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2 / 2)

gu903();韩松的母亲常年病弱,两年前丈夫去世后病势加剧。为了给母亲治病,韩松费劲功夫掏空家底。得亏薏草堂的坐诊大夫医术高明,治疗服药后韩婶身体渐渐好转。只不过韩婶身体底子薄,常年病痛缠身好不彻底,只能靠药维持。

队伍的前进速度还算快,等了一会,韩松与董传林两人就由门外排到了药行内。

药行一分为二,左边是两位白胡子的老大夫坐诊,右边是整整一面墙的暗红色药斗子。

暗红色的药斗排列有致,整洁利落的布局彰显大气,几个年轻的药工拿着戥称正在抓药。

可能是大夫药工们的一举一动都牵扯着生命健康,即使排着长队顾客甘之如饴不吵不闹。

受气氛影响,董传林只好凑近韩松跟前,小声聊天。生怕声音响亮些,就被安上个高声喧哗扰乱秩序罪,在不熟悉的地方还是夹紧尾巴做人的好。

排队时间漫长无聊,来镇上次数屈指可数的董传林拉着韩松从街头问到街尾。

韩松不厌其烦地回答,谈到有趣的地方还会多说几句。

听人讲故事时间转瞬即逝,眼看着马上就要轮到他们了,前头忽然传来争吵声。

身材较瘦小的董传林挤进人堆,凑前脑袋看热闹。

是一位中年大叔与抓药的年轻药工在争吵,董传林听了一阵才搞清楚缘由。

起因是正在买药的大叔询问药工,为何他前天买的参片与之前购买的有差别。药工解释说是因为百药皆不同,经切制加工后,不可能找出两片一模一样的药材。

大叔又说,前几次买的参片药效明显更强,可前天买的效果却没有那么显著。

说药效没那么显著不就是打脸说他们卖的药不好吗。药工有点不耐烦地回答说,这与病情的加重和变换有关,他们的药是好的。

连续几次都被打太极般的答案糊弄,大叔气不过,扯着嗓子质问药工:我家老爷子可是靠着参片续命的,可不能胡来!

大叔情绪激动,怒吼完血气从脖颈涌到脑门,涨得通红。

药工被问烦了懒得争执,直接搬出薏草堂百年名号,一脸骄傲地说:薏草堂开业以来从未发生过药材出错,每一片药材都精挑细选,对得起价格。况且药材差了砸的是自己招牌,你说我们何必呢。

董传林在一旁点头,觉得药工所说言之有理。为了赚点小钱砸招牌实在不值当,是个聪明人都知道该怎么选。

剩下的围观者也纷纷附和,争着抢着把亲人在薏草堂治好的急病重症都说出来。

一人难敌众口之言。

大叔气势弱下来,脸色由通红转为苍白,嘴里喃喃着:难道是我搞错了?他一边失魂般念叨,一边仓惶离去。

主人公走了,话题还没结束。围观的买药人讲上瘾了,个个都在比较谁家的病更严重,又是如何被薏草堂坐诊大夫妙手回春治好的。

刚开始大家都还挺正常,慢慢竟变成攀比大赛。故事越讲越邪乎,连断气进棺材都能一碗药下去活蹦乱跳。

理智告诉董传林这事根本不可能,好奇心又怂恿他想知道事情真假。

他拍拍韩松的手臂,勾勾手示意他弯腰。韩松虽不解却也配合,董传林顺势趴在他耳边嘀嘀咕咕。

董传林怕外人听见,小声快速地说完,离开时嘴唇不小心擦过他的耳垂。

轻微地触碰让一丝燥热涌上心头。韩松下意识去揉搓耳垂,说道:传闻是这样,我也不知真假。

传闻就是越传越离谱,与真相背道而驰。董传林又问:那韩大哥你信吗?真有那么神?

韩松刚张开嘴想回答又讪讪闭口,低头看地砖道:天底下比这邪乎的事多了去,没必要每件事都探究清楚。

可这董传林刚想辩驳,排在他俩前头的大爷拎着两袋药离去,韩松把手上捏着的药方递给药工。

见韩松盯着药工抓药明显不想回答的态度,董传林不再追问,垂头暗自琢磨。

他越想越觉得韩松说的有理。与其瞎想这么多闲事,还不如好好思量一番自个的处境。

穿越到异世活下来容易,可要发家致富怎么就这么难?!

作者有话要说:

新文首发,撒娇打滚求收藏~

第2章第2章

看着韩松付钱拿药,一旁的董传林忍不住咂舌。

这几包药把卖蛇的银子全花光都不够,韩松还补了几个铜板。难怪原本殷实的韩家会越过越清贫,光是韩婶吃药钱就是一项大开资。

卖蛇买药两件事都完成了,韩松打算先送董传林去董传良那,然后自己回家。

董传良是董传林的大哥,他在集市上和夫人经营一家小面摊,平时董传林休沐都会去帮忙。

今日正好韩松来卖蛇,董传林就央求大哥让他跟着去看看。来镇上的次数不少,有时间逛街的机会却难得。

董传林不想就这样回面摊帮忙,一脸不情愿地嘟囔:那么快就回去啊?

家里还有活要干,下次再带你好好逛逛。

董传林没想到韩松耳力那么好,小声嘀咕也被他听了去。拥有两世生活经验的他自然明白下次只是个安慰词。

不过他本也没指望能悠哉地逛街,古代的生活既无聊又忙碌,想好好生活就得每天像陀螺样忙个不停。

董传林嘴上答应的好,脚步还是很诚实。

身临其境处在古代热闹街道上,和拍戏布景感觉完全不一样,董传林被热闹新鲜的环境迷住眼。

人流络绎不绝,街贩的叫喊声此起彼伏,琳琅满目的商品应接不暇。董传林东张西望,想通过浅短的时间对新世界多些了解。

见董传林期盼的眼神,韩松有些动容,但还是狠不下心开口。家中堆积的事物太多,他必须赶回去。

不过他没有催促,也没有大步地走,反倒是陪着董传林慢悠悠地迈步子

步子再慢,目的地也终会到达。把董传林安全送到面摊后,韩松往回村子的方向走。

回村子要穿过一段热闹的街市。

学堂休沐,路上嘻嘻哈哈逛集市的孩子不少。他们手里攥着几个铜板,蹦蹦跳跳地跑到糖葫芦前。

枯黄的稻草上插满了红彤彤一串的糖葫芦,个子高的孩子踮起脚一串串认真挑选。

你要几串?小贩见韩松面朝自己站着不动,问道。

韩松有些楞神,随即摸摸荷包,还剩下几个铜板哐噔作响。

拿两串。

付完钱,韩松把其中一串小心翼翼地放进背篓里,药汤过于苦涩,买串糖葫芦给娘解馋。

他手握着剩下一串大步往面摊走。

返回面摊时,董传林正低头抹桌子,听到声响他立马抬头热情招呼:吃面吗?坐。

看清是韩松回来了,他有些诧异。

韩松把糖葫芦递过去。

董传林立即把抹布丢一边,手在围裙上蹭蹭后接过糖葫芦。他鼻子情不自禁地往前凑,糖丝的甜味顺着风飘进他的鼻腔。

给我买的?

点头应嗯后韩松扔下一句我先回去转身就走。

董传林嘴角快咧到耳后根,他挥挥手里的糖葫芦,冲着身影喊:谢谢韩大哥。

虽说糖葫芦对他来说不算新鲜玩意,无论是哪世董传林都尝过,可当他咬下一颗沾满红糖丝的山楂时,幸福感由然而生。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