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是没电,不过方文在外面这十年也不是白混的,水电装修什么的多少也会点,找出工具箱,花了十几分钟把电接好,索性把房子里所有的灯都点亮。
这人啊,还真是群居动物,一个人的时候下意识的就想把灯都打开。
找了张竹席往自己房间床一铺,这就算完事了,等把电视机打开,这肚子开始抗议了。
一年多没住人的房子能找出什么吃的,柜子里或许有些粮食,但都是带壳的,走的时候又匆忙,没带吃食,看来今天晚得挨饿了。
好在厨房里的水缸里还有些水,方文猛喝了几口,接着打了两桶水,穿着内裤,直接在院子里洗起澡来。
舀起冷水从头顶往身淋去,冰冷的石缸水即便在夏季也有些刺骨,方文却全然不在意,只有他自己知道自己的身体有多强壮,双臂一动,青筋暴起,如老树盘根,猛的一用力,臂膀肌肉处竟是比寻常女孩的大腿还要粗几分。
“哼,哈”口中猛的一吐一吸,如晴空炸雷,震得双耳轰鸣。
双肩在一扩,把整个后背露了出来,借着走廊的灯光,现出一个火色大佛来,整个大佛图案布满后背,竟是非常少见的血色纹身
这是方文十八岁那年祖母用鸽子血纹在他身的火色大佛,图案有些像乐山大佛,究竟是那个大仙,祖母却是从来没说过。
祖母在他眼中一直是神秘的,从小他们两兄弟就用药浴澡,不过另人郁闷的是,他的力气是非常强悍,但这读就头疼,个子虽然有一米七五,却比自家弟弟矮了一个头,而且弟弟和他完全是两个极端,弟弟方武的身子清秀,跟强壮完全扯不边,力气也相当一般,但是脑子好用,轻松考名牌大学,现在年薪早就破了十万,要不是拉不下面子,估计方文早就提包投奔弟弟去了
方文无数次想过,是不是当初祖母起名字的时候搞错了,他应该叫方武才对,而弟弟更应该叫方文。
他十八岁出去打工,在工地一干就是三年,到是在d城民工界闯出了一个力王的称号,四个平米的中空钢化玻璃他单臂就能扛起来,这可是足足二百八十多斤,而且还有双臂抓钢绳十七楼的记录,这听起来就有点吓人了。
这么说,即便经常干体力的活民工单臂力量也鲜有人能破百斤,如果是办公室的白领,能双手各提起一袋五十斤的大米就很牛气了。
可他运气不怎么好,十年前民工的工价低,他虽然一个人顶三个人,一个月也不过千把块钱,后来索性不干了,工作换了无数,没想多年后会混得如此落魄。就在去年还有以前的工当了老板高价请他去工地开工,不过他却在也适应不了民工的生活了。
这十年间,也不是没想过丈着力气强悍,去干点打手保镖之类的工作,可一直没学过搏击之术,也没碰见什么名师,到是不好意思去应聘。至于说打架,在工地那三年,谁敢来惹他啊,干其它工作的时候,托d城治安的福,愣是让他一场架都没打过,让他至今都搞不清楚自己的战斗力到底如何,多少有些郁闷
到了他这个年纪,平时都穿着成熟,可惜了这一身肉,天天被藏在了宽大的衬衫下面
回想起来,当初最疼爱自己的祖母经常念叨的那句:“可惜了”他现在算是明白了,估计祖母在可惜他没身在古代,这将军的身板愣是沦落到现代跑业务了。
td,当初村里一直流传好男不当兵,他信了,所以偷跑出去打工了,如果当初去参军了,现在估计应该混得不错。
甩了甩头,现在想这些却是无用,力气大些也好啊,回来种地干农活也能顶好几个壮汉。
第二日,方文起了个大早,完全是被饿醒的,天不过刚刚放亮,村里隔一天赶集,而因为村里现在人少,班车只有逢场天才有,今天是单号,不是赶集日,这一想,昨天却是太冲动了,怎么着也该在镇买点吃食回来啊。
虽然在外混了十年,平时花钱也不算大手大脚,可就是喜欢吃喝,多年下年,不过才存了三万块钱而已。
二十八岁的老男人,高中文凭,存款三万,能干啥
看了看米仓里,还好,里面还有百来斤的谷子,提出小型打米机,哗啦打了一箩筐米出来,米有些发黄,但也能吃,菜籽油也还有一壶,盐也有一包,在山去摘点别人的菜,先对付一天的,明日买了礼品在到二叔家去看望爷爷奶奶。
钱是现金,走时取了出来放在包里,也够买些种子家畜什么的。
还是去买辆二手摩托车,从村里到镇也方便一些。
正想着,忽然村里的广播响了,虽然农村的人民公社早就取消了,可这地方去保留了下来,作为村里的干部办公,一般都有什么政策都通过广播通知,这也是没办法,村里,地广人稀,真要跑去每家每户通知,委实比较麻烦,而且门还可能没人。
广播的声音拉回了他的思绪:“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做好各村各户的疫情防御工作,镇畜牧站绝对每个村招收一名动物防疫员,年满十八岁,五十岁以下都可以来公社报名,一个月有三百块钱补助,有进步的人员以后有机会转为事业单位编制在通知一遍,各村各户”
畜牧站的动物防疫员这是什么职位畜牧站不是只有兽医吗方文脑海中接连出现几个问号,每个月只虽然只有三百块钱,但蚊子在小也是肉啊,或许对他养殖家畜的计划也有帮助。
想到此,方文就换衣服,也顾不得还没吃早饭,关门,大步往公社的方向走去
:乡土小说不容易啊,走过路过的朋,麻烦收藏推荐下晚还有两更
第三章村动物防疫员
公有制早就取消十几年了,但或许是因为村子里偏僻,到如今处处都还有公有制的影子。
好比村里的人民公社地址保留了下来,还有供销社,米房,集体晒谷场等等。对干部的称呼也一般都是:公社干部、大队支
有很多家庭共同拥有一头耕牛,共用打谷机,古井,打米机等等工具
而土地方面,女子一般比男子晚分配到土地,不过嫁进村里的媳妇能分配土地,而不在国家测量统计范围内的土地,村民称呼为:自留地。
公有制的时候,就是这些不起眼,小到一个米平的自留地,给每个家庭带来了极大的帮助。
方文家的自留地也有不少,加起来不到一百个平米,却分布在后面山好几处地方。说难听点,当年农民对土地的热爱已经到了极限,巴掌大的土地就会想办法种点农作物这心理才塌实。
可现在一路走来,处处荒凉,许多农田里根本就没有稻谷的影子,荒草都有半人高了,山坡也大多如此。十室九空啊
胡思乱想了片刻就到了以前的公社,或许是因为出门早,公路除了偶尔过往的摩托车辆,竟是一个村民都没遇见。
十来分钟后,到了公社办公室,里面不过几个人而已,周围的几个村庄的干部都在这里办公,不过大多数干部都在自己家里班,没有编制的干部,工资大概也就几百块钱,村长支要好一些,不过也破不了两千块钱,至于其它油水,这穷山村里还真没有。
“你好,我来报名的。”方文敲了敲开着的木门出声道,别看他二十八了,可现在谁是本村的村长他还真搞不清楚,只认识那个收了几十年电费的老头。
“好啊,快请进。”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有些兴奋的说道,另外两人年纪也在五十岁下,神情居然也很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