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18(2 / 2)

商贾人生 思铭 2378 字 2023-10-08

“有一年,一帮叛臣贼子兴风作乱,赶走了大王,杀戮了无数的臣公,驱散了营中的官兵,残害我黎民百姓,把好好一个巴子国搅得暗无天日。百姓们尽皆难以存活下去,对那些个歹徒都是深恶痛绝,可他们连大王都能驱走,虎责营都可以遣散,百姓们有何能耐可以奈何得了他们呢”

“众人只好齐齐向巴蔓子将军求援,说道:天塌得有长者出来顶,就请您重新收拾破碎的山河吧将军。虽然巴蔓子将军亦是忧愚国民之苦难,然而巴蔓子手下的将士也已是亡的亡,散的散,实在是孤掌难鸣。”

“他兼权熟计了良久,能解燃眉之急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请求强大的邻国出兵援助。那时我巴子国有一领邦,号为楚国,国土广大,兵员充盈,光是将领便不下千员,最重要的是与我巴子国多有姻亲往来。将军暗藏宝剑,装扮成落难的百姓,顺夷水而下,昼伏夜行,不辞劳苦,好不容易到了楚国的都城。”

“这时侯,他的衣服褛褛,已遮不住身体,草鞋早就磨穿,脚都露着骨头,胡子头发老长,活像个行乞之人。可他一心急着救国于水火,也就什么都顾不得了。他连夜会见楚王,直哭得两眼滴血,诉说祖国、百姓下遭受的苦难,请求楚王派兵去援助水火中的人们。

“楚国和我巴子国原是友好邻邦,又有姻亲之仅,按说一方有难,另一方应该毫无保留的竭力帮助。可巴子国当时已然是满目疮痍,楚王怕即便是一时间将巴国王室扶持起来了,日后也是无力回天,再加上原来时不时两国之间还有些小摩擦,让他更是举棋不定,露出难色道:既已国破家亡,派兵过去又有何用呢将军不如留在我楚邦,日后荣华富贵,绝不会比将军在彼邦时短少半分。”

“楚王乃是真心诚意的相邀,可是将军却不为所动,继续请求道:大王明鉴,在下之所以跋山涉水的来到郑都,乃是应巴子国举国上下万千臣民的请求,正是因为人心尚未亡去,所以外臣方才敢来请兵。顺人心者,败能转胜;逆人心者,胜亦会败。只要上国能助一臂之力,叛乱不难平息。”

“巴蔓子将军的话说得恳切,环环入扣,丝丝入理,可楚王依旧在犹豫不决,最后开出了让我国割让出三座城池的苛刻条件。在这家国存亡之际,将军也顾不得那么许多,道:请大王速降旨派兵,随我西征。只要平了叛乱,什么事都好商量。”

“楚王在得到想要的东西后,终于肯出兵襄助了。外边有楚国的强援,内有百姓们的接应,回国后,将军很快就把叛乱平靖下去了。举国上下都十分感激他,拥戴他,称他是社樱重臣,。大王也委以国政,百姓也都乐意听命于他。将军日理万机,勤勤恳恳,上下一条心,终于将败落的巴子国重新恢复了元气。”

“然而就在此时,楚国却派来了使臣,要求依照约定立即割让三城,全国顿时哗然,议论纷纷。有的人说,将军既然有言在先,就难以抵赖,只好将城池割让给楚国;有的说,兄弟邻邦,只能水帮鱼,鱼帮水,不该趁人有难藉机索要好处;有的冲动之人则准备刀矛弓箭,宁愿拚死,也不肯割让土地。”

“善良之人为将军揪心犯愁,进也难,退也难,把将军卡到了中间,怎么好脱身呢而更有甚者,那些个国难当头就缩头不出的小人们,则四处诋毁将军的为人,说什么将军要将自己的国家卖给楚人。讲到这里,下面的百姓无不是义愤填膺,不齿这些个小人的行径。”

这故事从一开始巴子国内乱,就让文定觉得有些熟悉,当庙祝说到将军向楚王借兵之时,文定已经想起,这正是自己在赤穴村里,偶然得到的那卷竹简上刻的那则故事,后来自己还曾给小光、子翼他们讲过。

只不过竹简上的只言片语,远没有庙祝讲来这么生动,自己那生硬的述说,也远没有如此动听。另外竹简上缺损的地方,也正是让文定觉得遗憾之处,庙祝也一一描述,让文定原本心中的疑问也得到了解答。

而先前最为让文定不解的是,为何叛贼肃清之后,将军反倒死了呢听到这里,文定心中已隐隐有了忧虑,只是他宁愿相信自己的怀疑不是真的。

“那些个小人,危难之际个个装聋作哑,自顾自身,等到太平之后,又一个个从角落里跳出来,标榜自己如何如何爱国爱民,这种人最是让人僧恶。”

庙祝对那些个小人骂了两句后,又继续往下说道:“虽然当时是众说纷纭,然而将军心里明好镜,清似水,可是又如聋似哑不肯说出自己的主张,只是盼咐自己的仆人们忙里忙外准备酒席。他府上扎起彩,斤里挂满了灯,桌上摆满了山珍海味,文武大臣纷纷入席。然后,才把楚国的使臣请了出来,让到贵宾上席。”

“他端起酒杯,上前致意道:此次鄙国蒙难,几近国破家亡。幸得楚王记挂我两家姻亲之好,挂念我黎民生活于水生火热之中,调派大军为我君王平乱抚民,楚国大军不远千里,为援救我巴子国万千臣民费心尽力,至生死于不顾,我巴子国举国上下铭感五内,子孙后代水不相忘,在此,下臣特向尊使敬上一杯,望请笑纳。”

“使臣见将军满身朝服,腰佩宝剑,十分的庄重,就料想他是要兑现那三座城池的承诺。想到如此难办的差事,也能顺利完成,回国后定能得到楚王许多的封赏,心情是格外的高兴,也就痛痛快快地饮起酒来。然而酒过三巡,仍然不见将军说下文,使者就再也憋不住了,直截了当的质问道:将军,您许诺给我王的三座城池,何时能交还给楚国”

“不,不能给。巴蔓子严肃地摇头,道:国土非是巴某私人之物,岂能随便送人牛不喝水强按头,如此这般只会激起民怒。一旦纷争而起,友邦成了仇敌,仇怨便水难以化解,两国百姓都难免遭受战乱之苦。就算战乱不起,两国百姓也势必生出许多怨气,这岂不是违背了你我两国通世之好”

“且不如今日彼此留有一线,巴子国将水世记住上国的恩德,来日方长,日后上国若是有个三灾两难,适时,我巴子国上下万千百姓,定当竭尽全力去援救,如此一来,岂不比那三座城池还要好上许多吗”

“这一席话下来,让楚国使臣心里也微微有些摇动,然而王命在身,他若是空手而回,楚王那又该如何交代呢使者急道:君子一言,马四马难追。这割让城池的条款,非是我楚王强加在将军身上的,乃是将军亲口应允下的,非是如此,我楚军亦不会劳师动众,大动干戈来此平乱。如今内乱已平,将军却突然改口,此事若是传入天下诸侯耳中,彼国还有何信誉立于诸侯之列”

“一句话正好戳到了将军的死穴之上,文武大臣虽然明知道理亏,可也不愿眼睁睁的看着祖先传下的疆土就这么拱手送人,纷纷辩联道:将军当时只为救国,哪曾想过那么许多再说既然未定下国书,单凭尔等几张巧嘴,有何凭证若是你能拿的出凭证,我们自当无话可说。”

“你我姻亲之国,若有劫难,本当相互扶持,楚王却藉机勒索,若是传入了诸侯耳中彼楚国又如何封的住天下幽幽众口呢”

“更有甚者,那些激进的武士们叫嚷着:楚国若是执意要割城,还得问问巴人手里的刀剑答应不答应。”

“使臣眼见这群情激愤,举国上下一致对

gu903();