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903();陈其采道:“很明显,两者都是,而且这样的人在日本军方还多不胜数,也不知道是他们的悲剧,还是我们倒霉。”
两人都是充满了抱怨的家伙,虽然身为军人总是好战的,但这两位都不属于鹰派,在中央军部之中,和平派将领其实是大多数,特别是上将一级的高阶将领中,基本只有张亚虎这种性格激烈的人属于严格意义上的鹰派,其他大多数属于和平一派,并不希望同日本爆战争。
中国人本身就不属于热衷对外开拓的民族,如今的疆域辽阔,加之作为世界列强的特殊地位和中法同盟关系,在世界上拥有足够辽阔的展空间,显然就不像日本那样积极渴求扩张,而是更追求稳守与和平,在和平之中逐步治理已经拥有的疆域和海外省、保护区。
话说回来,日本就是一个贫困刺猬,军事力量强大,国家经济实力一般,即便中国耗费巨资和人力击溃日本又能得到什么
两人上了一辆军部的吉普车,一起乘车前往中央军部总院。
舒方德作为内廷总长,当皇帝不在国内,他是可以代表皇帝决策和签署命令的,这也是宋皇帝临时安排他飞回国内的原因,只要他回来了,不管是要开战,还是要和平谈判,他都可以暂代皇帝履行职责。
留守在国内的一等内侍官还有两位,其中资历最深的是方鼎英少将,出身于中央军事参谋部的他已经提前做好了召开训政会的准备,只等皇帝紧急回来,皇帝回不来,内廷总长舒方德回来也可以按规格召开中央训政会。
内阁那边也是一团混乱,到底是战争,还是和谈,内阁根本无处适从。
在此之前,欧阳赛相原本已经计划安排交通大臣汪兆铭前往日本访问,借机就印尼事件进行谈判接触,结果未曾想到直接就进入了战争状态。
听说舒方德已经回到北京,欧阳康立刻亲自前往中央宫,等待中央训政会的召开。
中华帝国和日本大致一样,和德国也是如此,政府是管不到军方的,开战与否很难取决于政府,同德国的党派之间争斗,以及日本的内阁、军方的争斗不同,因为帝国的皇室处于强势地位,皇室位于内阁、军方之上,由皇室协调内阁、军方之间的各种问题,实施严格的军政分离制度,使得双方不至于相互倾轧。
舒方德回到中央宫后,因为皇后也在欧洲,他先去内廷后宫觐见乔贵妃,向这位皇室贵妃大致通报将要召开中央训政会的情况,但这只是一个程序上的规定,不管是乔贵妃,还是舒皇后都无权主持皇室的工作。
向乔贵妃这位皇室代表作了通报之后,舒方德才返回宣政厅主持中央训政会议。
在舒方德抵达宣政再的时候,内阁大臣和军部的重要领导都已经抵达,分列两排坐在会议桌的两侧,舒方德快步走进会议室里,还有那么些忐忑的坐下来将军部的军情汇总重新翻阅一番,这才正式的主持会议。
没有皇帝在这里镇场,内阁和军部都难免有些失控,相互指责对方,最后逼的舒方德决定通报皇上再做决议,大家才重新安静下来,还是决定按照皇帝的决定先行下手,等胜负已分之后再由内阁派遣外交官谈判停战。
从日本能够得到的战争回报很小军部和内阁都希望是打一场尊严之战,以维护帝国世界强国的地位和尊严即可,没有必要死磕下去,秉承帝国一贯的作风,既然要打,开局一定要猛烈,先声夺人,也为后面的谈判做好准备,毕竟长期打下去只会让英美等国获利,不利于帝国继续追求世界经济霸主的席位。
通过中央训政会这个渠道和中央内阁沟通之后,舒方德和中央军部的蒋方震、陈其采、赵庭柱这些旧日同僚们继续在会谈室里商量军方的下一步的详细对策。
帝国的军事体系和外国有着较大的差别,在实行大军种体制变革后,为了避免帝国海6空三军像日本海6两军那样内部倾轧恶斗,帝国将6军部、空军部、海军部和巡防总局合并成国防部,设立中央国防委员和中央军事委员会为最高军事机构。
宋皇帝是中华帝国中央军事委员会的委员长,在此之下没有中央军事总参谋部,也就是中央军部,中央军部下设6军参谋部、海军参谋部、空军参谋部、后勤部、作战训练部、军事教育部、文政部、军事科技研究总局军科总局和中央军情总局,6海空三参谋部各设一名参谋总长,负责本军种的日常工作。
总体上,国防部负责政策制定和统筹安排,而中央军部负责执行,但真正负责制定政策的机构是中央军事委员会。
蔡待因为一度过于保护骑兵,造成6军内部分裂,被迫退出现役,转而担任国土资源部大臣,段祺瑞、张显仁、祝谦等并非本系的上将也都因年龄和其他原因退役,陈武因为违反军法受处置,降两级以少将军衔强制退役,杨铁生因病退出现役。
加上舒方德转任内廷总长,帝国曾经的十四位6军上将和一位空军上将,如今还在中央军部的只剩下蒋方震、蒋雁行、赵庭柱、陈其采、张孝淮、张亚虎、傅良佐、张鸿逵八人。
作为一个战争之强国,帝国既没有开国十大元帅,也没有十大大将,老一代的基本都退出了现役,帝国6军中将一级有1口人,冯位出身于远东6军士官学校。
这就是帝国的新陈代谢,新的时代已经属于帝国新一代的中青年军官们,这是傅作义、卫立煌、潘兆勤、黄百韬、白崇禧、薛岳、刘昭明、刘景桂、徐象谦、徐尉、陈厚甫、陈季良酬这一代人的大时代,在这一届国防委员的凹人大名单中,新生代的这一批占了。位。
蒋方震一如既往继续担任中央军部总参谋长,陈其采担任国防大臣,张亚虎担任中央直隶军区司令,赵庭柱担任远东军区司令,蒋雁行担任西伯利亚军区司令,傅良佐接替蔡鳄担任6军参谋总长,张鸿逵担任中央军事学院院长,张孝淮担任远东军事学院院长。
他们已经是东北一代最后的象征者。
终究还是忌惮日本海军的实力,傅良佐、潘兆勤制定了一个北方决战计划,还是希望通过6军和空军在朝鲜半岛向前推进,再用空军轰炸日本本土,以此结束战争,而不是依靠海军在南线战场的决战。
海军参谋总长陈厚甫明确反对这一计划,他认为日本坚韧隐忍,即便占领朝鲜南部对日本实施轰炸也很难逼迫日军投降,日本最大的倚仗就是海军,只有消灭日本海军主力才能让日本失去和中国为敌的资本,否则永远不能让帝国得到真正的长久和平。
傅良佐和陈厚甫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两个人都是大嗓门吵个不停。
他们都算是中生代的支柱级名将,在一战中都有卓越的表现,特别是在击溃奥匈帝国6军的大战中,傅良佐堪称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