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阳说:“你以为我愿意可这一个放啊,不听这个就剩下麻雀传奇和小菠萝,到时候还以为咱在屋跳广场舞呢,我不得注意点儿人民公仆的形象吗”
朱剑秋说:“那就都别放了成吗你也让我清静清静。”
另一个屋李承恩也批评:“赶紧关了,工作时间,都想什么呢”
所长发话了,曹雪阳也就不多说,点掉了音乐播放,开始唠闲嗑:“李哥,你看没看咱厂招工信息呢”
朱剑秋也说:“是啊,我看今年咱厂招工条件贴出来了,你没把你表哥报上去”
李承恩说:“报了,昨晚我俩还为这事儿合计半宿。今年咱厂家属和干部只招大学生,合同工要的也是中专毕业,我表哥学历可能不够,但我的意思是先报报看看。说不准就成了呢,反正咱厂一直缺人。”
朱剑秋点头说:“没错,先报报看看,力工都是体力活,你表哥那体格子,就是真啥也不会到那现学呗。咱也都是厂家属,上下都认识,不行我和曹帮着出力活动活动,拓跋人好肯干就行,剩下的都好说话。”
曹雪阳也说:“就是,咋说是个稳定工作,不比烤地瓜强而且职工都有宿舍,到时候分宿舍,也免了你家挤成那样,整得某些同志阴谋诡计都没有发挥空间了。”
李承恩一愣,正想说:“我家还行吧不算太挤”没等开口出声,旁边档案那屋躺着挨了一枪的“某些同志”早已自动自觉对号入座:“啥叫阴谋诡计啊我这都情深意重正大光明日月可鉴了某些单身大龄女青年羡慕嫉妒恨记得自己找一个,不要吃不着葡萄嫌葡萄酸啊”
要么说,恋爱中人智商普遍为零杨宁插这一嘴,原本是趁机向他家李所长表爱心顺带表忠贞,是十分可耻的溜须拍马抱大腿的行为,为的是今天晚上关门落锁之后的一顿丰盛油水。可就连他小杨警官那么高的智商都万万没想到,李承恩李大所长脑袋里有根弦天生断路,你不说、他压根不往别处想,你含含糊糊点明白点,可好,一句话顺着他那一般人长不出来的脑回路,七扭八弯就跑偏到也不知道什么地方去了。
当场,李承恩就被杨宁正大光明的“情深意重”砸炸毛了:“杨宁你闲了是不你手里那点报告拖几天了还没交上来呢今天中午不想吃饭了行你要不想吃饭盒让给女同志,省着人家小姑娘天天拿做不熟的茄子豆角对付”
艾玛这话曹雪阳可爱听:“太好了李哥今早你家做啥了”仗着差不多也快午休时间,踩着小高跟“噔噔噔”跑过去,轻车熟路从热饭箱里扒拉出杨宁的不锈钢饭盒:“哟,京酱肉丝卷饼,新烙的饼哈杨,大恩大德无以为报,我那保温桶就赐给你了,不用谢恩了啊”
杨宁默默的内牛满面,心想别说今晚的油水,连今天中午的油水,也眼看要泡汤了
吃完饭将近一点多,气温渐渐升上来了。夏天,人就好打盹,李承恩往地下洒了小半盆水降温,回到座上,抱着胳膊点头犯困。杨宁吃了曹雪阳整整一饭盒的汤泡饭那真是“泡汤”,一点儿油水都没有,就腻糊糊一滩浆糊似的不知道啥味儿的玩意基本已经吃成了胃癌晚期,死样活气趴在桌上装了一中午植物人,要不是后来李承恩实在看不下去眼把自己饭盒里的卷饼分他一半,这会儿估计已经从医院急诊室拉出来,直奔太平间了。
连嘴里一直闲不住的曹雪阳和朱剑秋也懒得吱声。整个派出所静悄悄的,只有冷天峰年轻人精力旺盛,偷偷用单位电脑挑战高级扫雷。
“铃铃铃铃铃铃”
突然的电话铃声打破了难得的静谧。冷天峰吓了一跳,手一哆嗦,让雷给炸死了。他没空管自己那扫雷,立刻接起电话:“您好,新风派出所。”
电话那头一片嘈杂,听着像是屋外,可至少得有两三个男人在大吼大叫,间或夹杂着女人尖利的哭声。冷天峰是实习生,没见过这个阵仗,呆了一秒钟,大声又重复了一遍:“喂您好这边是新风派出所你有什么事需要帮助喂喂”
对面男的吵得更厉害,“嗷嗷嗷嗷”的,女的也哭,还说什么:“你再说我就死去”就是没人回答冷天峰的话。冷天峰毕竟经验少,顿时没辙了,幸亏旁边曹雪阳已经精神过来,一把抢过话筒:“喂那边说话出什么事了”
厂区第一警花的气魄隔着话筒依然那么干练强势,对面的人似乎全体愣了愣,安静了一瞬间,随即女人哭着扑向话筒,声音猛然清晰起来:“警察同志你们快来啊再晚了出人命啦我老公这是要杀人呐他这是要杀了我啊”
不远处依稀有男人在那骂:“你看我不整死你俩杀了你都不嫌多你让警察来啊、来啊我豁出去了我”
就这么这边问、那边哭,女的叫、男的骂,吵吵嚷嚷五六多分钟,曹雪阳才算问清了报警的人的姓名住址。撂下电话,对李承恩说:“李哥,咱俩出趟外勤。大明宫回忆那小区出事了,就是睿姐结婚当天咱们见过的老安家。安禄山的新媳妇,叫苏曼莎那个,说什么安禄山跟她又动刀又动枪的。电话里说不明白,估计不止家庭暴力,正打着呢,咱俩瞅瞅去,别真闹出点什么大事儿。”
李承恩也麻利:“那赶紧走,我开车吧。”抽匣里摸出车钥匙,扣上大盖帽正准备出门,没想却被杨宁拦住了:“哥我去吧,大热天的。你在所里等消息,万一再有点别的事。再说真拉个架啥的我比你能,那老安那么个吨位的。”比划一下,跟李承恩笑笑,手里截过钥匙来,领着曹雪阳出门了。
四十八
就像曹雪阳跟李承恩介绍的,家住高级别墅小区“大明宫回忆”的安禄山,不仅是个开公司的小老板,还是个挺有钱、也挺有手段的小老板。
和厂区老中青好几辈知根知底的职工家庭不同,老安是个外来户二十多年前,当满脸油啤酒肚的老安还是个胖乎乎讨人喜欢的小安的时候,他是随着农村涌进城镇打工的时代浪潮,坐了一百多公里长途大巴来厂里应聘工人的。
那年头,厂子效益好,管理也严格。小安是个小学都没念完的半文盲,没被招工的人相中,好几次费劲巴拉填好了报名表,都给刷下来了。可他安禄山有志向、有心气,并没就此灰溜溜的收拾铺盖卷儿回老家,而是咬牙坚持留在城里,从打零工开始,一点点的扎根。
也是机缘巧合,啥人有啥命。没过多久,小安在建材市场给人刮大白,见着了当时坐在h省省委宣传部长位子上的李隆基。李隆基一瞅,哎呦这小伙子,不仅能干嘴甜有眼力见儿,圆溜溜的长相也很讨喜,你看给我家墙裙刮得这个好心血来潮,就提拔了他一把。
之后理所当然的,小安傍着李隆基平步青云,一面借着领导的光自己干起了生意,一面逢年过节不忘往李隆基家里孝敬好东西。李隆基全家人不管喜欢他的不喜欢他的,对他都挺熟,李隆基后找的那个老伴、就是以前当过演员还演了好几个电视剧的影视明星杨玉环,据说还认了他当干儿子。
就这么,小安发达了。发达了的小安渐渐变成了老安,但人老心不老,自从孩儿他妈在儿子十二那年得食道癌死了,之后他换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