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劼朋友圈如此广,情商自然不低,注意到了陈许的沉默,又开始评论起《铁血天骄》。
“《铁血天骄》好倒是好,就是他对金庸的模仿实在太像了。不过‘天下文章一大抄’,只要抄的好抄的妙,那就叫‘善于用典’。”
不待两人回应,文劼继续说道:“即便是金庸,也多有前人痕迹。就说《射雕英雄传》里的五大高手。东方属木,佛教讲东方有药师佛,所以东邪名叫黄药师,住桃花岛;西方属金,金蟾为象征物,所以西毒的功夫叫蛤蟆功;南方属火,有升腾之象,在俗为帝王,出家为高僧,所以南帝做了和尚;北方属水,水处卑下,所以有北丐;中央为土,介于有形无形之间,所以王重阳一出场就死了。这些叫用典。”
“金庸编剧出身,对故事结构多有专研,你看《笑傲江湖》有《基督山伯爵》的影子,《雪中飞狐》像极了《罗生门》……金庸疯起来连自己都抄,神龙教和东方神教,桃谷六仙和老顽童,不一而足。”
陈许听着文劼花式掉书袋,目瞪口呆。
倒是任双习以为常,解释道:“文劼有一个外号叫‘文钟书’,朋友们一起取的。这事钱老也知道,对此他哈哈大笑。”
“和钱老没法比,我是只会说,不会写,和钱老比差远了。”文劼摆了摆手,谦虚道。
“不过陈许也知道很多文章外的趣事。”任双又将古龙找代笔的事情一说。
“本该如此,意料之外,情理之劼拍了拍脑袋,他也是第一次听说这个后世人尽皆知的信息。
然后,任双、文劼又和陈许说了这些老一辈文豪的生活趣事,也让陈许大涨见识,心里想着回去要和徐广峰说道说道,他肯定比自己更感兴趣。
夜渐渐深了,月光洒在雪上,映的整个北京城都银光闪闪。雪花们又不约而至,在风的作用下渐渐汇聚成大雪,慢慢掩埋掉白天留下的一切痕迹。
三人聊的晚了,任双明日还要上班,这才匆匆睡去。
……
《首都日报》的周明旭近日颇有压力,上面转业过来一位新社长,颇有睥睨天下的气度。
看到《首都日报》业务上没有敢为人先的气魄,每年的销量不及他心里预期,杜社长就拍脑袋定下目标,一年销量赶上《首都晚报》,两年赶上《新民晚报》,三年与全国性日报比肩。
好嘛,外行领导内行!
没说的,周明旭只能发动全报社员工积极去各单位推销,京城虽为一国之都,企事业单位也是有限。全体员工几番努力,订阅增加还是不多,作用甚微。
今日,文劼邀请他一起去审阅一篇稿子,周明旭也就借机出来散散心。
轻车熟路到了目的地,一进屋子,四周一看,各个报纸主编或者主力编辑都齐了。只有一个小子不认识,面清目秀的,坐在拐角,一言不发。
“孙主编,你也在!”这是《晚报》的,近处的握握手。
“武编辑,好久不见!”这是《新京报》的,远处的拱拱手。
众人一阵寒暄,文劼也不多说,将稿纸拆开,一张张流动传阅,大概三十多张之后,停了动作。
“长话短说,大家应该都看出来了,这是一篇武侠小说,质量远超大陆作家,直追金古梁,作者就是这位小兄弟——陈许。”文劼指了指陈许,“他想在报刊上连载,不知道在座哪位有想法?”
陈许立马受到全场赞叹,他微微颌首称谢。这个时候大陆的武侠小说已经在火爆前夜,这些主编长期在文化前线早就或多或少读过相关作品,陈许并不担心他们接受不了。
“小说倒是好看,但是连载在报纸上会不会不太严肃?”孙主编说。
“现在沪城的《新民晚报》已经开始连载武侠小说了,销量大增,广告费多赚好多钱,上面也没有反对意见,和科幻小说还是要区分看。”武编辑说,“《新民晚报》上的小说我看过,比起手上这部《铁血天骄》差远了。”
还有其他报社的编辑也相继发言,都很喜欢这部小说,但是对于连载的态度都很含糊。
周明旭想起社长的考核重任,又看了看手中的武侠小说和身边这些同行,心中暗暗下了决断。他直接大嗓门说:“这部小说,我要了,稿酬就取个中间价,千字六元五角。”
现在的稿酬标准,报刊杂志收文,千字封顶十元,刘元对于新人来说,绝对是高价。更别说后期的单行本出版还有收入。
其他几位编辑此刻也不说话了,他们就算有心思现在也不会说出来,市场经济的浪潮还远,体制内多数还是想着和尘同光。
所以现在就是典型的买方市场,陈许看了看其他几位编辑毫无争夺的动作,说:“那就谢谢周主编了。”
几位编辑编辑互相认识,难得聚到一起,就开始聊聊天、喝喝茶。文劼一直在递茶递烟的招待。
陈许希望尽快了解此事,周明旭也是争分夺秒。两人便打了个招呼,拿着稿纸离开办事。
两人本就不熟,也没有中间人搭话,一路公交车上不痛不痒的说了几说。
到了报馆,周明旭派了专人去誊抄校对,又喊了财务对接,然后把陈许带到办公室商量商量后续事宜,顺便拉近拉近感情。
周明旭竟然下定决心走连载这条路之后,肯定不会只连载这一部小说,刚一坐下便问:“《铁血天骄》最多也就连载一个多月,除了这篇武侠小说,还有其他作品吗?”
“有,就是还没有写完。”陈许啪嗒又从包里拿出一沓厚厚的《昆仑》。
周明旭主编粗略翻了一下,质量依旧不俗,顿时眉开眼笑,心想:“短期的弹药是不愁了。”
“好好好,我们先看看《铁血天骄》的效果,再商量商量《昆仑》的事。如果效果好,稿费还有提升空间。”周主编不声不响又画了张大饼。
第25章比较优势
陈许又和周明旭交代了自己此行北京的目的和时限,然后写下了安城的地址和陈贤单位的电话,方便以后及时联系。
周明旭这才知道到对面这个小伙子竟然还没有高中毕业。好一阵子才缓过神来,最后交待说:“还有六七天时间,我让几个编辑加加班,赶得上第一次连载。你这两天得去银行办一张存折,没事就来报社走动走动,稿酬还是蛮多的。”
“你是用本名投稿,还是准备用笔名?”等到陈许临走之前,周明旭又问。
“笔名吧。”陈许想了想,说,“就叫‘不良人’。”
……
接下来两天,陈许却并没有再来《首都日报》走动,除了出门办了一张存折之外,就一直在招待所里看书,所谓“临阵磨枪,不亮也光”。
经济类的面试和其他科目分开,单独安排在红四楼里。
整个楼里暖气开得足足的,陈许和一帮全国各地赶来的考生一道,站在外面等面试通知。
这对参与考试的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重大考试,没人在这个时候有心情交朋友。陈许观察了一下,基本上人手一本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大多数人还摊开书本,在那里默背着里面的内容。
面试陆续开始,不断有考生进去面试,也不断有考生离开。
终于轮到了陈许。
面试官是两位老年人配上三位中年人,两位老年人看上去身体并不算太好,但是眼睛有神,精神状态不错,三位中年人应该是面试主力,后面还有一位小年轻,可能是书记员。
一个老年人合上手中的资料,抬起头,颤巍巍问了一句:“陈老头身体可还好?”
“师父身体很好,现在一顿还能吃四五个包子。”陈许有些意外,他万万没想到第一个问题是这个。
老年人点了点头,便不再说话,将面试主导权移交到三个中年人手里。
“看了你的资料,你的数理功底很好,为什么要选经济学,而不是理工科呢?”一个中年人提了第一个问题。
“可以说不是我选择了经济学,而是经济学选择了我。”陈许说,“小时候在农村,那时时常有鸡毛换糖的小贩,我就在想,为什么会有人拿糖去换毫无用处的鸡毛,等到我认识到鸡毛有用的时候,我妈正拿着鸡毛掸子对着我……”
教室里响起轻微的笑声。
“那是我第一次意识到交易的魅力……高中的时候又看了看经济学的相关书籍,才理解了经济学的魅力。”
“说一下,你觉得西方经济学中最重要的理论?”
陈许想了一下,说:“我比较同意萨缪尔森的观点——比较优势。”然后在心里默默加上四个字“以后未必”。
根据比较优势原理,一国在两种商品生产上较之另一国均处于绝对劣势,但只要处于劣势的国家在两种商品生产上劣势的程度不同,处于优势的国家在两种商品生产上优势的程度不同,则处于劣势的国家在劣势较轻的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处于优势的国家则在优势较大的商品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两个国家分工专业化生产和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进口其处于比较劣势的商品,则两国都能从贸易中得到利益。这就是比较优势原理。
比较优势原理不是问题,问题是它还能推导出另一个结论——“自由贸易最优”。
而这一结论会随着全球化的推进渐渐深入人心,但是到了二十一世纪,各类矛盾的不断激化,终于遭到了以克鲁格曼为首的众多经济学家的诟病。而这些经济学家里甚至还包括萨缪尔森本人。
各个理论都有其局限性,总是不断推翻再发展,重点还是要考虑历史的进程!
中年人点了点头,不再说话。
另外两位分别问了国际经济和中国经济现状,陈许答的中规中矩,只是谨慎地对“价格闯关”提了些意见,然后在一片赞许的目光之中被请出了教室。
具体的结果会在事后通知到地方,并不存在现场出结果的情况。陈许终于可以好好放松两天。
徐广峰今天早上早早出发去了天安门看升旗,现在还不知道浪迹到哪里。
陈许没有兴趣去找他,回了趟招待所,把相关证件带上,直接坐公交到了《首都日报》。三天时间稿子已经校对完毕,隔日就要发表。陈许和周明旭打过招呼之后,又去财务那里领了稿费,五百多块钱,厚厚的好几沓。
陈许前世也算是个有钱人,但那都是银行卡里的数字,不放在手上,根本没有感觉。这次收获的全是现金,虽然不多,但是一只手拿不下,陈许依然有些兴奋。
这么多钱随身带着不安全,他赶忙到附近的银行存了个整数,留了几十块放在身上备用。看到银行里的柜员一笔一划将金额写在存折上,再加盖印章,陈许才长吁一口气。
赚了钱,心就有些野了。
去商场给老爸买了身的确良衬衣,又给老妈买了双小皮鞋,用去了小四十块。回招待所的时候,又带了只烤鸭。
徐广峰看来前两日考得不错,心情大好,边吃烤鸭便和陈许说起他今天的行走路线,故宫、颐和园、天坛……
……
天刚蒙蒙亮,无数上班族又在公交站台等着公交车。
今日来的有些早了,于石头就到旁边的报摊买了份《首都日报》看了起来。
今日的头版头条是评论员对目前社会上出现的托关系走后门现象的控诉,文章举例买烧饼果子仗着和厨师关系好就不排队,对排队的客户及其不公平。
翻过一页,是首都公交公司发起的“服务客户”专项活动,旨在改变目前出现的公交车司机、售票员服务态度不好的状况。
再翻一页,整版的东芝Toshiba录音机广告。
再翻,各处的招工启事和商业资讯。
继续翻,四个行楷大字——《铁血天骄》,这是什么东东?
字数不多,仅有三千字,看书快一点的十分钟就看完了。
刚看过半,公交车缓缓驶进了站台,该上车了。于石头收起了报纸夹在腋窝,脑子里却一直还在想着后面发生了什么。
相似的情况悄悄地发生在首都的各个角落。
《铁血天骄》第一天连载,人物背景都没有交代完全,自然不能引起轩然大波,但它这一天在无数人心里放了一个钩子,随时可能爆发。
发酵还在继续,但是陈许和徐广峰没法再等了,眼看着就要过年,还得早点回去准备准备。
最后一天,徐广峰作陪,陈许在一家个体户的餐馆里宴请了任双、文劼和周明旭。
两只现杀的公鸡做了一大锅的烧鸡公,分量十足,鸡血都盛碟多了上来,老板自己调的辣椒酱,其他个体户供应来的手工豆腐,又从郊区的农户直接进了些大棚蔬菜,蘑菇、青菜……涮在锅里,非常过瘾。
陈许要了两瓶二锅头,本来还以为要多了,结果几人半路行起了酒令,又加了一瓶才算完。
最后一结算,十二块钱,太值了!
夜里,陈许和徐广峰匆匆上了南下的火车,两日之后终于抵达安城。
和陈许一同到达安城的还有学习小组的期末考试成绩。
这次考试,其实全市有不少目光在盯着陈许,因为他上次考的分数实在太高了。
结果这一次,全市排了一百名都没有他,王校长知道陈许没考,其他人可不知道,只当是上一次瞎猫碰上死耗子。
一帮人因为一个小小的信息劣势都走进了认知误区,王校长却更加坚信不疑地相信陈许了。因为他的学习小组的成绩都爆了,进步神速,高一玮都已经是全班前二十,再往上够一够,本科有希望。而且,现在距离高考还有整整四个月。
陈许和徐广峰两人一起给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带了些稻花村糕点,拿到图书馆分了分。
距离除夕已经越来越近了,陆大有、沈长河、卞千秋都要回家过年,从不请假的图书管理员杜成松也要回老家过年,大家索性准备了写些资料自己回家温习。热闹了四五个月的图书馆终于能安静片刻。
与此同时,《首都日报》的消息通过粮食局的电话不断传来,《铁血天骄》在人群中开始发酵,虽然离“凡饮井水处,必谈《铁血》”还有一段距离,但是陈许“不良人”的名号一炮而红已经是板上钉钉。
周明旭现在单位处境一片大好,社长对他非常满意,暗示要给他分套大房子,并鼓励他再接再厉、再创辉煌。周明旭也非常有信心,他手里还有《昆仑》的一些稿子,知道《铁血天骄》之后还有一个气势恢宏的武侠世界。
《首都日报》销量大涨带动其他报纸开始引入武侠小说连载,几大报刊的主编又跑到文劼那里去要稿子。
文劼也帮忙介绍了两位,但是这不过才十来天,构思加写太过仓促,质量欠佳,又有《铁血天骄》珠玉在前,对比明显。陈许现在则是稳坐钓鱼台,武侠小说越多,《铁血天骄》的名声只会越大。
一直负责给陈许传递消息的陈贤则是又骄傲又失落,骄傲的是他儿子成绩好还会写小说,出门一趟还知道给自己买礼物,失落的是儿子现在随随便便写一篇小说都抵得上他一两年的工资,陈贤再看那件的确良衬衫就有些心里空空的。
第26章深城岁月
陈永安自从被骗之后,损失大量财物,终日念叨着:“我真傻,可他看着不像是骗我的样子……他看着不像是骗我的样子……”
大门牙都被他念叨烦了,到他面前用手指了指自己的脸,缺了半颗的大门牙额外瞩目:“我这个样子的,骗你你信吗?”
“不信。”陈永安这才醒悟,再也不提这一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