就习惯了。

顾延年慢慢走,一边走,一边看。大唐农场的景色很美,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小草绿油油的,翠绿欲滴。

满眼的水绿。

“这才地要种什么?”

“种花生,还有黄豆,黑豆等一些豆类。自给自足。”陈白羽家种最多的是花生和黄豆。

花生主要用来榨油,黄豆是陈白羽要求的,说是营养更高。

陈白羽兄妹回来的时候,阿婆也会泡一些黄豆磨浆做豆浆和豆腐。但因为麻烦,所以做得不多,一般都是用来炖菜。

陈白羽觉得她三姐妹能发育这么好,要感谢阿婆的黄豆炖猪蹄。

因为猪蹄便宜,所以阿婆常买来炖黄豆。

“那是什么果?”顾延年看向对面的山头,光秃秃的树枝上开始长出嫩芽。

陈白羽看过去,“那不是果树,是橡胶树。橡胶树在秋天的时候会落叶,落得一张不剩,冬天的时候树枝是光秃秃的。春天到的时候就会长出嫩芽,然后很快就会生机勃勃,树叶茂盛。”

“秋天的时候,我们很喜欢在橡胶园里玩耍。那黄黄的树叶落了一地,滚在地上能把人掩埋,我们就玩抓迷藏......管理橡胶园的人会在橡胶带上挖坑,然后把树叶扫起来,放在坑里填埋当肥料。我小的时候就很喜欢和小伙伴们一起跳到坑里去玩,就跳水一样的跳到坑里,然后爬出来再跳。因为有树叶,所以也不怕会摔伤。这是我们比较常玩的游戏......”

说起这些,陈白羽的眼睛亮亮的。

小时候,没有游乐园,没有跷跷板,没有滑梯,但她玩的高兴,满山的撒野。那种自由自在的快乐能让人记一辈子。

“橡胶园没有围起来?”顾延年有些奇怪,听说橡胶很贵,不围起来不怕人偷割胶?

陈白羽摇摇头,“不围。是开放的。方便村里的人放牛。”

村里人把牛赶到橡胶园,然后就去忙田里的活,等时间到了,就过来把牛牵回去。反正山头就这样大,走不到哪来去。

大家会捡橡胶,但不会偷割。

不管是上辈子还是这辈子,陈白羽都没有听说过偷割橡胶的事情。

大唐农场的人好像都有一种,即使穷,也要穷得堂堂正正的正义之气。

“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这样大片大片的橡胶。”

“下次来会更漂亮。我小时候挺喜欢在橡胶园玩的。特别喜欢爬橡胶树......有一次放牛,我和陈杏子还有陈乐乐一起爬到树上去,在在一枝丫上摇荡。可能是用力过猛,也可能是我们三个太重了,那枝丫竟然断裂了,然后像降落伞一样落下。那感觉......”陈白羽斜着头想了想,“真的很好。”

其实在落地之前挺害怕的,怕会受伤。

但落地后,感觉就是爽,希望再来一次。

“太危险,以后还是少做的好。”顾延年小时候也喜欢爬树,一般都是为了掏鸟蛋。

不知道为什么,来大唐农场后,顾延年常想起小时候。可能是陈白羽脸上的笑容太幸福了。

在大唐农场的陈白羽和在京都的时候有细微的不同。

在京都的时候很理智、理性、智慧,看起来有些早熟,像个小大人。但在大唐农场的陈白羽就是一个孩子,单纯的快乐着。

“全部都是散养?”顾延年看着阿公‘咯咯’的叫了几声,然后就有不少鸡闻声走过来。

阿公随手的撒一把米,一群鸡立刻围起来,欢快的啄着米。

“这些鸡不错。”看着就矫健。

看个子,应该养了不少日子。

“都是散养。吃的一般是虫子。”陈白羽对这些鸡也很满意,看着就好吃。不过,因为‘天下大鸡’发展太快,目前已经隐隐有供应不上的趋势。

陈白羽和阿公都在想办法,看看能不能在不影响质量的情况下养更多的鸡。现在,大唐农场的果园都已经养上鸡,但还是供不应求。

如果想要在橡胶园养鸡,就必须把橡胶园圈起来。

但这不是陈白羽想要的。

因为把橡胶园圈起来,村里人就少了一个放牛的地方。

当然,如果真的能把橡胶园圈起来,能养的鸡能多上一倍。不过,这个决定很难下。

陈白羽看向橄榄园,想着要不要再橄榄园养鸡算了。

不过,橄榄园的草不够丰厚,虫子少,养鸡并不合适。青梅园也不太合适,因为青梅的树干不够高,找鸡的时候会比较麻烦。

天无绝人之路,想想总会有办法的。

“有几百个吗?”顾延年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多鸡,“那比一般鸡要高的也是鸡?”

“对。火鸡。”

“几个果园加起来的鸡好几千只呢。不过,还是供不应求。市场需求太大。以前很多人家都是一年或者一个月才能吃一次鸡肉,现在生活好了,几乎天天吃。鸡和鸡蛋的需求越来越大,鸡场也越来越多。”

因为供不应求,已经有不少的鸡场为了出鸡更快,赚更多的钱而开始使用饲料了。使用饲料后,鸡长得更快,但口感和百分百走地的果园鸡完全不一样。

特别是一些棚式养鸡场。

几乎全部是饲料喂养。

什么是棚式养鸡场?

就是地方不大,然后搭建起一层层的架子,在架子里养鸡,密密麻麻,每天喂养饲料。

为了防止生病,还要打各种防病疫苗,甚至还有人打一些激素。

曾经有人报道过一些养鸡场,最快的出鸡时间是一个月。从小鸡苗到两斤、三斤重,平时家养走地需要半年的时间,但饲料喂养仅仅需要两个月,再加上激素,一个月左右。

陈白羽是绝对不允许果园这样做的。

百分百走地散养,是果园鸡的优势。

必须宁缺毋滥。

现在可能大家为了方便和便宜会选择饲料鸡,但随着健康养生的提出,散养鸡会越来越有优势。

陈白羽想要把大唐农场这个品牌经验好,就不能急,更不能贪。

稳打稳扎。

慢慢的把大唐农场打造成第一农场。

“这山好。”顾延年站在山‘年例’这个词。

“我们家的亲戚不是很多,最多会有五桌,最少是三桌。一桌一半鸡,然后还要炖汤......其实,大唐农场的年例并不算热闹。在靠近h县的镇会更热闹,年例不仅请亲戚还会请朋友等等,一般人家都会有十几桌......”

陈白羽曾经去过同学家的年例,差不多二十桌,真的太吓人了。

当然,也有一些比大唐农场更冷清的地方。

陈白羽初中的时候曾经受到一个比较要好的男同学邀请去吃年例,本来说好了,和她一起去的还有另外一个女同学。

但那个女同学临时有事没有时间,陈白羽只能自己一个人过去。

过去后才发现,对方家里的年例就请了他外婆一家,然后还有一个姐姐,只有一桌。

在都是近亲的情况下,她一个女同学就招眼了。

男同学的亲人用各种各样挑剔的眼神来看她,让她瞬间就想起‘相看’一词。陈白羽被吓得想要立刻逃跑,但出于礼貌还是忍住了。

吃过饭,男同学要送他外婆回家,而陈白羽不想继续在他家等着,就提出离开。但男同学的妈妈却拉住她,不让她走,把她的手腕都拽红了。

陈白羽差点被吓哭了。

好不容易,男同学回来了,陈白羽立刻提出离开。

这时候,男同学的妈竟然塞给她一个红包,里面有十元钱。陈白羽真的要哭了,她和男同学真的就只是男同学的关系。

男同学看陈白羽黑着脸很不厚道的大笑起来。陈白羽直接把红包扔回去给他,决定以后都不要去吃年例了。

真的太糟心了。

“年例,我还是第一次吃年例呢。”顾延年觉得这个词很有意思。

“农场的年例刚好在元宵节这一天。我外婆家的年例在二月初二龙抬头的日子,也还有一些地方是正月十八,宝阳镇的是二月二十七......不同的地方,年例的日子不同。”

“年例,是粤西地区的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是粤西居民在春节过后的贺岁方式,是粤西地区的一项盛大而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是一个独特的节日,隆重而热闹。”

顾延年点点头,他是北方人,第一次听说年例,也是第一次吃年例。

“这么说,年例这一天会很热闹?”

陈白羽点头,“嗯。超级的热闹。在遥远的古代,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征服自然的能力薄弱,对天地万物心存敬畏,于是祭祀之风盛行。在偏远封闭的粤西地区,祭祀之风更盛。历代因战乱、官宦、贬谪、经商等原因,在历史上经过多次大规模南迁的中原汉人,辗转来到这里落脚、生活、繁衍,生生不息。中原文化、儒道佛文化、越楚文化、汉闽文化、海洋文化与土著民俗相互渗透交融凝聚,形成了一个具有粤西特色的地域民俗。而由同一宗族发展而来的村落或者部族,会在每年初春或者清明前后农闲时节,举办一次大型的祭祀活动,祭天祭地祭神祭祖,然后大家聚在一起大吃一顿。为了丰富活动内容,还开展舞醒狮、燃社火、演木偶戏、鸣铳炮、插彩旗等活动,祛除凶灾恶毒,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身体健康、百业兴旺、国泰民安。这种约定俗成的活动慢慢演变成一种包括祭祀、民俗、饮食等在内的大文化体,这就是年例?。”(介绍来自360百科)

“所谓年例,即年年有例。”陈白羽笑了起来,“爷爷,一会我带你去看粤剧还有魔术表演。你想要看舞狮也可以。”

“不过,现在的舞狮不是很好看,是学徒在练习。等到十五,年例那天,舞狮才是最好看的,很有很多高难度的动作。”

“你很喜欢舞狮?”顾延年看着双眼发亮的陈白羽笑了笑。

陈白羽点头,“嗯。我小时候很喜欢。”

“外面的人没有看过专业的舞狮表演,觉得一般。但只要看过专业的舞狮表演就一定会喜欢,真的很刺激。”

可惜,慢慢的,专业的人越来越少。

很多人都是戴着狮子头在随便摇摆几下就算舞狮。却不知道专业的舞狮有多能,简直就是飞檐走壁。

从凳子跳到桌子,然后跳到屋顶,然后爬上准备好的长梯或者竹竿,然后从一根竹竿跳到另一根。也能从一家的屋顶跳到另一家。

很多时候,陈白羽会担心屋顶够不够坚固。

“看的时候,真的会热血沸腾的。”陈白羽笑看着顾延年,“离开了大唐农场,想要看这么专业的表演,难。梅花桩知道吗?十五那天,舞狮队的人会在梅花桩上表演舞狮。”

想想就激动。

十几年后,即使是佛山的舞狮表演也没有这样的专业。

“好。我要好好看。”

想了想,顾延年又说道,“到时候,你给我拍照。”拍照回去给几个老友看看。

“没问题。”陈白羽很爽快的答应了。

她本来就是要拍照的。

自从有了相机后,她每年都要拍不少的照片。

给家里人拍,给村里人拍。

“我叫小胖子给舞狮队录像。”等十几年后,再看一定会很激动。

2012年,年例正式上榜广东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6年,电视台老故事频道《故乡》权利策划拍摄了二十八集的纪录片《年例》。但那时候,有很多东西都已经在发展中慢慢失了水准。例如舞狮队的水平。

回到村,看到五婆正带着小青青去磨粉浆,准备做粉皮。

“五婆身体越来越好,小青青越来越能干。”过年了,大家都喜欢听好话。

陈白羽从小嘴巴就甜。

不少人过年的时候会过来来陈白羽家听她说话,被祝福。

“小五越来越漂亮了。小青青以后要向你学习,考大学。”对于小青青,五婆从更不喜欢到宝贝。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