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19(2 / 2)

核武皇帝 浪子刀 2301 字 2023-09-30

gu903();当然,他所作的一切事都是有底线的,这个底线就是他自己的远东商行,只要是在新法合理范围内,他绝对不吝啬给予远东商行一切必须的支持和扶持,将此作为东三省民族工业底线。

很显然,他的远东商行也确实拥有着最好的地方行政支援,以及中国所能拿得出的一切最好人才。

现在的一切问题都在于中国还是缺乏人才,而且缺乏的非常多,所以,本着务实精神的他也必须充分利用和日本的密约协议,全力支持中国学生赴日留学。

他的支持更为现实和实际,大量支持中专生留学,就读于日本各种各样的专科学校,仅东三省在6月份之前,他就通过新政局下设的留学处向日本派遣了过三千人的留学生,其中半数来自于远东商行下属的各家公司,另外一部分则主要来源于各地学政局。

东三省官员派往日本进行短期考察、学习的数量同样很多。

想要做皇帝,总是要付出很多代价的,宋彪的代价就是在过去的半年里几乎每天都负荷的工作,每天工作18个小时,每天只有5到6个小时的休息时间,为了尽可能的节省时间,他所参加的每一场会议都必须压缩到半个小时之内。

野狼带领的团队总是很惊人的高效率。

在宋彪这种高效率的压迫下,整个东三省新政的效率之高,各种事情通过之快,几乎到了让满清中央政府和其他各省政府乍舌的地步。

当然,在清政府看来,宋彪在东三省折腾的新政总有点儿戏之感,迟早会出大乱子。

对。

他们就是这样想的,各省总督巡抚们也恨不得早点看到东三省的笑话。

聪明人总是有的。

张之洞就是其中之一。未完待续

第124章汉阳铁厂

真相总是会让人惊讶的。

大清的封疆大吏之间素来是不能相互通信来往的,但在有了电报之后,彼此之间互通有无和情报的来往就变得非常密切,特别是在清政府明显有意要通过新政和宪政来收回各省实权,再次实施中央集权之统治后,各地封疆大吏之间的来往就变得更为隐秘和频繁。

在过去的半年里,宋彪和两位封疆大吏的电报来往最多,一位是袁世凯,另一位是张之洞,令人诧异的是张之洞和宋彪之间的电报来往频率是最高的,几乎到了每周一封的程度。

此事的起因是张之洞就奉天新军示威事件给宋彪一点建议和劝说,此事平息之后,张之洞就和宋彪询问一些筹办、督练新军的事,在此之后又是大量的讨论东三省新政诸事。

关于宋彪所倡议的“国富先起于白银净入”之说,张之洞是非常赞同的,只是如何操办却让张之洞难寻良策。

随着两人相互探讨的问题渐多,张之洞也终于和宋彪提了几个不情之请,一是请他参入粤汉铁路之路,这是一个炸药桶,耗费资金太大,宋彪也玩不起,果断婉言谢绝;二是请他另派人接管汉阳铁厂和湖北纺织局,同意改为商办。

随着盛宣怀官位渐高,名声渐长,在京师的关系网更广,张之洞和盛宣怀在汉阳铁厂的各种矛盾已经是逐渐难以平息,双方都到了必须分手撕破脸的地步。湖北纺织局早年倒是赚钱,随着日美纺织品大规模倾销国内,官办陋弊又多,日渐也不赚钱,这几年都是租给粤商经营。

这两件事对张之洞来说是颇为关键,以他声望也断然不担心和宋彪在这些事上的合作会影响他的仕途,所以。张之洞这段时间极力邀请宋彪派远东商行前来接管两厂,洽谈官股商办之时。

湖北纺织局的事情,宋彪还不清楚。但汉阳铁厂肯定是个好买卖,宋彪立刻让远东商行的吴仰曾、沈德耀、潘斯炽三人去一趟湖广考察两厂。

这天下午,吴仰曾就先行一步返回奉天。

从奉天到武昌并不艰难。乘坐火车到大连之后就能搭上远东商行赴湖广的货船,两个星期之内就能往返一趟。

因为远东煤铁公司的事务很多,吴仰曾只去了二十天便匆匆返回,直接到军部找宋彪汇报,正好宋彪在办公室里听张康仁汇报东北银行筹办之事,这两位都不是外人,宋彪就让吴仰曾先在办公室里坐着等一会。

身为东三省总督,宋彪的各种规矩正在越来越多,他的开会标准是一律不得过半个小时,下属汇报工作一律不得过一刻钟。

在这种极其紧张的压缩下。张康仁也是尽可能简练的将筹办情况汇报一番,语极快。

听他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