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播一句,吴讯之所以敢在爹娘不在的情况下就给自己定下了婚事是有原因的,吴家爹娘在吴讯上京前就给了交代:此一去,不知何时归来,若是林老爷给保了媒,你姐姐也同意,你就自己赶紧定下来吧,你也老大不小的了,别让这书信一南一北的来去给耽误了
本就是詹家自己先看上的良人,现在还给了这样有利于自家姑娘的保证,詹家自是只有更欢喜的,詹希同当下就与自家太太说了:这嫁妆看着再添厚些
有这喜事在前面等着,林如海更是加紧给便宜小舅子安排好工作,正七品大理寺左评事。之所以是这个职位,而不是进士们通常会进的翰林院,而是因为吴讯他就不是那种会做学问的人,他更擅长做事。
自家兄弟的婚事,吴谨只有更上心的,不等林如海提出来,她就想到了,那就是他弟弟的新家,且她还先给备好了,托的是刘颖的夫婿。
冯家人虽然官不大,但却人脉广,办这样的小事自是手到擒来,且还给办的很漂亮。反正刘颖携吴谨过来实地考察时,吴谨真是打心眼里满意的不得了。由此激励下,情绪高涨的吴谨更是化身购物狂,势要她弟弟的婚礼办得体面再体面以弥补她这辈子都没有婚礼的遗憾
吴讯是觉得吧,反正他这辈子整个人都是卖给姐姐一家了,那么此时再多得姐姐的东西,也就债多不压身的欣然接受了吧
要说自家弟弟结了婚,对于吴谨来说最大的变化就是,她又有了一个说得上话的闺蜜。当然了,詹姑娘那智商那情商,又是自家夫婿极看重的大姑子,自是用尽了心的去哄
贾元春最近的日子很难过,这得从头说起,她是走甄贵妃的路子进的宫,自是属于甄贵妃的亲近人,可还没等她来得及施展手段,靠山移了,搬进了寿康宫,变成太妃了她进宫可不是为了伺候这些老女人终老的啊,于是,她自告奋勇的毛遂自荐了,成了甄贵太妃赏赐给皇后的女史。
远远地望着皇帝那英气逼人的风姿,贾元春心驰神往了,这才对嘛,这才是她的良人呢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不怕贼来偷,就怕贼惦记,所以,有心人贾元春就等到了一个好时机,可是,天公不作美,被人中途打断了于是,爬床未遂的女史贾元春就被排挤打压了
一直伴随着鲜花与掌声长大的贾元春很快就承受不住了,她要寻求场外援助了。她选的时机很好,是在皇后娘娘的千秋节上。她本来要找的自然是自家的祖母,可无奈,皇后貌似更喜欢姑母家的老太君,一直拉着林老太太聊个不停,而她的出场机会又不多,于是,万般无奈的贾元春只好偷准一个机会抛出了求救的信。
林老太太很无奈,她对一个花朵般的小姑娘即将陷入泥沼中很同情也很惋惜,尤其这小姑娘还是她儿媳的内侄女,有点儿渊源,弃之不理却是有些于心不忍,可是,这种事也确是她绝对不能掺和的事
这件事也让老太太警觉了,贾家这折腾劲儿,且还在宫里留了这么一个不定时炸弹,谁知道哪天就炸了炸了自己也就罢了,就怕牵连到他们林家啊,毕竟在外人眼里,他们可是亲密的亲家这事可不能一点儿防范都没有
于是,这晚林老爷回到家就被丫鬟通知:他老娘要见他。林如海心道,真是巧了,他也有事与老娘说呢。
老太太把事前后一说,再把自己的顾虑说完,林如海就笑了,那笑声还挺爽朗,不过却气得老太太抬手给了自家儿子两下,她这正焦急着呢,这臭小子却还不重视
林如海很配合的“哎呦”了两声,才又端正态度说道:“今儿个皇上还跟儿子说了,江南盐政太乱,正需要信任之人去处理一下呢。”然后还作怪的向老娘得意一挑眉,示意皇帝所说之人正是他
林老太太毫不客气的抬手又打了过去她这儿子真是怪了,年少时,常常板着严肃脸,一副小老头模样,现在这都是几个孩子的爹了,反倒活泼起来了
作者有话要说:妞去相亲了网友们,看在妞去办人生大事的份上,就原谅妞晚发了的罪过吧
、第73章记名嫡子
吴谨此时很忐忑不安,因为她正在去正房的路上,前面带路的是林太太倚重的奶嬷嬷,方嬷嬷。她不知道贾敏为什么忽然召唤她了,这位主不是一直都在无视她吗,且还就是那种所谓的看不见她
吴谨心里禁不住的想呐喊:继续无视我吧,继续看不到我吧
怎么说呢,她对贾敏的感觉一直有些复杂,但是总体来说,还是很庆幸的,要不换个顶头上司,她相信,她绝不会有今天这样的好日子
进了房间,低头恭谨行礼,等到听到一声“起吧”,吴谨方才直起身看向上座的那个人,真美哪,还有那气质气度,只能说不愧是能生出林仙子的娘,就那么静静地坐在那儿,也让人惊艳的屏住呼吸,因为生怕喘气稍大一点声就会惊着这样的静美人
想到此,吴谨只觉得自己上上辈子一定是虔心烧高香了之所以是上上辈子是因为她记得自己上辈子只是去观光旅游时才进过寺庙,要不怎么会在这样的美人手底下,她还能被那个男人看中了
吴谨在心里为贾敏出尘脱俗的风姿折服不已,却不知贾敏也在心里赞她。
贾敏从吴谨进门就一直在仔仔细细的看她,等到再面对面的对视后,贾敏心里不禁一叹,是个心思纯净的甜美人,而这款正是那个男人喜欢的。
她知道的,他打小就被迫扛起重振林府的重担,求学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