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2 / 2)

小夫郎 谢亦 2360 字 2023-09-08

他微微一顿,随后给出承诺:乐安侯府与兴武伯府,自然相安无事。

得了他这句话,兴武伯暗自松了一口气,只是面对贺林轩也再无话可说。

贺林轩也看出来了,便道:我遣人送伯爷回府吧。

正说着,一个身材圆润面白无须的太监近前道:贺大人,陛下口谕,宫中留膳,请您和几位大人过去。

贺林轩转头一看,张老将军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走了。

何谚、莫安北、张浩海和刑部秦尚书则等在一旁,显然也有受邀。

兴武伯见状,识趣地告辞。

贺林轩目送他弓着身撑着膝盖踏出大殿,目光沉沉的,不知在想些什么。

直到有人拍了他的肩膀打断了他的思绪。

贺林轩回头,迎上何谚的笑脸,发什么呆,走了。

何谚瞧了眼走在前头的传话内监,示意他跟上。

贺林轩抬步上前,低声问道:刚才那个人,是不是安平侯世子?

嗯。

何谚点头,他掌管工部,虽然年纪和咱们相仿,但想必你也看出来了,他在那边很有威信。听说,他父亲很器重他,很多事情都已经交到他手上了。

贺林轩确实看出来了。

工部虽然听起来是个清水衙门,但在天齐年间却是宗亲们的钱袋子。

不说别的,光是给天齐帝梁兴北造皇陵就不知投入了多少金银。

但到现在皇陵也不过堪堪造出一个壳子,大量的钱财何去何从不言而喻。

他们蒙蔽天听,像水蛭一样附着在梁兴北身上,抽走国库钱银不知凡几。

安平侯世子能够稳坐工部尚书这个位置,也足可见他在那一党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早朝之上此人虽未置一词,但就凭他一声咳嗽就能让盛怒中的兴武伯冷静下来,可见其积威深重。

这位世子和他那个老谋深算的父亲一样深居简出,很少在外露面。

贺林轩早就听说这是个棘手人物,以后可能会是他们的劲敌,今日一见果然不是省油的灯。

他心中暗暗记下,但没再多言。

几人跟随引路太监行至内廷,到正阳宫偏殿坐下。

到了都是自己人的地方,张浩海才走到贺林轩身边,揽着他的肩膀放声大笑道:好小子,你这张嘴绝了,简直比我阿父的刀锋还要命啊!

第100章

张浩海今日从旁观战,看得是心潮澎湃,直比自己打了胜战还高兴。

哈哈,瞧兴武伯气得吐血,还得老老实实装孙子的样儿,可乐死我了!我看他现在肯定悔青了肠子,惹谁不好,偏偏招惹林轩你,这下知道厉害了吧!哈哈哈!

幸灾乐祸之意,溢于言表。

莫安北则道:依我看,今天早朝上的形状传出去,最生气的定是安平侯。我就站在安平世子对面,看得真真切切的。林轩那个故事才说了一半,他那牙邦咬的,哎哟,简直恨不得咬谁一口!

哈哈!

张浩海一听,更是乐不可支。

安平侯位高权重,素善权谋,连先帝爷都曾赞他思绪机敏,可堪大用。比起安平世子,这位才是出了名的老奸巨猾。

不过此人生的矮小,平生最听不得高低侏儒一类的话。

不知道听了贺林轩信口胡说的故事,要怎样跳脚呢。

而贺林轩是故意的吗?

他就是!

谁叫安平侯府和兴武伯是姻亲。贺林轩没花多少力气,就查到吴家老二在乐安侯府前口出狂言的那一出,就是安平侯府上一个庶子的策划。

又怎么可能让安平侯府独善其身?

贺林轩轻笑道:无妨,想来安平侯也不愿被染上疑心病,再生闷气也不会打上门来的。

哈哈哈!

这下莫说张浩海,连何谚莫安北都笑不可仰,连连说就为他这张嘴当浮一大白。

秦尚书也颇感痛快,只是他到底年长一辈,心中更有几分忧患,当下摇头失笑道:这一记下马威虽然给的漂亮,但兴武伯不过一卒子,到底未曾伤筋动骨。经此一役,恐怕他们更要和林轩不对付了。

闻言,几人都收住了笑声。

贺林轩今日所为大出他们的意料,但或多或少都能看明白他此举背后的深意。

只是事关帝王威信,所以都默契地没有挑明。

大获全胜实在大快人心,不过,秦尚书所忧所思也是事实。

何谚沉吟道:他们之前是想捡着软柿子捏。今天好歹是叫他们知道林轩是硬茬子,往后行事总会有些顾忌,也不算全无益处。

张浩海嗯嗯点头,也道:再不济,有我们,还有阿父他们,怕他个蛋!

贺林轩心中生暖,玩笑道:阿兄说的是。且等我回去再请教一下老大夫,看看还有什么毛病是他们患上还不自知的。

此言一出,众人又笑作一团。

在他们说着话等待圣驾时,天顺帝已经先行一步回到寝宫除冠更衣。

待换好衣裳,皇帝坐在榻上稍作歇息,老太监奉茶上来,就听他问道:王喜,你看贺林轩如何?

老太监怔了一下,答道:陛下,老奴愚钝得很。不过您与秦老都赞他聪明,是可造之材,所以只要他能为陛下臂膀,老奴便觉得他是个好的。

皇帝好笑地看了看他,接过茶水喝了一口,才道:臂膀,这词用得好。原以为朕已经将他看透,但现在,朕才知道聪明二字于他还是太浅薄了。

上朝前,他原以为不管贺林轩是据理力争还是胡搅蛮缠,都要打一场硬仗。

最后的结果,最好也不过干戈休止。

没想到贺林轩竟然能做到这个地步!

这番谋算,这般心智,只要此子没有二心,无疑是一大助力。

之前他对贺林轩的信心还不足,现在却已然没有当初的顾虑,略一沉吟,他道:朕听说各地富商已经齐聚京城,可都安置下来了?

老太监微微颔首,回陛下,已经安置妥当,定不会耽误陛下的大事。

天顺帝笑起来,那朕可要擦亮眼睛看着,看看咱们的户部尚书能给国库忽悠多少银子来,哈哈。

老太监也笑。

不多时,有小太监来禀告说各位大人已经在偏殿等候,膳食也已经备妥,皇帝便就移驾。

午后还要留人在御书房议事,用过饭,天顺帝也不急着说正事,只道:朕记得,今日也是信儿和诺儿第一天去书院吧?灏儿昨儿就在念叨,还同皇后保证说会照顾好师弟呢,也不知现在怎么样了。

三位皇子月前就已经去国子监读书,李信和诺儿则因有孝在身延迟到今天。

他们便以师兄自居,对两位师弟入学都十分期待。

贺林轩说:这个时间,他们应该还在用午食。信儿和诺儿都没有和一群同龄孩子一起吃饭的经历,想必觉得新鲜。特别是诺儿,这小机灵鬼最爱热闹,肯定高兴得多吃几碗饭呢。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