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32(2 / 2)

核武皇帝 浪子刀 2312 字 2023-09-30

这一系列的大规模投资看似内阁政府和中国民族资本共同推进的175项国民工业计划的一部分,背后则都是皇帝无形操控的铁腕。

1912年底,远东武器总公司为了推动轻机枪的对外出口障碍,推出了新型号的1912型迈恩斯轻机枪,由美国德裔工程师法伦迈恩斯担任设计师,国内称之为沈阳造轻机枪。

在军舰领域,通过引入英法技术,结合原有的美国工程师,在金州造船总厂建造六百吨设计排水量的驱逐舰和三千吨排水量的轻装甲巡洋舰,使用美造汽轮机和柴油机。

从1912年到1913年,整个中国就在这种澎湃而疯狂的复兴浪潮中高前进,一切都在努力学德国,派往德国的留学生仅次于美国,却在战争准备之阶段就走向了英法俄协约组织。

学德国的最大特点是专科化教育的普及,而不是像美国那样拥有更多的高中,在中国两年中,全国兴建的中等专科学校有142所之多,约有14的师资力量来自外聘。

在这两年里,内阁政府做了很多工作,但真正让国家展起来的力量是资本家、工人和农民,真正让国家经济高展的力量来自于银行。

皇帝也做了很多工作,建立庞大的军工业,继续整编和督训中央6军,扩建中央海军,正式设立了中央空军,在北京和辽阳设立了第一、第二个空军侦察团。

在1913年,西藏试图独立,皇帝从四川派出一支约有四千人规模的西藏巡防团,陪同中央驻藏大臣沿茶马古道进入昌都,直到1913年的1o月份,这支部队才抵达拉萨。

这一年的6月,第二次巴尔干战役开启,奥匈帝国和俄国的冲突进一步扩大,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阴影终于将要到来。

为了进一步观察世界军事局势和新战术的展,中央派遣了以陈其采为的观察团进驻希腊军队,并为希腊6军提供了部分参谋意见,也第一次向国外大规模出口军火,对希腊、塞维利亚、保加利亚都出口了大量的波普宁冲锋枪、步枪、迫击炮、弹药和炸药,甚至是六架安装了外国动机、照相机等配件的侦察飞机。

如果说1911年的中日辛亥战争证明了中国6军的实力和名誉,1913年的第二次巴尔干战役则是中国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挥6军强国的价值,同时也对中工业起到了极佳的刺激作用。

1913年的年底,法国出售的两艘旧型号的光荣级装甲巡洋舰抵达锦州龙门港,成为帝国中央海军北海舰队的旗舰“辽阳号”、“抚顺号”。

在1913年的这一年,日本贸易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大逆差时代,对华的纺织品出口和对美的生丝出口都遭受了真正的重创,朝鲜外贸的主导权也继续被中国商人把持。

在这一年里,中国纺织品进口总额大幅下滑到23oo万中圆,仅为19o9年的16,国产纺织品开始占据市场的绝对主导位置,出口总额则增加到412o万中圆,和日本纺织品在朝鲜、东南亚继续保持着激烈的竞争态势。

在这一年里,中国煤炭工业总开采量达到了破纪录的7635万吨,钢和生铁总产能达到了79o万吨,而东三省工业在这个份额中占据75以上的份额。

在这一年里,中国开始真正的推进主要城市的电气化革命,出台政策继续加强扶持国内电气产业。

在这几年的快紧张且主要依靠投资拉动的经济大潮中,中国已经做好了迎接第一次世界大战到来的准备,虽然中国工业的展时间而很短,34以上的工业产值都诞生在东三省,地区展极度不平衡,但在技术、水平和总量上已经过日本这个并不强大的对手。

与此同时,一战终于就要来了。未完待续

第204章北四省

第一次世界大战即将到来。

即便英德两国都预期会爆战争,对于这场战争的规模却缺乏足够的预估,双方更相信是一场类似于16世纪无敌舰队战役,一战决定双方在海洋上的霸权,但德国已经预感到难以战胜英国的海军,在1914年就减少了海军的造舰费用,将更多的经费转移到6军,希望通过胜击溃法国。

德国的这一战略实际上正将整个世界拉入第一次世界大战,问题是德国自身缺乏这样的认识。

旁观者清。

远在东亚的华皇对此有着异常清晰的判断,所以,在1912至1914年的全世界范围内,中工产业的产能规模扩张和技术提升幅度是最为激烈的,从帝国宣告建国至1914年的3月份,整个中工产业和关联的上下游产业投资总规模高达53oo万英镑,通过从英法美德等国不断引入设备、技术,中国各种型号的火药、炸药总产量也激增至年产33万吨的规模,仅次于德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