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当下一套四合院,陈许完全不敢谦虚婉拒。
毕竟我是一名翻译,报酬拿一套四合院也算合情合理吧!
安德鲁离开之后,陈许也在隔天和陈彦中、赵学海等人到达香江。陈永安一人留守深城,陈许让他没事去新华书店买一本《管理学》看看,以后有大用。
两日后,中信组织的路演就要开始,中信的同志们非常给力,甚至真的按照陈许的要求请到了迈克尔·米尔肯在路演中电话交流,具体的方案早已经传真过去。也就是因为方案,迈克尔·米尔肯才答应电话交流。
因为是外事工作,陈许倒也不敢瞎逛,晚上和赵学海一道在尖沙咀走了走,吃了夜宵。回酒店时,还给陈彦中带了一份炒河粉。
“四八年的时候,我借道香江回大陆,在这里吃的就是炒河粉。河粉还是那样的河粉,香江不再是那样的香江喽。”时隔多年,重回香江,陈彦中望着窗外商务区的夜景不住感慨。
“再过三十年,深城也能有这样的夜景。”陈许泄露天机。
陈彦中和赵学海却觉得陈许说的这个笑话太不好笑,一时之间不知道回应什么,就像不知道怎么和傻子沟通一样。
……
中信作为有国家背书的金融机构,在中环金融街的办公面积并不小。但是仍然无法满足路演时的需求。
会议应陈许的要求,通过陈彦中传达,特意选择在晚上。
中信特意在半岛酒店包下一间会客厅,特别邀请了高盛亚洲、美菱证券、摩根士丹利、大通曼哈顿、瑞银国际、富国银行、花旗银行、汇丰银行、渣打银行、野村证券、住友银行……不是投行,就是银行。
除此之外,还有一部特别的电话机,上面的信号灯显示电话已经接通。
地球另一面的美国西海岸,迈克尔·米尔肯正在电话机前静坐,正前方玻璃墙的卷帘被拉开,成百的交易员在办公室外亢奋的打电话联系客户……
会客厅里,一个长圆桌做的满满的,除了圆桌上坐着各个银行、投行的代表之外,身后还有无数主力拿着板凳坐在后面记笔记。
中信派出了最老练的业务经理上台推销方案。
不过陈许听着直皱眉头,不到十来天的时间,这个业务经理压根没有把握住方案的精髓,一开始还好,全篇照本宣科,察觉不出问题,后面的提问环节就开始漏洞百出。
“企业收购之后,如何规避支付风险?”
“我们认为支付风险存在,但是极低,毕竟平台公司是有中方国资背景公司和加里纺织工业联合成立……”
“企业后续的经营战略如何?”
“我们会用好大陆低成本的劳动力资源……”
这是最老练的业务经理?
不仅仅是陈许皱起了眉头,台下各大行的代表也纷纷皱起了眉头,骚动起来。本来是借着“中国参与下的第一笔杠杆收购”的噱头请到的各位,现在发现对方完全不懂行。
开什么国际玩笑?
陈彦中和赵学海都开始察觉到事情不对,旁边的中信经理不住擦汗。
“我需要写方案的人上台演讲。”
场面瞬间安静下来,包括在座早已不满的各行代表。
“我需要写方案的人上台演讲。”电话机里又重复了一遍,听不出情绪。
场面静的可以听见一根针的声音。
陈许看了一眼陈彦中,看到陈彦中点了点头,整理整理领带走到台前,底气十足地说了一句:“asyourwant,米尔肯先生。”
“我先来回答一下刚刚美林银行和野村证券提的问题,这个项目的支付风险最有可能出现在前期,大陆的基建工程还未完成,就要开始偿付利息。关于这一点,我们在中方股东中特别加入了中纺,这是中国最大的纺织集团。中国庞大的纺织生产能力一致未曾在世界面前展露,在大陆工程完工之前,合资公司将以贸易商的角色进行商业活动,收购大陆的纺织产品,销往欧美,收益足以应付利息。”
美林银行的女代表点了点头。
“第二点,关于经营战略,我只说一句,我们将会以最快的速度重塑整个欧美纺织业格局,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各位身上穿的都是中国制造。也许有人会认为,大陆的低成本和东南亚的低成本别无两样,这里我希望他能回去拜读一下威廉·阿瑟·刘易斯的经典论文《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现在的世界只有中国才能称得上劳动无限供给,只有中国才能有再次改变世界的力量。”
野村证券的代表听得目瞪口呆。
“我希望在场的各位能看到这件方案背后更多的可能性,相对于规避风险,更重要的是把握机会。”
相对于哪位业务熟练的业务经理,陈许的回答明显让在场的各位更加的满意。
“五十万美金。”
电话里传来一句话,莫名其妙。
“年薪五十万美金,我保证你三年之后年薪能到两百万美金,不够的我掏腰包补给你。”迈克尔·米尔肯的声音继续从电话里传来,“美国国籍、豪宅、豪车、美女,你想要的我都能满足你。”
这又是现场挖角?
但是条件确实优厚啊!
这是个什么年代,八二年的陈贤的年收入只有三百六十元,小河村一个村子也没有一台市值五百元的黑白电视,陆大有、杜青玉、沈长河为一块五的教材费发愁,陈永安目前在全国顶级宾馆里收入只能到一百五十元,这个年代的一万块可以直接在首都买一套四合院……说的更露骨一些,这个年代那么多清北毕业的高材生放着国内体面的工作不要,争着出国刷盘子,过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就这样,还被困在国内出不去的人深深羡慕。
而这个时候,有在全球金融市场举足轻重的人物给陈许开价平均百万美金的年薪!
陈许脑子里瞬间都规划完另一条职业发展方向,微软、思科迎面招手,乔布斯跟他说“followyourheart,notmyheart”,伯克希尔·哈撒韦迎来他的中国主人……嗯,想一下还是可以的。
台下各大行的代表也震惊了。即便在世界金融中心的华尔街,衣着光鲜的背后,大部分人依然从事的是类似于搬砖的工作。三万美金至八万美金是大多数人的年收入,百万年薪都能称得上是英年才俊。
见惯市面的老外已经如此,更不要说在场的中方各位。
中信本来趾高气扬,作为中国最具国际视野的公司,对国内单位还有一些优越感,现在也彻底歇了。去年中信引起全国争议的仪征化纤发债项目,总额一百亿日元,算下来还不到一亿美金。
陈许一个人就可能拿到百万美金的年薪。
口腔里的每一块细胞好像都吃了块柠檬。
酸,真的酸!
陈彦中和赵学海听着也有些恍惚,尤其是陈彦中,听到这个数字吓了一大跳。他心里没底,虽然是自己徒弟,但是完全不知道陈许会如何选择。
陈许看着在场各位的表情,有些哭笑不得。
他不得不打断米尔肯先生:“相对于那些身外物,我更喜欢学术和事业上的成就感。尊敬的米尔肯先生,您能告诉我,这笔单子成了吗?”
第40章大门牙(改)(求收藏求推荐)
当前世界,欧美经济刚刚从滞涨中走出来,触底反弹,经济开始进入复苏周期。道琼斯指数连破历史新高,开始步入技术性牛市。与此同时,经历过经济危机之后,大鱼开始蚕食小鱼,并购市场一片火热,产业资本和金融秃鹰相继入场捡便宜。杠杆收购逐渐成为市场热门,垃圾债券市场大热。
而杠杆收购为何会如此热门?
因为它的融资额度不需要考虑收购方的资产,而只要考虑被收购方的资产。所以这一块屡屡会出现蛇吞象的场景。
在杠杆收购达到巅峰的一九八八年,华尔街的“并购之王”KKR公司经过六个星期鏖战以总金额二百五十亿美金收购雷诺兹-纳贝斯克公司。相对于庞大的总金额,他们动用的资金仅仅只有一千五百万美金。
迈克尔·米尔肯便是整个杠杆收购市场的财神爷,雷诺兹-纳贝斯克收购案中,他提供了99.94%的资金。同样在明年的海湾石油收购事件中,迈克尔·米尔肯仅仅在数日之内就筹集到了上百亿美金。
如今,已经被称为“垃圾债券之王”的他远还没有到达他的巅峰时刻。当然,他的巅峰时期,也未必会有心思和闲暇去接受一个中国公司的电话路演邀请。
他对垃圾债券市场超出一般范畴的影响力就是为什么陈许要求路演在晚上举行,让所有人配合他时间的原因。
会客厅里,所有人都在等待等待电话里的回应。他们呼吸放缓,耳朵竖起,甚至能听清楚电话机里细微的电流声。
陈彦中看向陈许,一脸欣慰。赵学海则是一脸佩服。
“可以。”
陈许这才算松了一口气,米尔肯一发话,整个事件就成了八成。
“事后,我会派人和你们联系。”电话机上信号灯跳跃,对方已经中断了通话。
陈许平复了一下心情,又对着桌上各位开口说:“具体的事项已经说得差不多了,之后我们会筛选我们的财务顾问,以及我们的贷款行,希望有意向的事后和中信香江分公司联系。”
在座的各位也终于从刚刚的莫名情绪中抽离了出来。
在座的各大国际投行和商业银行的高级管理人员纷纷站起身来,向陈许递送名片,介绍自己。有能力的人不管在哪里,都能快速获得别人的尊敬。
陈许接了一摞名片,才不得不解释道:“我现在还在北大读书,没有电话和名片,请谅解。”
装完逼就跑!
陈许拿着厚厚的名片,在一众仪容精致的金融精英包围中,不管他们的震惊表情,借口去洗手间快速离开。
在场的中信工作人员神情复杂,看着陈许的眼神好像武大郎看到西门官人,有一股说不出的幽怨。
咦,怎么感觉有些危险!陈许不自觉挺了挺腰。
会议结束,躲在一边的陈许和陈彦中、赵学海离开会议厅,之后的事情由中信香江解决。陈许只通过陈彦中提了一个要求,动作要快,财务顾问需要优先北美投行,毕竟他们能更好的对加里纺织工业施加影响。
来自北美的专业投行中,美林证券更偏向为经纪商,剩下的其实只有两个。
第二日,中信便选好了投资顾问——高盛。相对于这个时期家大业大、古板傲慢的摩根士丹利,高盛明显的更有进取心、更有效率、也更舍得放下身段。
陈许下午又主动要求和高盛代表进行了会面,他强力要求对方发挥在北美的影响力,尽快让加里纺织工业同意该方案。
高盛一方这才意识到对方内部好像还没有达成一致。
陈许此时却底气十足,牛逼轰轰地说:“我们的财务顾问有义务将这笔交易撮合成功,要不然我为什么不直接找四大会所和律所,白白让投行在中间做二手商。”
在高盛代表眼里,陈许的自信完全不同于这个时代红色中国的其他人,也没有莫名其妙的自尊心,行事逻辑也更符合西方商业规范。
高盛代表挺吃这一套的,还想晚上邀请陈许一同晚餐。陈许同志忍住诱惑,痛心婉拒。
陈许已经将他能做的事情全部做完,身下的事就要靠中信香江的同志们。陈彦中和赵学海要回深城,因为中方股东中内部利益分配还没有达成,这件事情同样紧急,必须在近期尽快解决。
不过这件事已经和陈许没有关系,相信有陈彦中在其中周旋,不会出现太大的纰漏。
陈许的名声在小范围的圈子里起了波澜,却又快速归于平静,别人想的更多是陈彦中在给徒弟做嫁衣。别人心中所想,陈彦中、赵学海也无法澄清,于是陈许在这南海之滨浪荡一把之后,又快速切回自己的生活轨道之中。
之前只是意外,之后才是常态。
晚上到了宾馆,陈永安还在宾馆里看着《管理学》。这间房子一直没退,安德鲁付清前期款项之后,之后部分由市政府支付。陈许从安城离开之后,至今也只花了个火车票的钱,然后多了一千五百美金。
陈永安已经恢复在宾馆里的工作,还提拔做了领班,下面管着四五个服务员,更加清闲了些。
“堂哥,我的事情已经做得差不多了,再呆两天休息一下,我就要回安城了。”
“这么快?”陈永安合上书本。
“回家再休息休息,陪陪爸妈,我就要去上学了。”陈许说,“再推迟我就只能飞去首都了。”
离开安城也久了,陈许还挺想念小伙伴们的:“也不知道大家都上了哪些学校?”
“高一玮去了北理,陆大有去了人大,沈长河去了南大,王安全去了上海外国语,杜成松去了南师范,嗯,卞千秋放了颗大卫星,去了清华经济系。”陈永安靠在床头,再次翻开课本。
“你是怎么知道的?”陈许一脸惊奇。
他想了想,一拍脑袋:“我想起来了,杜青玉看过你写的信,肯定是她寄信给你的,对不对?”
陈永安老脸一红,看了看坐在身前一直盯着自己的陈许:“哎呀,有什么好惊讶的,同学之间写写信怎么了?”
陈许憋着笑:“她是不是来粤省了?”
“可能吧。”陈永安歪过身子,不想回答。
“行行行,我不问。反正回去我还是能知道。”陈许站起身子,“我先冲个澡。”
冲完澡之后,陈许身上的疲惫得到缓解。他拿了块毛巾擦了擦头,又搭在上面,走到陈永安面前:“对了,我准备在深城把这些美金全部换成人民币,你有没有路子?”
“我没这路子。”陈永安又好奇地问,“美金多方便啊,你干嘛不到首都再换?”
“那边换不出价。”
陈许简单回答一句,没有将更深层次的原因告诉陈永安。
首都换汇主要还是留学或者出国买家电。南方诸省可不一样,琼省的汽车贸易、闽省以及粤省的沿海走私,多少人靠着海大发其财,对外汇的需求是一个天文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