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1(2 / 2)

恨不袖手与君归 豫华 2368 字 2023-10-07

至于庞统,公孙策微眯了眼。若真如自己先前所想,对于此举,他当是乐见其成;如若阻拦,其心必异则,杀

赵曙却不管公孙策心中千回百转,只顾偏着头问:“那先生的意思是”

公孙策从容拜倒。“臣请皇上收回兵符,亲掌京畿兵权,软禁庞敏。”

次日圣旨一出,百官皆惊。在他们眼中势弱无依的幼帝,第一次亲下政令,就竟软禁庞敏直取兵权,强横如斯。然而袁党力保,更在天下尊皇一系中留下了忠义之名;庞统受到牵连,于舆论不利,非兵谏不能使改,终遂帝意。此后,庞党之势渐弱。

治平七年夏,西北有回鹘宗主扫平各部,羽翼渐丰。辽主耶律宗真未雨绸缪,奉上黄金万两,骏马千匹,致书宋帝,求降公主为妃。英宗准,遂择宗室美貌女子,以礼部尚书韩琦为使,不日赴辽。

只是出人意料的,自庞敏一事以来逐渐低调的中州王庞统忽言思念旧地,要求同往。虽以大宋摄政王身份随行未免纡尊降贵,但庞统强势,袁氏一党欲他离京,也自然推波助澜,终得成行。

和亲队伍出行当日,幼帝率百官于殿前送行。公孙策隔了数丈之遥,看着和亲使臣以庞统为首,自丹陛之下登上层阶,直到君前。

庞统今日一身玄色朝服,其上纹饰九章,交缠纷呈,煌然气象。他注视着天阶高处,慢慢穿过百官队列,面色沉静如常,一步步走得坚定有力。公孙策却在交身而过的瞬间,看到他鬓角处一抹白霜,不由恍惚。

惯例的形式过后,庞统代领众人拜别幼帝。他低头间,竟觉一双小手抚上了他的手腕。

“王舅,”赵曙似要说些什么,却终究咬了咬唇,目光中是满满依恋,“此去保重”

庞统无言地站直了身体,拍了拍他的手背,广袖一扬脱出新君手心。他再看一眼这个从两岁起便跟在身边,时时殷殷叫着“王舅”的孩子,转身而去。

公孙策看着他如来时一般从容步下层阶,只觉此番尽管不是大军出征,未见他一身戎装战袍飞扬,那高挺峭拔的脊梁于安稳间仍透出凛凛霸气罡风,便如当年。

庞统慢慢地近了,很快就要走过他的面前。没有理由地,公孙策觉得心头略紧,还不及低头,已对上那双深沉如夜的眼。每每看着他的时候,越是靠近,便越是除了这双眼睛,再难注意到其它。若非今日不经意一瞥,他还真不曾发觉,这个总是桀骜飞扬的男子,鬓角已覆上薄霜。那相遇的目光平静如水,其下却又似激流万千,暗涌难平。公孙策还正愣着,那眼神一触而收,庞统已从他身边走过。他便微微恍惚着,目送着他整装上马,逐渐远去,心中忽然生出一种错觉,他这一去,便不再回转。

一个月后,当听闻韩琦自西域快马急传的奏折,公孙策虽然震惊,但心底其实并非真的那么意外。

韩琦上书,急报使团到达上京当晚,辽主大宴使团,中州王再逢故旧谈笑甚欢,大醉。因其身份尊贵,辽主特辟行宫别馆,故中州王未与其余使节同住。未料当夜行馆走水,事出突然,辽人保护不利,中州王殁,尸骨不存。

一向不在朝议间表态的英宗乍闻此报,当即雷霆震怒,咆哮不止。群臣皆惊,议论纷纷。庞氏一党坚决请战,袁派却百般安抚,直言天下初定,不宜再起战祸。两派争执不下,此事悬而未决。

然未及群臣定议,翌日韩琦第二封奏折已赫然呈于帝前。言其身为礼部尚书,当尽全力为中州王讨还公道,不辱我大宋国威。

“臣韩琦斗胆,愿代我皇,收回幽云十六州。”

此一言掷地有声,直断金石。百官附议。上亦不忤其僭越,许之。

又月余,韩琦得持幽云界图,率使团扶棺而返。英宗统百官迎于东京郊外十里长亭,群情默然。长亭之外,沿路跪着万千百姓,寂寂无声。

当漆黑的棺木随着辕车映入眼帘,公孙策再是有所准备,也在那一刻如遭雷劈,浑身上下抖个不停。自初闻此耗,他便未尝有过一夜安眠。只要一静下来,他就会想起当日那双沉如墨海的眼睛,那最后一个只在瞬间的凝视。其间多少深意,多少真心,时至今日,他总算看得明白,不再猜测徘徊。

他这一走,他当初苦心所设之局,已是大成。然而,公孙策悄悄捂上胸口,他能做的,固已尽心竭力;只是余下的部分,仍是未完。

韩琦拜倒在幼帝之前,泣不成声,称不得护中州王平安,失职在先;未待圣旨私做主张,僭越在后,求君降罪。赵曙面色戚然,却忍了泪水挽他起身,深深一礼:“韩卿收复故土功在社稷,朕代天下百姓谢过”

百官安静地随着帝驾以及装了中州王骨灰的棺木回宫。其后,但闻哭声号号,涕泣成雨。汴梁百姓自东京郊外便步步相随,沿街见者尽皆跪拜,直到队伍入了皇城,人群依旧久久不散。

当诸事已了百官散去,公孙策沉默地步出宫门。还未及上马,便见眼前紫色官袍的清瘦身姿。

“公孙大人,好久不见了。”韩琦清冷的声音一如往日,只是那一向平淡的眉目间竟不觉染上了烈火般的戾色,“如今这般,大人可是满意了”

公孙策默默注视着眼前他曾引为知己之人,微微摇头:“不,还是不够。”

韩琦眼中恨意更胜几分。他握紧了拳头,却终是转身走开。公孙策看着单薄的青年渐行渐远,忽然红了眼眶。

作者有话要说:

、契阔

中州王乍薨,如紧贴着水面投下玄铁,水花不大,却激起其下漩涡横生,暗涌无数。朝中原本的平衡被一时打破,若置之不理,袁旭将会一支独大。就算他现在无意,时日一久,难免会出第二个庞家;地方军队亦因昔时主帅莫名逝去,群情激愤。眼下虽隐而未发,实际上呼之可乱;还有四边。攻无不克的战神已经不在,大宋若无猛将强兵,周遭不甘臣服的夷族必会卷土重来,届时又将战祸四起,生灵涂炭。

公孙策在房中百般思量。他当初力主留下庞敏,便是为着有朝一日情势急转之用。眼下召回庞敏固然重要,但他眼神一凝,新帝年幼,亲政日远,纵使眼下此着能平政局,亦非久策。可是若真的为长远计,他便再留不得,袁旭等人,可能信任相托

翌日,公孙策在百官之前向幼帝力主庞敏归朝。他留意细观袁旭狄青等人反应,俱见淡然,一时心中百感交集:庞统,得知交若此,天果然厚你

见袁旭狄青无甚反应,手下党羽自不便开口;庞氏一党乐见其成,力主促之。当日英宗便下圣旨,着威远上将军庞敏官复原职。只不提交付兵权一事。

此后两月,公孙策除了朝会授课鲜少出门,只每日将自己紧锁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