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2 / 2)

小夫郎 谢亦 2233 字 2023-09-08

gu903();李文斌:

张河:

两人对视一眼,尴尬之余满是震惊。

李文斌呐呐道:他好大的胆子,就不怕东窗事发,连安平侯府都难以收场么?

贺林轩摸摸他的头,不说这些人,真到那一步,也是安平侯爷头疼。

李文斌叹了一口气,你说的对。

张河也揭过这一茬不提,转而说起其他。

林轩,那清惠道长和明镜高僧,我也听说过,在京城名声不小。那明镜高僧,就是救了林阁老家孙二夫郎的那位,近些时候很受推崇。你们阿兄来往的几个朋友,和那清惠道长似乎很投机,都有点交情。咱们把他送进京兆衙门,会不会不太好?

张河倒不是不赞成贺林轩的决定,只是想到李文武曾说有机会想同那清惠道长交游一番,领教他的光风霁月,便有些犯愁。

李文斌宽慰他道:人是安郡王夫郎带来找咱们麻烦的,也是安郡王带走送府衙的。若真有人怪到咱们头上来,趁早让阿兄和那人断了往来也好。

张河想想也是这个道理,唯一不放心的就是这事会真的惹了神佛不悦。

他念了声佛,说道:也成。明早回京,我就和你阿兄去万佛寺烧烧香,想来佛祖不会怪罪。

贺林轩笑道:阿嫂放心吧,我们替佛门清理门户,佛祖谢咱们还来不及呢。

张河眼睛一亮,那和尚真有问题?

贺林轩点了点头,安郡王夫郎总找你们麻烦,我就托清之阿兄帮我查了查他的底细。他同虞五的往来,便是阿兄昨日告知我的,还说了一件有意思的事。那林家二夫郎的事,就是虞五给安郡王夫郎出的奇招

他将事情的原委一一说来,听得李文斌和张河慨叹不已。

怎么也没想到,真相竟是这般。

末了,贺林轩道:这件事自然有苦主正名,没有我们插手的余地,只待明日再看结果吧。阿嫂,勉之,时候不早了,我们先吃点东西。今晚早些休息,明天还要回府里接诺儿和信儿去老先生府上。又让薄老等了几日,去晚了,怕他老人家要不高兴的。

李文斌抿唇笑道:明日秦阿爷也在,想来会很热闹。

张河想到那场面也笑起来,我和你阿兄要是赶得及,也去瞧瞧二老。

次日,贺林轩三人早早便就起身回城,接了两个孩子往薄府上去。

不多时,秦老爷来了。

院子里架着画板,石桌上摆了一个陶罐,老友正带着两个孩子端端正正地坐着画板前涂抹。

好整以暇地看过后,秦老煞有介事地点评道:信儿的画和他一样,温厚规矩。诺儿就随意洒脱了些,不过比起老家伙可有慧根太多了。

他看了看薄老的半成品,工于技艺,杂思太多。老东西,这作画和做人一样,还是简单些好。

薄老完全不为所动,任他怎么说,自是不动如山,仍然按自己的风格画着阴影。

诺儿看了看秦老,招手道:太阿爷,你来,坐这儿来。

秦老一看他便觉欢喜,也不忙着寒碜打趣谁了,做到他旁边的脚蹬上,笑呵呵地问道:诺儿,喊太阿爷做什么呢?

诺儿递给他一跟石墨条,太阿爷,我们一起画。我画这边,你画这边,看我们谁更厉害。

秦老欣然应允,果然陪他涂抹起来。

李信悄悄吐出一口气,又觉得因为秦老看着就无法专心的自己,还是太欠道行,不由凝了凝神,摒弃杂念,更加专注起来。

李文斌看在眼里,摇了摇头,对贺林轩道:诺儿玩心太重了,让他学画,总想着玩。

贺林轩正对着薄老的手札和一些水墨画,帮忙还原他的见闻,画了几笔简画。

闻言,他抬头看了看儿子,笑道:让他玩。我儿子属于天赋型选手,不拘一格。这样学得更快,不用非要他学别人的样子。

李文斌摇了摇头,一边给他之前比对画的图和手札记述的细节有没有出入,一边说:我就怕他太潇洒了,到时候除了你,没几个人能欣赏他的大作。

哈哈,勉之,自古知音难觅,高手总是寂寞的嘛。

贺林轩完全不担心,反而有些得意。

李文斌说道理哪里说得过他,没好气道:我看啊,有你珠玉在前,诺儿想青出于蓝也难。

贺林轩笑着摸摸他的脸,谢谢夫郎夸奖哎哟,手上有墨渍,我都没注意。

看李文斌白皙的脸上留下一道墨痕,贺林轩连忙起身,要打水给他擦脸。

李文斌趁他不备,伸手也在他脸上抹了两道,留下行云流水的两笔。

皮了这一下,他喜笑颜开,心满意足:双倍奉还,不谢。

贺林轩忍俊不禁,坐下来道:得,那咱们就这么着吧,我觉得挺好。

美的你。

李文斌笑着起身,才要去打水,就见一个下人领着一人匆匆朝这边走来。

他认出那人,怔了一下道:小王公公,他怎么来了。

贺林轩转头看去,果然是王喜公公的义子,一直跟在大殿下身边伺候的王乐公公。

王乐公公行色匆匆,见了他们,忙道:贺大人,文夫郎,您二位快跟我去看看吧!三位殿下非要在京兆衙门看人审案子,府衙这会儿里三层外三层都是人,这要是出了什么岔子,奴才也不活了!

贺林轩愣了一下。

京兆衙门审的什么案子,他心知肚明,不过那三位小祖宗好端端的,怎么就凑上这热闹了。

第139章

京兆府衙前。

还未开堂,赶来旁观的人就围了里三层外三层,几乎将衙门前的大道堵得水泄不通。

好些路人见状都来凑热闹,你一言我一语问过之后,都有惊呼声传出。

怎会如此?

谁人这样丧心病狂,竟然连明镜大师都要状告,岂有此理!我非要看看那人要如何栽赃!

昨个儿,我亲眼看着安郡王的府卫把人押进衙门的。哎哟,那场面真是半点不留情!我可一直听说,安郡王那正房夫郎就是清惠道长和明镜高僧的香客,那么多人,就属他最虔信哩。没想到这就翻脸不认人了。

你可落伍了,人是安郡王府上押送来的没错,不过这会儿要状告高僧的,却是另有其人。

更知详情的一人老神在在地说道。

便有人问道:老兄,那是谁人?

那人道:林阁老家的次孙夫郎,就是上回中了邪,被明镜高僧从鬼门关拉回来的那个。你可听说过?

嗨,哪会没有听说。

怎么是他?明镜高僧可是他的救命恩人啊!忘恩负义的东西!

话可别说的太早,那林家夫郎和安郡王夫郎本都是高僧的信徒,没道理一起反口咬他,里头说不定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儿藏着呢。

兄台这话何意?难道高僧还会有错不成!我看分明是这二人心怀叵测!

非也,非也。若真是他二人理亏,为何大张旗鼓状告上衙门?这不是拿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么。

哼,既然是告那和尚的,当与道长无关,做什么把清惠道长连累进去,真是好没道理。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