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1 / 2)

女庶王 于欢 1690 字 2023-09-23

女冠低头瞧了一眼祥福公主,回应皇帝道:我知道了。

-------------------------------------

至暮年,萧幼清身边的侍从一个个离去,唯还剩一个年过八十的老内侍陪在自己身旁,原本收养的两个心腹养子也都要比赵平先辞世。

宁寿宫

深秋的风从窗口徐徐刮来,落日的暖阳逐渐从殿内慢慢爬出,空旷的阁中挂着数十幅画,屋内少有陈设。

这些画每隔一定时间便会拿出来翻晒,又或是在她想起来的时候会命人小心翼翼的拿出,二十余年过去,朝中的党争反反复复,阳术正心,阴术为权,每当受阻之时她便会到这阁中来翻阅旧藏。

这天底下再大的难处都没有比你离去要更加令人难受,我度过了最困难的事,而今还有什么可以阻挡的呢?

皇帝抱着儿子牵着女儿至宁寿宫问安视膳,正殿没有见到人便询问道:祖母呢?

宫人福身,官家万福,太皇太后在潜兮阁,奴去替官家通传。

女婴伸着稚嫩的小手蹭了蹭皇帝的胡须,皇帝抬手握着女儿的小手,不用了,祖母现在我就在殿中等祖母出来就行,你别去打扰。

是。

一直至太阳落尽,天色渐渐陷入昏黄时萧幼清才从阁中走出,内侍扶着她提醒道:半个时辰前官家到宁寿宫了,现在还在正殿候着。

官家来了你们怎么不派人通报吾?

是官家得知太皇太后在潜兮阁便不让人通报,说是怕打扰了太皇太后。

曹氏教出来的儿子,萧幼清眨了眨眼,要比吾更会教。

先帝...赵平低下头。

你是不是觉得先帝最后变成那样是宪宗压迫所致?

小人不敢。

错即是错,她也未曾说过自己是对的,是你们非要将推向一个圣君的位置。

正殿

皇帝领着儿女请安,至登基到现在二十余年坚持行跪拜礼,孙儿给祖母请安,恭祝祖母身体康泰。

曾孙给曾祖母请安。

内侍们将皇帝与公主扶起,随后又搬来两张交椅,皇帝开口道:祖母。

官家有事就说吧。

九年前祖母七十大寿孙儿年纪尚小,少不更事便也不懂人情世故,如今祖母即将再次大寿,孙儿知道祖母不愿浪费府库银钱大办寿宴,但是如今国库充裕,百姓富足,寒食节本就有国宴,孙儿便想...

寒食节前夕是萧幼清的诞辰,吾为何不愿过诞辰,你母亲与姑母应当与你说过吧。

皇帝犹豫的低下头,娘娘说...翁翁的忌辰...就在寒食节的前几日。随后皇帝又担忧的看着祖母,可是祖母,人不能总活在过去,孙儿一直伴着祖母,从幼冲到成年再到如今为人父,常见着祖母独自伤怀,也从不曾见祖母开怀笑过,孙儿...皇帝自少年起便想尽了法子想让祖母开心,可失真的笑容与开怀之笑有着天壤地别之分,渐渐的也让少年失去了信心。

抱歉。萧幼清长叹道。

不。皇帝从交椅上坐起,至祖母膝前蹲下,孙儿觉得是自己不够孝顺,也没有足够的耐心...

萧幼清抬起手摸着皇帝的幞头,你一直都是个聪明伶俐又乖巧的好孩子,这点祖母很是欣慰,祖母老了,便希望你能将心思多多放在国事之上。

孙儿知道了。

------------------------------------

宣化二十二年春,太皇太后大寿,未大肆庆贺,但有宗室诸亲及朝臣请表贺寿,同年夏至,太皇太后制命,立皇长女卫琪为皇太女,以三位翰林学士及宰臣分别担任太女六傅,其中包括两位女翰林及一位女相。

宣化二十二年冬,萧幼清撤帘归政静养于宁寿宫,由萧曹两家及魏国大长公主辅政。

宁寿宫

惠然。

曹舒窈听得闻唤后放下手中煎茶的动作走到萧幼清身侧蹲伏下,娘娘。

有件事还要拜托你。

但凭娘娘吩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